88读书网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2卷第131章】光影丽人
    正当朱慈烺为找不到付钱给朱达的由头为难之际,袁熙芸从外面回来了。

    年前袁熙芸对他说,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定明师太了,想趁过年时去恒山探望一下师父,给她老人家拜个年。这一去就是十多天,直到今日方回。

    朱慈烺心中欣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更何况心上人去了这么久。

    朱慈烺问起定明师太的情况,袁熙芸回答:“她老人家身体很好,倒是听我说起这几个月遇到的事情,让她担惊受怕了,反复提醒我今后要加倍小心。”

    “师太很关心你啊。”

    “那当然。师父还责怪我怎么这么久才去看她,我说这不是忙嘛,离不开。”袁熙芸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慈烺一眼。

    朱慈烺灵机一动:“师太把你从小带到大,又教你绝世武功,这份恩情可不能忘啊。她现在也没有别的心愿,只是想经常见到你,这个要求不过分,要尽量满足。”

    袁熙芸一愣:“啥意思?你这是嫌弃我了?”

    朱慈烺“噗嗤”一笑:“怎么会呢?”

    “那你干嘛要我回到师父身边?这不是明摆着要赶我走嘛。”

    见袁熙芸真的生气了,朱慈烺连忙解释道:“难道非要让师太见到你本人才算数吗?见到你的画像也可以嘛。”

    “画像?”袁熙芸听糊涂了。

    “对啊,朱先生是京城最好的画师,他画的‘雪山映湖’、‘夜空之镜’都非常传神,画出了茶卡盐湖的神韵,相信他也一定能将你画得惟妙惟肖,师太见了画,就如同你亲临一般。”

    “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啊。”袁熙芸转怒为喜:“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见袁熙芸已经同意,朱慈烺便带着她去见了朱达,请他以茶卡盐湖为背景,给袁熙芸画一幅肖像画。

    朱达为难地说:“大元帅这个要求,我本当从命,只是我离开家里已经有一些时日了,现在归家心切,恐怕画不好袁姑娘这幅画,有负大元帅的美意。要不等将来大元帅和袁姑娘回京后,我再慢慢画,可以吗?”

    朱达的话合情合理,不过朱慈烺可不想等到那个时候,因为真要这样的话,皇上找人作画却不付钱的小道消息只怕已传遍天下了。

    朱慈烺眼珠一转:“朱先生,您的前两幅画虽然很美,但缺乏人气,跟这里的情况不符。以前茶卡盐湖是很荒凉,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了。如果您能画一幅人与盐湖在一起的画作,定然是另有一番韵味。”

    “这……”朱达觉得有理,开始犹豫起来。

    朱慈烺趁热打铁:“您说回京后再画,那固然没问题,但再想找到茶卡盐湖这样的背景,恐怕不可能了,所以眼下正是难得的机会,不宜错过。况且先生已经画了两幅关于盐湖的画,已经驾轻就熟,画第三幅肯定不在话下。”

    朱达考虑了一番后,终于答应了,不过他没忘了提醒:“画肖像可不比画风景,袁姑娘这两天得在盐湖里站上很久,不知道她能否做到?”

    袁熙芸点点头:“没问题,我就当是在恢复内力。”

    朱慈烺感到不解:“你恢复内力不是要打坐吗?朱先生是让你一直站着。”

    “恒山派武功站着也是可以吐纳的,就是麻烦一点。”

    “哦,那就好,要不然站那么久很乏味的。”

    朱慈烺随即安排了一块湖面,专门供袁熙芸使用。

    为了方便作画,朱达干脆将画桌搬到了帐篷外。只见他经常盯着袁熙芸的方向瞅上好一阵子,随后便开始挥动画笔,然而画了一阵后,又觉得不满意,扔掉画纸重来。

    接下来连着两天,袁熙芸都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盐湖的浅水中。到了后来,倒是朱慈烺看得疲倦,先耐不住枯燥回去休息了。

    而周围的盐丁们在忙碌之余,也经常好奇地朝这边看,却不太明白这几个人是在干嘛。

    袁熙芸反倒没觉得辛苦。作为一个习武之人,独自练功是家常便饭,她趁此机会反复练习恒山派的吐纳之法,时间过得挺快。

    两天后,画作终于完成。

    朱慈烺和袁熙芸过来欣赏这幅画作:蓝天、白云。阳光透过浅浅的湖水照射在盐层上,整个画面显得异常明亮。湖面清晰地倒映着雪山,更有一位衣裙飘飘的绝代佳人。

    在张栩看来,这场景分明就是现代拍音乐电视的节奏嘛。

    看过画作,朱慈烺也深感震撼。原本只是想找个合适的借口,以便向朱达支付报酬,没想到却收获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个钱花得太值了。

    袁熙芸也非常满意,连声致谢。随后,朱慈烺将90两纹银递给朱达:“这是画作的酬金,先生万勿推辞。”

    朱达有点犹豫:“这……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这回是我请先生作画,岂能让您白白辛苦?此事与王公公无关,您可以放心收下。”

    “可是90两多了点,我作一幅画也就20到40两,要不大元帅给个30两吧。”

    “那怎么能行呢?您画得这么辛苦,理应多拿点报酬,您说是吧?”

    朱达是个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朱慈烺的用意:这90两是三幅画的报酬。于是朱达接过银子:“大元帅仁德,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朱慈烺舒了口气。

    老实说,像朱达这样的名画师,如果被私人请去画画,他并不清楚是怎样一个行情。他估计是每幅画30两,实际情况大体上差不多。

    朱达远赴茶卡盐湖,其实应该再多加一点才合适。然而朱慈烺是按照官职领取薪俸,并无余钱,有60两酬金是从他的薪俸里拿出来的,除此之外一时也拿不出更多的钱。卖盐的钱虽多,但那是公款,不能动。因此,他不得不找杨国柱借了30两,才凑成了90两。

    最终,朱达得到了合理的报酬,高高兴兴地回京了。

    袁熙芸也准备再去一趟恒山,将这幅肖像画送给师父收藏,却被朱慈烺拦下了:“师太刚刚见过你,应该不至于马上就想念你了,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袁熙芸深感不满:“说话不算话。”

    “这幅画用掉了我90两银子,我就不能留着欣赏几天?而且这画连名字都没有,总得先起个名字吧。”

    “这倒也是,那你想好了名字没?”

    朱慈烺沉吟了一阵,拿起笔来,在画的右上角写下了四个字:光影丽人。

    如此佳作,朱慈烺可不舍得将其送走,于是画作被留了下来。时间一长,袁熙芸大概忘了这事,没有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