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外科艺术家 > 第614章 结扎速闭合系统
    赵培儒要成立十支小组的消息,很快传了开来。
    江南省医疗科研总部,许多人都摩拳擦掌。
    不仅是年轻人,就连他科里的马林,柴宝荣,魏晓斌这些跟随他的老人,都跃跃欲试。
    主要是“全国巡游手术”这个词,太吸引他们了!
    据他们所致,这是全国首次出现这个概念,也即意味着,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名气。
    “听说,赵院士说考虑到,全国范围内,这种重度直肠脱垂患者,数量并不多,而且比较分散,全国可能也就几千名这样的病人,所以才要进行全国巡游手术。而不是全面推广这种技术。”
    如果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全国有数万,数十万的患者,那全面推广技术就是最佳方式。可如果全国只有几千病人,而且范围分散,那全面推广技术就不合适了,这种全国巡游手术的方式则更合适。
    赵培儒公开进行了选拔。
    从整个医疗科研总部的上百支团队中,挑选出了十支团队,总共五十人的队伍。
    亲自教导他们关于双补片手术的种种细节。
    这十支队伍,也羡煞了旁人,仿佛一步登天了似地。
    与此同时。
    赵培儒也在个人微博上,发起了一个问卷调查。
    “全国寻找重度直肠脱垂患者”。
    这个问卷调查是匿名调查,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可以填写自己的疾病情况,以及家庭住址。
    只要填写准确,并且当地核实清楚后,赵培儒这里让舒云教授,派遣一支专门小队,前往当地,做全国巡游手术。
    赵培儒的这个问卷调查,让那些平日里不活跃的直肠脱垂患者,这个小群体,默默的加上了赵培儒的微博,并且长期随时关注,等待着轮到自己的那天。
    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改变终生的大事。
    ……
    最终,十支小队在赵培儒的悉心培养下,终于出师,开始了全国巡游手术,去全国各地到处出差,去挽救那些直肠脱垂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与此同时,赵培儒也在跟进医疗器械公司的新设备研发。
    不断校正其研发方向,让其朝着自己脑海中,应有的那个样子来实现。
    终于,这天,在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院总部,内部模拟实验室中。
    “今天,开始测试7毫米的闭合效果。”
    众人今天,都有些紧张。
    他们根据赵培儒的指示,做出了这款结扎速闭合系统。
    其根本原理,是通过输出高频电能,结合血管钳的钳口压力,使人体组织内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溶解变性,血管壁融合形成透明带,从而产生永久性官腔闭合的作用。
    这在腹腔镜直肠手术中,将起到极其微妙的作用。
    在这种“永久性官腔闭合”之前,这种手术,往往需要用复杂的手术技术,以及高昂的缝合闭合成本,来缝闭患者的血管。
    而即便是缝闭操作,也有着限制,超过五毫米的血管,难度会逐渐放大,遇到七毫米以上的血管,更是会让术者手足无措,难度倍增。
    “今天,就要测试赵院士这款结扎速系统的七毫米以上,到十毫米血管的闭合效果了。”
    “一旦测试成功,那赵院士交给我们的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而那……也将标志着,将来在治疗血管闭合方向上,我们将会是全球独一份!”
    众人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经过这几天的研究,他们越了解的了这台设备的“史无前例”性。
    可以做到闭合组织束中的血管,而无需对组织束进行游离!
    可以做到形成的闭合带,抵御正常人三倍的收缩压!
    可以做到闭合速度比普通缝线快,也比闭合器闭合快!
    可以做到闭合后无异物残留!
    可以做到闭合后无焦痂产生!
    可以做到成本抵御缝合器、闭合器!
    这台设施设备,优势太巨大了!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赵院士太牛了,这才能让他们造出这台设备来。
    最终,测试成功,七毫米,乃至十毫米的血管,全部闭合完成。
    当那高频电能冲击到血管壁上时,对人体无害的电能,瞬间将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凝聚成白色的透明状闭合物,将血管轻轻闭合起来。
    测试结束后,几名研究人员,已经是浑身激动的都在颤抖!
    “这绝对能大卖,绝对能大卖!”
    “在此之前,大于三毫米的血管闭合,就会产生高额的费用,而且也对术者的手术经验、水平、技巧等等,都要求极高。”
    “可现在,用这一台设备,就全都能解决了!”
    众人眼眸中,闪烁着精光。
    这意味着,这台设施设备,可以堪比一位”院士“的加成作用。
    一家普通的县级医院,拥有这一台设施设备后,便能着手做一台“三毫米以上血管闭合“的手术。
    而这种手术,以往,是只有去全国知名的医院,才能做的。
    相当于,普通基层县级医院,一下拥有了做高端手术的条件。
    同时,病患也不用再千里迢迢的跑去求医,手术费用也比较节省。
    对医院,对患者,都是双赢。
    这样的医疗器械产品,无疑具备了大卖的属性。
    几名研究员已经预感到了,将来这台设备,将会是他们公司,最畅销的产品。
    “难怪咱公司高层,对赵院士如此看重。”
    “每次赵院士有什么新的想法,高层总是派咱的总工程师去对接,重视程度是所有人中最高的。”
    众人在前几天,听说赵培儒开发了一种双补片技术后,另外一家主产聚丙烯补片的医疗器械公司,便是迎来了海量的订单,一下子赚的盆满钵满。
    那个时候,他们还有点羡慕那另外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来着。
    可现在,看到眼前这一台结扎速闭合系统设备,他们再也不羡慕了。
    几片补片,才价值多少钱?
    而这设施设备,却是每一台都价格昂贵,而且预计全国的所有医院,至少都要采购一到五台。这就是天量的订单了。
    很快,研发院的测试数据,汇报了上去。
    再有主管研发的分管领导,上报到了董事会。
    董事会一看如此惊人的数据,也都是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