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外科艺术家 > 第584章 交流会
    赵培儒点评另外一种技术。
    “空肠袢食管空肠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确实建立了一个小胃,起到了储存,混合,延迟食物排空的作用,但同样,也存在食物未经过十二指肠,未能与胆汁、胰液、胰酶混合的情况存在。”
    “这种术式,相对来说更好一点。”
    两院士深吸口气,轻轻点头。
    这两种,就是他们华夏交流代表团,所主要拿得出手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了。
    其他那些被两人淘汰掉的技术,评分更差,连这两种也达不到。
    王院士提问道:”赵院士,你主张哪种技术?”
    赵培儒道:“我主张,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
    两人都稍稍一愣。
    这是什么技术?
    单单只说一个”空肠代胃“名字,实际上,很多国家的团队,都用过,他们否决淘汰掉的那几种技术中,也有好几种,是空肠代胃。
    两人的目光,都看向赵培儒,需要赵培儒进一步解释。
    赵培儒拿出图纸,在上面写写画画,一边道:
    “简单来讲,就是用空肠,做一个四五十厘米的空肠袢,将袢中间长约二十厘米的空肠间置与食管和十二指肠中间,分别做吻合,形成一个代胃。”
    “这种方法要做到更符合解剖生理学,要同时保留肠管神经肌肉的连续性。”
    “食物通过这些消化器,能同时与胆汁、胰液、胰酶等消化液充分混合,增加营养的吸收。”
    “同时也能反过来刺激胆汁和各种消化液的分泌,使营养物质吸收更好。”
    两院士听了赵培儒这话,眼前顿时一亮!
    别的不说,单说这病人术后的营养吸收方面,赵培儒的这种术式,确实就要优异于其他技术!
    柯院士目光灼灼,直接询问道:“赵院士,既然你提出这种技术,想必你已经对它进行过评估了吧?”
    “按照你的那份前提打分标准,你的这项技术,能达到百分之多少?”
    赵培儒一笑:“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二。”
    “嘶!”
    这一瞬间,两名院士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百分之八十五!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之色!
    他们之前的技术,最优秀的那种,也只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多。而其他国家优秀的技术,也就是达到百分之六十多……
    纵观全球的技术,没有一项能突破百分之七十。
    而赵培儒这项技术,自我评估,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二?
    “赵院士,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两人这一刹那,都有些不敢置信。
    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简直犹如天堑鸿沟。
    赵培儒笑道:”我的这技术,说起来麻烦,但只要掌握了操作要领和思路核心,做起来还是相当容易的。“
    “这距离出国,不是还有三天时间么?足够你们按照我这技术,做几台手术,来出对比数据了。”
    两院士对视一眼,精神一振!
    对啊!
    两人都是雷厉风行之人,立即就打算去试一试。
    赵培儒说的没错,三天时间,足够了!
    三天时间,如果用来构思一种全新的思路、技术,那肯定是完全不够的!
    但既然赵培儒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连带解剖生理的理论也帮两人验证了,剩下的,就是直接做尝试了。
    三天时间,只需要用一天时间来熟透这种技术,剩下两天时间,足够做上六七台手术了。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
    这三天来,两名院士眼眸中的狂喜之色,越来越浓!
    “太惊人了!赵院士这技术,手术效果太惊人了!”
    “难怪他自信,有把握能达到百分之八十五……“
    两个人亲手把手术做下来,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种技术的优越性!
    柯院士兴奋道:“用空肠代胃,保留肠管神经和肌肉,这一招太棒了!病人的营养吸收方面,确实优秀!“
    “如果说,做了我们之前手术的病人,更像是一个虚弱的病人的话。那做了赵院士这种手术的病人,更像是一个正常人。”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有了这些优势,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完全可以说得通了。“
    两人这次,充分感受到了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巨大进步!
    这才是真正的先进医疗技术啊!对比起来,他们之前那些技术,实在是太不堪入目了。对患者太不友好了。
    这下,两人的信心,也足了。
    甚至,一整夜都激动的没睡。
    “明天去意国,估计,那几个国家,都要惊的合不上嘴巴了。”
    别国最高,也突破不了百分之七十,而他们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五。这种巨大的差距,会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
    ……
    第二天。
    华夏交流代表团,整装出发。
    这次,比预定计划中的多了一人,赵培儒院士。
    上面专门为赵培儒,在交流团上增加了一个特别名额,办理了身份和出国手续。
    这次,同行总共有四十余人。
    除了十几名团队成员,以及赵培儒、柯院士、王院士这三个专家之外。还有医学会领导,上面更大的几位带队领导。
    另外,还配有几名翻译,以及央台记者。
    央台记者会随时记录,随时把报道传回国内。
    终于,众人抵达意国。
    到了国外,众人都很收敛。
    毕竟他们不是自行出来玩的,而是代表着国家医学界而来的,可以说,是代表着国家形象。
    实际上,众人也没有游玩的心思,心思还都在项目、技术上,都在脑子里回忆着资料,想着到时候的实例手术,该怎么发挥。
    所以众人到了后,没有到处游玩,而是都呆在安排好的酒店。
    第二天下午,到了交流会开启的时间,所有国家的医学代表团也悉数抵达。
    国际医疗卫生组织,抽调各国专家团队中的人,以及加上组织里的专家,组成多国评价团,用以给各国打分。
    交流会开始。
    各国轮流展示技术。
    这次交流会,以直接现场手术展示的方式。
    意国专门协调了上百例相关病人,开展多国专家联合会诊。
    要求,各国不仅要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手术,同时也要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讲解他们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