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四百十章 京城
    从通州码头上岸,黄夫人一行带上董家人直接上了永恩候府的马车,一路往京城而去。

    这就要去京城了啊。

    董三娘自打双脚踏上通州码头开始,整个人抑制不住地激动了起来。

    阿晦就在这,他就在这。

    吴氏紧紧握着董三娘的手,不光董三娘激动,她也激动得很。

    她这么一大把年纪的人,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能来京城看看。

    一时之间,吴氏把一路而来的疲累都甩到了脑后。

    “三娘,咱们终于到了!”

    董三娘噙着泪一个劲地点头,话还没说出口已经哽咽了,“娘,咱们真的来了。”

    永恩候府派来的马车不少,一部分留在了通州码头等着装载黄夫人带回来的东西,其余的马车则载了人往回走。

    赖嫲嫲有些担心,“夫人,这么一来,您和老爷的身家只怕那头都要知晓了。”

    黄夫人哈哈大笑:“知晓了又如何?如今的我难道还是从前的我?你哪怕她们拿捏我?她们不敢。”

    无论是刘永的升职还是她如今有儿有女肚子里还揣了一个更有底气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永恩候府韬光养晦多年,一直低调行事,当然长久以来也没有出现什么可以风光一把的事,而这会儿老爷和她都受到了官家和郭圣人的夸赞,单这份荣光,整个永恩候府都要重新掂量对待她和刘永的态度。

    “咱们年年该往京里送的东西一样不拉,就算算出咱们三房如今的身家有多少,她们除了眼红嫉妒之外难不成还想分咱们三房的家产?”

    黄夫人嘴角含着冷笑:“就是他们想,老爷又怎么肯?”

    外放了这么多年,刘永岂还会是当年的那个三老爷?

    从通州一路过去一开始的风光还一般,除了通州码头这热闹非凡之外,官道两旁大多都是些农田。

    这会儿已经入冬,一眼望去全是黑色的土地,没有半点生机。

    董三娘看了一会儿也就没了兴趣,“还当京城肯定繁华,谁料这城外跟咱们清河县的乡下也什么区别。”

    吴氏笑道:“这只是城外,就算京城想来也不例外。你昨晚上一夜没睡好,一会儿到了黄夫人的婆家只怕还有的忙,不如趁现在还空着你也眯一会儿。”

    自打知道立刻就要到通州开始,董三娘就坐立不安起来,很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

    昨晚上更是一晚上没睡好,才闭上眼睛心里就不停地在想阿晦,想多了就怎么也睡不着了。

    董三娘听吴氏的话轻轻地依靠在了吴氏的肩膀上,“娘,您说永恩候府会是什么样的?”

    在问这话的时候,其实董三娘心里想的是:武功侯府会是什么样的。

    吴氏轻轻抚着董三娘又长又柔顺的头发,“娘怎么会知道这侯府是怎么样的?不过想来一定古朴典雅或是富丽堂皇。不过不管怎么样,咱们只是客,住上几日总要搬出来另寻住处。”

    初来乍到,董家在京城毫无根基,自然只能借黄夫人的东风,在永恩候府住上一阵子。

    可董三娘是打算开绣庄的,日日要出入,先不说方不方便,只怕永恩候府的人第一个会看不上她。

    看不上她董三娘倒是不怕,她堂堂正正做买卖自个看得起自个就成了。

    董三娘是怕会影响了黄夫人。

    和黄夫人交往的时候董三娘就听黄夫人和赖嫲嫲说过从前在永恩候府发生的旧事,从前无论是黄夫人还是赖嫲嫲在永恩候府的日子都过的不怎么好。

    这一趟虽然黄夫人是衣锦还乡,可刘永并没有跟着一块回来,没人护着黄夫人一人要面对那么多人就算有底气在只怕也艰难。

    董三娘不愿意雪上加霜,因为自个让黄夫人更加为难。

    这是董家三人早就商量好的,所以才有了吴氏的这一番话。

    董三娘点了点头靠在吴氏的肩头眯起了眼,她是有些累。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马车却突然一震,董三娘一下惊醒了过来。

    “娘,是到了吗?”

    永恩候府派来的马车低调中透着奢华,外表看似普通可偏偏车窗用的都是玻璃。

    在董三娘睡着的时候,吴氏一直在看外头。

    “还没到,这是要进城了。”

    董三娘一楞也顺着吴氏的目光往窗外看了出去。

    只见雄伟的城墙绵延到了视线尽头,而城墙下,无数的人都在排队,而道路两旁挤满了各色各样的小摊。

    “卖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了哎!”

    “蛐蛐盒,您要吗?您看这做工,绝对是一等一的好,哎客官要不您来一个?”

    “卖豆汁儿了!好喝的豆汁儿!”

    董三娘想笑眼睛里不知道为什么带了点泪光,“娘,是豆汁儿!阿晦从前和我说过,说只有本地人才觉得豆汁儿好喝,说若是带我来喝我一定会嫌弃。娘,以后咱们也出来喝碗豆汁儿好不好?”

    吴氏又什么不答应的,“又不是什么精贵玩意,你想喝爹娘陪你一块喝就成。”

    永恩候府十分规矩,男女不同车。

    哪怕吴氏和董思明都老夫老妻了,可还是给董思明单独安排了一辆车。

    董三娘拼命点头,噙着泪光笑了,“好!”

    外头城关下,来接黄夫人一行的管事从袖子里掏出了永恩候府的牌子,守门的校尉验看了一番手一挥,就放行了。

    因为是勋爵人家,走的不是普通的门。

    那条道上排队的人少,几乎都是马车,很快就轮到了永恩候府。

    当马车进入城关下的通道时,阳光被遮去了大半,更能让人体会到这城墙的厚实和沉重。

    董三娘再沉稳的性子也忍不住扑到窗边,透过那不是特别清晰的玻璃往外看去,那一块块垒成城墙的青砖上大多都爬满了青苔,董三娘压根数不清一共有多少砖块才组成了这雄伟宽阔的城墙。

    这就是京城啊。

    永恩候府的马车很快驶出城关,阳光再一次覆盖而来,紧随着的是扑面而来的热闹景象,和清河县甚至和湖州府完全不同的风格。

    宽阔的街道首先就让董三娘在心中不停感叹,更别说道路两旁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幌子数都数不清。还有路上行走的人们,他们的脸上大多洋溢着轻松的神情甚至还有种说不出的特别的底气,隐藏在他们的眉眼之中,使得他们说话的嗓门都大一些,更加的爽直。

    原来这就是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