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二百五十八章 来了
    阿晦压根不知道这一头已经有人盯上了他,要去查他的出身。

    他日日和董三娘朝夕相处,高兴都来不及。

    董三娘倒是有些害羞,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如今名分还没定。

    她外出的时候,阿晦跟着,她只好说是阿晦是受了自家爹娘的请托,来看顾她安危的。

    过了几天,倒是迎来了意外之客。

    吴氏来了。

    “娘,您怎么来了?”

    董三娘是又惊又喜。

    “大嫂怎么办?”

    吴氏赶了一天的路,风尘仆仆。

    “你放心,你大嫂如今坐稳了胎,好得很。我已经托了亲家,让她常来家里照顾你大嫂。”

    “她们是亲母女,还能有什么不放心的?”

    董三娘看看吴氏,“娘,那您?”

    吴氏笑了,“我啊,是不放心你,特意过来陪陪你。”

    自打阿晦回来之后,被董思明打发来了湖州府。

    董思明和吴氏夫妻两个左思右想,又觉得不妥。

    不管怎么说,阿晦和董三娘并没有明面上的名分。

    他们夫妻俩再怎么放心,可自家女儿的名声未必好听。

    思来想去,吴氏坐不住了。

    好在孙汝兰的胎已经过了四个月坐稳了,她干脆理了包裹来湖州府照看女儿。

    说是照看,其实是为了替董三娘和阿晦两人之间把握分寸。

    董三娘哪里想得这样深?

    自家亲娘来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下有了依靠,她心里高兴都来不及。

    “娘,您来了那可太好了。”

    就是红鱼见了吴氏也高兴,“要是老太爷也一并来了就好。”

    说实在的,湖州府更加繁华热闹。

    董三娘也买了院子,有了落脚的地方。

    什么故土难离,有什么打紧?

    更何况,红鱼还想着一桩事。

    在湖州府,可没人知道董三娘是和离过的人,异样的眼色也少。

    倒是难为她,居然心里还有这个成算。

    吴氏笑个没停,“这怎么成?”

    “家里到底还有些产业,再说大郎和汝兰都在呢。”

    不过吴氏倒也心动。

    等儿媳这一胎平安产下,他们这一房也算是立足了脚跟。

    她和老头子也可以放手了。

    到时候,她就和老头子就跟着三娘。

    阿晦毕竟没有根,也暂时找不着家人。

    这两个孩子若是成了亲,到时候家里连个做主的人都没有。

    吴氏越想越是心动。

    “不过,这世上的事也说不准,三娘她爹倒也说过想来湖州府拜访旧友。”

    这语气就明显松动了。

    董三娘和红鱼对视一眼,都笑了。

    “那敢情好。”

    吴氏来了,董三娘店也不看了,先带吴氏回住处落脚。

    来的时候吴氏乘的是自家的马车,带了个丫环伺候。

    董三娘买的院子太小,已经停了一辆马车,怎么也停不下来第二辆。

    吴氏干脆打发那车夫回去。

    反正,这一趟她多少得住几个月。

    等到孙汝兰八、九个月临盆之前再回去。

    本来就说好的,吴氏也不怕被埋怨。

    她是婆婆,照顾的再好也没有亲娘贴心。

    她这一避让,说不定儿媳心里更高兴。

    到了住处,庄夫子出来见了礼。

    吴氏在董三娘的家信里已经知道了这一位的存在。

    她是商人妇,也格外尊重读书人。

    早就备好了礼,几匹布料外加几本董思明费尽心思淘来的古籍。

    送读书人书,还是古籍。

    庄夫子一下就高兴了起来。

    “大娘子有什么吩咐只管让人来说一声,我虽也不是本地人,可好歹在湖州府呆了近十年,也是有些门道。”

    这番客气,连董三娘都没尝过。

    吴氏连忙道谢,“我这女儿,性子柔胆子倒有些大,她哪里不懂事还要夫子您多担待。”

    性子柔不柔的,庄夫子不予置评。

    胆子倒是真的大。

    至少相比一般的闺秀,谁人跟董三娘一般敢把官家皇位什么的挂在嘴边说?

    庄夫子语气里莫名地夹杂了几分欣赏,“我既然答应做三娘的师爷,有什么自然要担待,不过三娘很好,是个聪明的孩子,大娘子您尽管放心。”

    他的女儿和董三娘差不多年纪。

    在他眼里,董三娘也就是个孩子。

    两人打过招呼之后,吴氏才去安置。

    二进的小院子,后面的第二进,因为占地小,就没有隔开的小院子。

    吴氏来了董三娘就让了主屋出来,自个去睡了西厢。

    吴氏不让,董三娘非坚持。

    “哪有娘来了,倒让娘去睡厢房的道理?”

    吴氏这才答应。

    收拾完包裹,吴氏前后看了看,倒也满意。

    毕竟是在湖州府,寸土寸金,看着这地段也不差,能买到这样一座小院落已经算是运气不错。

    吴氏是第一趟来湖州府,董三娘自然要带吴氏去外头吃饭去。

    湖州府的繁华热闹,让吴氏看花了眼。

    “原来湖州府这样好。”

    董三娘握着吴氏的手,给吴氏簪了一支琉璃簪子。

    “娘,这琉璃簪子是番外来的货,您看,多好看。”

    只是路边普普通通的一个小摊子,卖的居然是番邦的东西。

    吴氏想到为了能拿到番货路子,费劲心思的董思明,忍不住暗暗咋舌。

    “湖州府人杰地灵,真的很不错。”

    “娘,今晚上我请您尝尝湖州府的特色菜。”

    董三娘兴致勃勃,一个劲地给吴氏介绍湖州府当地的特色。

    还没到酒楼呢,吴氏的肚子都给她说饿了。

    什么银鱼跑蛋,什么太湖白虾,什么酱醋蟹。

    吃的吴氏心满意足。

    回去的路上,董三娘特别高兴。

    “娘,我从前说过,要带您看一看太湖,还要带您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不一样的风光。”

    “娘,我做到了!”

    吴氏也高兴。

    “别人是指望儿子孝顺,我呢,不光儿子儿媳孝顺,女儿更有出息。”

    “我今天不就是在享女儿的福?”

    阿晦提着灯笼走在一旁,嘴角带笑。

    “大娘子,以后还想去哪?”

    吴氏看看阿晦,夜色中,灯火朦胧,只看身姿,也是一等一的好汉子。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我啊,以后还想去西湖想去看看大运河,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阿晦低声笑了,“这有什么难的?我听说,普陀山的菩萨特别灵,日后我陪大娘子和三娘一块去拜菩萨。”

    吴氏越发高兴了,脸色都微微发红。

    “好,那我可就等着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