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签契
    说说笑笑间,董三娘已经拿了生石灰块在摊在桌子上的布料上画了样子出来。

    她女红上是把好手,画样子随手就能成。

    红鱼说沈方娘的身材和吴氏差不多,董三娘长年给吴氏做衣裳,按吴氏的尺寸画样子就行了。

    画好了样子,就是剪裁。

    再要缝制。

    缝制这一步,董三娘就没法代劳了。

    “这是你做给沈方他娘的衣裳,是你的心意,哪怕你做的再不好你也得亲手做。”

    “再说日后等你嫁了人有了孩子,总也要亲手做衣裳吧?正好如今练练手。”

    “等你把衣裳缝制好了,我倒是可以替你绣些花样上去。”

    虽然红鱼不爱女红,可哪有小娘子真不动针线的?

    最多只是针脚不够平整细密罢了,粗浅的缝制红鱼还是行的。

    红鱼感激不尽,“好三娘,要不是你只靠我自己,怕是三年都做不出一身衣裳来。”

    眼见红鱼认真做针线去了,董三娘又是替她高兴又心里有莫名的一点失落。

    如今的红鱼已经有了待嫁新娘的模样,而她真的能等到阿晦三媒六聘来娶她吗?

    摇了摇头,董三娘把心中的失落甩走。

    他坚定了要娶她,不嫌她是二嫁之人。

    她又有什么理由不信他?

    董三娘笑笑,总不能叫他白欢喜她一场吧?

    这场赌局,她与他一同进。

    输赢,共赴。

    确定了心事之后,董三娘觉得浑身都轻松了起来。

    便是再见到阿晦,也不用再可以逃避。

    而阿晦,只除了那一日在董三娘房门前失态之外,再见到董三娘除了眼神格外火热之外,一举一动皆彬彬有礼,谁都挑不出一丝错来。

    董三娘只看他的眼神,便知他心意。

    两人言谈行动间,皆如从前一般无二,可偏偏莫名的只是偶尔几次眼神无意间的交汇,便有一种心意相通的感觉。

    这种不用言语行动,就能知晓对方心意的感觉,真是比这世上任何的事都要美妙。

    等到了初八,街上的店铺都要重新开张了。

    一早上的噼里啪啦鞭炮声都能把耳朵震聋,巧娘子绣庄也是一样。

    穿了喜庆衣裳的董三娘亲自点燃了引线,八十响的鞭炮跟炸开了花一样,噼里啪啦里带着止不住的喜庆意味。

    放了鞭炮,巧娘子绣庄的大门也大大的敞开了。

    左右商铺的掌柜也都一一过来拱手打招呼。

    去年巧娘子绣庄的波折,他们都是左近那是一一都看在眼里的,本身女子做生意就容易让人轻贱看不起。

    更何况,去年的巧娘子绣庄有段时间生意差的就跟快倒闭了似的。

    原来谁都看不上董三娘的这个绣庄,平常哪怕就在左右隔壁,也极少来打招呼。

    特别是那时候牛志高险些杀了董三娘的时候,要不是看在董三娘是董思明女儿的份上,左右的店家都能联合起来赶了董三娘走。

    毕竟,这做买卖的都要好兆头。

    这见了血光的事都发生在这条街上,都是做买卖的谁不嫌晦气?

    可如今嘛,就年前的时候这巧娘子绣庄突然起死回生。

    这生意一下火爆起来不说,连知县夫人都降尊纡贵亲自来巧娘子绣庄里坐了坐。

    据说,这知县夫人还一掷千金从巧娘子绣庄里求了一副观音像绣件。

    这董三娘是要咸鱼翻身啊。

    巧娘子绣庄生意火爆,带动了整条街的生意都好了起来,除了那两家绣庄之外。

    所以趁今天初八开张,这些掌柜才会亲自过来打招呼。

    红鱼如今是绣庄的掌柜,她去年半年经历的事不少,如今很稳得住了。

    见那些掌柜纷纷过来抱拳说什么恭喜发财、财源广进的,她也稳稳的回礼过去,笑嘻嘻地也说了些大家发财互帮互助之类的喜庆话。

    董三娘只微笑着朝人点点头,都是红鱼出的面。

    眼见红鱼能够独当一面,董三娘心中的大石总算落定了。

    这样她也能早日安排去湖州府的事,湖州府那边不光要走一趟,还得住上几日看看行情看看店面。

    还得去找个出名的庵寺,看能不能和慈心庵一样搭上关系。

    说到这,董三娘未免有些发愁。

    慈心庵到底只在本地,虽然在湖州府也有些信徒。

    但毕竟有些路程了,湖州府本地的香客大多都拜本地的佛。

    她在湖州府毫无根基,只除了一个黄夫人,真不知道这条路能不能打开。

    不过世上万事大多不能心想事成,董三娘做好了准备,便是不成也不妨。

    她长这么大还没去过湖州府,就当开阔眼界,见见世面。

    初八开门,前半月的生意就一般般。

    毕竟年前人家该买的都买了。

    佛事绣件也一样,年前订的多,好多都还在赶工中一时间都还不能交货。

    红鱼这里,也就订了一两件佛事绣件,除此之外,也只零零碎碎卖了些绣线或者荷包之类的。

    不光巧娘子绣庄,就是其他店家也都一样。

    董三娘也不着急,要是如今还跟当初过年前一般,跟疯了一样到她这来抢佛事绣件,她才要头疼。

    银子好赚,也要看自个吃不吃得下。

    董三娘一边筹备着去湖州府的事,一边让董思明介绍了一个稳重的文书典吏给她。

    专门请那文书典吏写了一份契约给她,董三娘不辞劳苦亲自一趟趟跑那些绣娘的家中。

    没错,她要签契。

    她可以付比别的绣庄更高的钱,但必须跟她的巧娘子绣庄签契。

    如今佛事绣件的生意红红火火,难保有人眼红背后使坏。

    董三娘想了又想,才想出这么一个法子来。

    她让文书典吏写的这份契约,就是与这些绣娘做了约定。

    佛事绣件只能接巧娘子绣庄下的单子,优先绣佛事绣件,必须保质保量。

    董三娘想过了,佛事绣件都是那些虔诚之人来求,或是买了去的人也是送给信佛之人当礼物的。

    那么这个佛事绣件就越发不能马虎,必须保质保量。

    若是质量不能保证,就得按定价三倍的赔。

    当然了,若是绣的好只要客人满意,工钱也比从前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