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商户千金 > 第一百三十七章 知府夫人
    旁人哗然心里如何想,那年轻女子管不了,她是真心中意。

    年轻女子还站了起来朝清心主持行了一礼,朝吴氏行了一礼。

    “实在是我心里头有个念想,一直未曾放下。”

    “这次见了这幅心经之后,我竟觉得心里松快了许多。”

    “只求主持大师和这位大娘子,看在我虔诚的份上,成全我。”

    吴氏本就是为了让这幅心经彻底打响名气,目的就是在其中做个托。

    这位年轻的女香客,一千两银子求得一副心经绣件。

    今天之事在场的这么多的女香客,一传十十传百。

    吴氏微微一笑,功成名就之后默默退场。

    “这位娘子虔诚之心,莫说我与主持大师感同身受,就是菩萨也要被感动了。”

    吴氏放弃了,在场的女香客还有谁敢与那年轻女子争的?

    不说银子,就是这年轻女子的身份也被人给认了出来。

    其实看着年轻仿若二十许人还似个娘子,不过是保养的好,原来是湖州府知府大人的夫人。

    也有省城来的女香客,自然不怕小小一个知府。

    可湖州府向来富庶,能到此地当官的自然背后的关系极深。

    据说如今的知府大人乃是伯昌候家的,就是他夫人虽是个续弦却也是宁平伯家的嫡女。

    这两家如今仍旧圣眷长隆,在场的就算敢得罪她一个知府夫人,也不敢得罪她背后的人啊。

    清心主持心满意足地当着众香客的面,亲手将那幅心经送到了知府夫人的手里。

    “夫人之心足以感动诸天神佛,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

    知府夫人眼角微微湿透,捧着手中的心经如获至宝。

    “多谢主持大师成全!”

    一千两的银票,清心主持也收的心中舒畅得意。

    等清心主持重新开始讲经,直到日头西下,这才散了去。

    佛事要做好几天,董家母女就住在镇上自然不会留宿。

    正要走的时候,却有一个丫环打扮的姑娘走上前来。

    那姑娘走上前来就是一个福礼,“请问是吴大娘子吗?”

    吴氏点了点头,“你是?”

    那姑娘抿嘴一笑,“我家夫人想请您过去一谈。”

    吴氏吃惊地看了她一眼,“你家夫人是?”

    时下一般人家的女子嫁了人,若是相公不当官,绝不能称一声“夫人”。

    说讲究些,便是相公是当官的,也只有自个得了朝廷的诰命才能被人称一声“夫人”。

    慈心庵的这次佛事,倒也的确从外地来了不少夫人太太。

    可吴氏与她们不熟啊。

    那姑娘只是笑着说:“我家夫人就是方才得了心经的那一位。”

    那可是知府夫人啊。

    哪怕先前不知道,后来知府夫人得了那副心经,旁边的人议论她的身份,吴氏和董三娘都听了一耳朵。

    民终究是怕官的。

    哪怕吴氏问心无愧,心里终究有些摸不到底。

    “夫人召见,不知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那姑娘想来是来时得过了吩咐,十分客气。

    “夫人是想自个夺人所爱,心中愧疚,才想与吴大娘子说几句话。”

    吴氏与董三娘相视一眼,吴氏笑了笑。

    “这也是夫人与这幅心经的缘分,夫人有缘而我无缘,那都是佛祖的意思。”

    “姑娘只把我的话带回回夫人吧,我这商人妇,去见夫人那是辱了夫人的身份。”

    谁料那姑娘竟十分坚持,“夫人说了,定要见吴大娘子一次。”

    这是不见不行了?

    董三娘朝吴氏看了眼,“既然夫人定要见娘,那咱们就去一回吧。”

    就算是知府夫人,也不是吃人的老虎。

    吴氏默了默笑道:“那就劳烦姑娘前头带路了。”

    那姑娘应了声,“吴大娘子叫我春燕就行了。”

    “哎,春燕姑娘!”

    吴氏是机灵的,握着那春燕的手就悄悄塞了一只银镯子过去。

    春燕手里一掂量就知道是实心的,脸上的笑就越发实诚了起来。

    “吴大娘子,您也太客气了吧?直接叫我春燕就得了!”

    吴氏多哄了几句那个春燕,就问起了知府夫人的事。

    “实在不知道方才那位就是知府夫人,不然我也万万不敢去知府夫人争抢那幅绣件。”

    “待会儿见了知府夫人,春燕姑娘可一定要帮我说说好话呀!”

    其实就是拐弯抹角在打探知府夫人,究竟有没有生气。

    春燕也是聪明人,听话听音。

    “吴大娘子不必害怕,我家夫人是最最好脾性的人,万不会怪罪于你。”

    吴氏得了句安心话,一颗心总算能落回半截去。

    董三娘心疼地看了眼吴氏。

    商户人家,平民百姓。

    就连被达官贵人召见都惶恐不安。

    微微垂了双眸,董三娘紧了紧扶着吴氏的手。

    有时候她也会后悔,为何当初要习文认字?

    若大字不识一个,道理不通半分。

    没有如今这样清醒看透,更明白阶级之别是何等的残酷。

    此刻也就不会有这样又卑微又不安又不平的心情了吧?

    偏这样清醒,又无能为力。

    难怪有人说道,做人还是要糊涂些好。

    知府夫人是要留在慈心庵做足七天的佛事,她本是悄悄的来,也不愿意惊动了别人,自在慈心庵要了一间小院子。

    虽然说先前为了那幅心经的事,她露了面。

    总归有人跟苍蝇闻见了蜜似的,凑了上来。

    知府夫人就在这小院子里巍然不动,谁也不见。

    等董氏母女两个到的时候,就看见那小院子外头围着不少女眷。

    这些女眷看到董氏母女两个被一个丫环打扮的年轻女子,带着进了那扇难以被敲开的门之后,目光一下都变得灼热起来。

    不少人都想到了,先前就是吴氏在和知府夫人争抢那幅心经绣件。

    好一个商户妇,居然敢得罪知府夫人?

    只怕这会儿知府夫人传召,就是要给她好果子吃吧?

    也难怪,董家出了一个和离女,先前还险些闹出人命来,简直就是败坏了家中的气运。

    难怪今天吴氏要倒大霉。

    本来因为敲不开门拜见不了知府夫人要走的这些女眷,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都留了下来。

    都想看看董氏母女倒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