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娱乐圈里的弄潮儿 > 第三十章:酒泉霍去病最高光的时刻

第三十章:酒泉霍去病最高光的时刻

 热门推荐: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后来,这句话成了很多影视作品中的金句!

    比如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就借着乔峰的嘴里说出了这句话,大致意思就是汉唐之时,武功极盛,当时契丹的大好男儿,被汉人也杀了不少!

    有的人说,历史上汉民族带给其他民族的伤害,其实一点也不小!

    或许吧,在盛唐之时,像高仙芝那样的节度使统帅,不灭几个国似乎都不好意思出门!

    而汉民族,尽管多灾多难,但始终屹立不倒。

    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部血泪史,但同样,也是其他民族的血泪史!

    五千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民族,最后消失在了滚滚的历史浪潮之中,而华夏民族却笑到了最后!

    匈奴民族是很苦难,打不过当时巅峰时期的大汉王朝,最终走向了分裂,一部分选择了臣服,一部分选择了西迁!

    选择臣服的匈奴人,如今大概已经汉化的差不多了。

    但选择西迁之路的匈奴人,却用了整整两百年的时间,最终走到了欧洲,打败了当时的欧洲强国阿兰,建立了强大的匈牙利帝国。

    并因为诺骨米牌效应,阴差阳错的造成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不过据《史记》记载,匈奴与汉族本就同出一源,都是大禹的后裔。

    在夏朝亡国后,夏桀的一支后代逃往北方,建立了匈奴!

    这么说的话,匈奴也算是我华夏民族的一支分支,他们没能亡国灭种,而是留下传承也是很值得令人欣慰的事!

    不过,为民族争取生存空间这我可以理解,但咋说大家也都是亲戚,就像美英,传承这种东西你赖不掉!

    既然如此,你们霍霍欧洲去就好了,没必要跟汉民族死磕。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把你们打死、打残,万一把你收留了再来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这样的悲剧难道还少么?

    像五胡乱华和蒙元入侵,导致华夏文明差点亡族灭种,这样的悲剧真的不要再有了!

    所以,请不要站在一个绝对安全,而又圣母的角度上,去考虑、指摘以前将军们的种种不是,悲天悯人。

    他们都是国家英雄,也都是民族英雄!

    接下来的一幕,大概就是霍去病在电视上最高光的一刻!

    地点:酒泉!

    景轩低头在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下马,弯下身,掬了两口泉水!

    尔后道:“听说这泉水叫金泉。好水呀!传我的命令,全体下马,原地休息。把皇上给我的紫金醇拿出来!”

    士兵道:诺。尔后把马上的紫金醇接下递了过来!

    景轩对全体兵士高声训话道:“士兵们,你们知道,皇上为何赐我这坛美酒吗?

    当时,皇上跟我说,霍去病啊!你年纪也不小了!也应该成家了,这坛美酒就赏给你。

    它,可是太皇太后给我的定亲酒。就留给你娶媳妇的时候喝吧!

    当时我对陛下说,只要不消灭匈奴,我绝不成家!绝不喝这酒!今天我们打垮了匈奴二王,这坛酒,我们大家一起喝!”

    说完就把紫金醇的美酒洒向金泉河水,尔后士兵们下马,共同饮了这坛含了美酒的金泉河水!

    这条金泉河水,后来被称为酒泉,也就是现在的卫星发射中心!

    太初元年,汉武帝先后颁布诏令,在金泉,设立酒泉郡。

    又在匈奴休屠故地,设立武威郡。

    在浑邪王故地,设立张掖郡。

    这大概是霍去病最高光的一刻,之后,漠北之战,霍去病追亡逐北、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自然功劳更大!

    但电视上并没有表现出来,至于原因不得而知。

    也许是经费有限,也许是篇幅所限,漠北之战电视上主要表现的是卫青和匈奴大单于之间的决战。

    霍去病只是一笔带过!

    甘泉宫宫殿,夜...

    韩嫣:陛下,前方捷报:陛下,霍去病军团出代郡两千余里,至漠北遇右贤王部主力而大破之。捕获王子、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国相、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斩杀、俘虏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

    匈奴右谷蠡王所部,主力损失殆尽。现我军团仍在追亡逐北,直逼匈奴老巢,即将踏平狼居胥山。

    你看,又是这样,大场面基本靠口述...

    在拍完打酱油的‘漠北之战’后,霍去病的武戏就基本上全结束了!

    因为前文已经大致介绍过霍去病漠北之战的全过程,为了避免网友们说我凑字数,这里就不一一繁述了!(主要是因为电视上没怎么拍)在这里主要讲一下卫青在漠北之战的全过程!

    本来匈奴单于伊稚斜的打算是撤退与左贤王汇合,但是他身边的赵信给他出主意说:大汉军队要跨越沙漠作战,劳师远征,心力憔悴,来了后不免师老兵疲,立足不稳。

    而我们坐拥主场优势,以逸待劳,已有备打无备,当获全功。

    只要我们这次大获全胜,大汉就再也没有实力再来一次劳师远征了!

    伊稚斜单于听从了这个建议,把部众牛羊尽皆撤往后方,把粮草辎重尽皆撤到赵信城里。

    尔后率领着最精锐的十万大军,在草原门口等着!

    本来,按照汉武帝的意思,是让霍去病打匈奴,卫青打左贤王,所以汉武帝才把精兵强将都调拨给霍去病!

    但没想到情报出了错,本应对上匈奴单于的霍去病对上了左贤王,而本应对上左贤王的卫青却莫名其妙的对上了匈奴单于!

    伊稚斜单于和赵信都失算了,汉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人困马乏,战力尽失。

    反而是军容严整,杀气腾腾!

    伊稚斜可能不知道,为了打赢这场仗,汉武帝几乎掏空了全国之力。

    首先是十万匹用黍米喂养的战马,上万匹供后勤的军马。

    尔后出钱鼓励官兵多带私马,尔后动用步卒50万,靠推车压送,官私马共三十万,以五人保证一人,担任粮秣供给,支援骑兵军团作战!

    这可是几乎耗尽了大半的大汉财富啊,所以汉军衣食可以达到保障。

    单单武钢车上的箭矢就有上千万,因此看到匈奴单于打过来,卫青并未慌乱,而是用押运粮草箭矢的武刚车环城圈,打防守反击!

    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时,总不能伊稚斜单于十万大军,连打都不敢打就撤吧!那也太丢人了。

    更何况卫青只有五万大军。伊稚斜单于下令出击!

    匈奴人的拿手绝招是骑射,但是那天刮大风,匈奴人射出的箭绵软无力,射出几米就跌到地上。

    而汉军的箭射距却是匈奴人的数倍有余,有单兵弩,能一次射出三箭。有双兵弩,能一次射出八箭,还有三人弩,能一次射出上百箭。

    这就是兵甲之利,匈奴人不服都不行。

    这时的匈奴单于眼看要败,大叹一声:天不助我。

    尔后居然率领几百亲卫跑了,这简直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用七月的话说,双方都在咬牙坚持着,这时匈奴王的跑路简直断了匈奴人最后一口气,别的匈奴人见单于都跑了,也都无心恋战,最后都跑了。

    卫青命公孙敖率轻骑掩杀,自己率大军随后,单单路上的战绩,就歼敌过万!

    一路追到赵信城,缴获了无数辎重物资。

    收获之大,即便卫青用了所有能动用的人去搬,却也只搬走了三分之一,剩下的被卫青一咬牙全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