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密案之飞鸢图 > 第十二章 阴诡之道
    燕山北,午夜,耶律俊良幕下。

    国师莫罗正在与上官鹤恺讨论大明兵制一事。

    大明改变了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皇帝独揽军事大权,全国要地设立卫所,军丁世代相继,给养仰赖屯田。此制在维护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军队的统辖与卫所制太祖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中央设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京军与地方军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民兵是军籍之外,由官府佥点,用以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内地称民壮,义勇或弓兵,机兵,快手,西北边地称土兵,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此外,还有不同行业和阶层组建的矿兵,盐兵,僧兵(少林兵,五台兵)等,遇有战争,常被召出征,战争结束仍回原址。

    卫军主要是步军,骑军,东南沿海也置有水师。官府曾命福建,江浙沿海诸卫造船抗倭,使水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卫军的武器装备,不仅刀牌,弓箭,**等冷兵器制作精良,火器已占很大比例,铜铳,铁铳,**,各类火炮开始装备部队。中央还设立兵仗和军器两局,负责铸造火器。各省都司,卫所也遍设杂造局,专管所在卫所的兵器修造。

    明初,卫军主要来自随朱元璋起义的“从征军”,元朝和割据势力投降的“归附军”,因犯罪而被谪发的“恩军”以及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垛集”原是军伍缺额时抑配民户补充军伍的一种办法,朝廷颁行《垛集令》后成为卫军的主要徵集方式。按《垛集令》的规定,民3户为1单位,其中1户称正户,出军丁,其余为贴户,正军死,贴户丁补。永乐以后,正户与贴户的壮丁轮流更代为军。军民严格分籍。当军之家皆入军籍,称军户,属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优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经济地位都与民户不同。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并随军屯戍,住在指定卫所。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勾军”或“清军”。

    屯田制与募兵制卫军实行屯田制度。按规定,边地军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军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种。每个军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徵粮。洪武至永乐年间,全国军屯约有八九十万顷。除大量军屯外,还实行商屯作为补助手段,即按“开中法”,由商人在边地募人垦荒缴粮,以补充军粮。

    明中期以后,由于大批屯田被豪右,将校侵占,商屯亦因“开中法”遭破坏而废弛,军卒生活无着而大批逃亡,卫所制逐渐崩溃。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京军覆没。为保卫京师,朝廷派官四出募兵以应急,大规模推行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军队主力,也是因为募兵制,飞鸢军等大型军队才得以成型。但是,实行募兵制,养兵耗费大,募兵愈众,国库日绌,如今的大明,看似拥有强大的兵力,实则为一片虚假的繁荣。

    “国师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官鹤恺给莫罗倒上了一杯茶。

    国师莫罗40多岁,面相削瘦,眼神犀利。“所以他们不堪一击,即使大明朝廷能出一个诸葛亮,也未必能真正改革他们的军制,更不要说出师北伐。”

    上官鹤恺问道:“既然是一片虚假的繁荣,他们定会不攻自破。我们何须压得这么紧?”

    “大明飞鸢军已经是鸟尽弓藏,其他的军队军心并不稳,而且他们大多不擅长在北方作战。杀人易,诛心难,我们大辽国此次南下,就是要先挫了他们的锐气。而后进一步蚕食明朝边境,逐渐南下,一举统一。”国师莫罗自信地说道。

    “可大明并非当年的大宋,毕竟朱家王朝统一中原多年,根深蒂固,这不是轻易能从北京赶到应天府的主。”

    ……

    济城,湘腾客栈。

    赵文栋醒来时,自己已被人五花大绑,徐思睿还在一旁昏睡不醒。

    “你们是谁!”

    “赵大人,徐大人,真是没有想到,你们二人居然真的会自投罗网。酒菜里给你们加了点东西,徐大人应该是吃的比较多,一会儿才能醒。”说话的人正是那位老掌柜:“你们真的没有想过严仕林和严仕寒到底是谁吗?”

    “严仕寒?”

    “再次介绍一下,在下名叫刘湘腾。”老者撕下胡子,褪去妆容,赵文栋这才看出这是个年轻人。

    赵文栋简直傻了眼,刘湘腾他们是见过的啊。

    “得知你们要来,我和仕林就已经做好了打算,不过二公子说的也不错,我们这客栈,做的正是杀人越模一样货的生意。所以在你们来到济城的时候,我们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反正我刘湘腾只是帮严公子打理生意的,大家就算或多或少听说过我,却没有几人见过我,就算见,也都是见到我的那个替身而已,我的替身也我杀人放火、烧杀抢掠,之前我记得好像还被你们打过一顿。你们一直要找的《飞鸢图》也在严仕林严大公子的手里,不过这些,死人知道了也没用。”

    这时赵文栋才发现徐思睿是在装晕,他的手里拿着一块碎瓷片,马上就能割开绳子。所以赵文栋决定先拖住刘湘腾:“那你们为什么要《飞鸢图》,这幅画是有什么用处,还是你们严大公子喜欢收藏而已?”

    “当然是收藏。”

    “我都死道临头了,就不能让我知道吗?”赵文栋问道:“先帝当年让人画这幅画,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不信,你们为了一幅书画,可以这么做。京城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你们都会这么敏感。”

    刘湘腾瞪了赵文栋一眼,没有再说话,这时,暗处走出一人,此人正是严仕寒。

    “既然你是将死之人,那当然可以告诉你。”

    赵文栋说:“我们果然是大意了,居然没有去查证一下严二公子。”

    “在下不是严家独子,严家有我们三位兄弟,大哥严仕林是济城冶铁厂的主办,虽是父亲收养,但是对他关爱有佳,我另有一胞弟叫严仕藩,不过他年纪尚小,在京城父亲身边。”严仕寒说:“父亲宠爱大哥和三弟,我严仕寒只能在济城自谋生路。刘湘腾呢,是我大哥多年的好友,很多年前,我和他一起开了这家客栈,那时候还叫济城客栈。我们打劫来往的路人,那些一看就有钱的,一般都跑不了,杀了人抢了钱后,我们就把尸体埋在后院,后来,埋不开了,我们就趁着半夜,往荒山野岭上埋。当然了,这些事情,我大哥也知道些,不过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客栈最大的东家还是他。你可能会问我,我一个富家子弟,父亲又是朝中权臣,为什么如此贪财。”

    “你不是贪财,如果我没猜错,这些财物你都给了刘湘腾。你只是嗜杀成性。”赵文栋从严仕寒的话中听得出,他的内心世界已经是疯狂至极。

    “我也忘了是多少年前了,大家都在找《飞鸢图》,上官鹤染不见了,《飞鸢图》不知流落到了何处。那时我杀人成瘾,整日住在客栈中,每天都非要杀一人不可。那天正好听见了两个人正在客栈里买卖《飞鸢图》,大哥喜爱收藏书画,而且一直都想要得到《飞鸢图》,我当时下了狠心,杀光了客栈里的所有人,记得里面好像还有一个是锦衣卫,朝廷的人我也照杀不误。拿到了《飞鸢图》后,我们找到一个人鉴定出是真迹,那个人也被杀了,客栈直接就一把火烧掉了。没过多久,我们又在济城客栈遗址的不远处开了这家湘腾客栈,继续我们的生意。”

    赵文栋气不打一处来,这简直就是草菅人命!赵文栋咬牙切齿的说:“严仕寒,你真是禽兽不如。徐思睿你到底好了没有!”

    话音刚落,徐思睿突然睁开了眼睛,起身对着严仕寒就是一脚,严仕寒只是往后退了一步,露出冷笑。刘湘腾却一拳就把徐思睿打到了墙上,解开绳子的赵文栋也被刘湘腾打了一拳。

    “怎么这个真刘湘腾和替身差距这么大啊……还会武功!”

    “有些话,你们兄弟二人下去说吧。”

    “等等等等,你们也别高兴太早,我们早就在外面安插了人手,杀了我们,你们也跑不了。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干嘛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呢?”徐思睿说。

    赵文栋摸不着头脑:这是徐思睿吗?

    “哦?”刘湘腾问道:“我们可是生死之敌,把你们放走,我们还能活?”

    “没看出来我再拖延时间吗!你是不是傻?”

    屋外已经响起了厮杀的声音,徐思睿早就与三宝约定,一旦窗台油灯熄灭,就说明二人有危险,三宝已经带人杀了进来。

    “可徐大人还是没有算对,你以为只有你提前准备了吗?我们的客栈为什么住得这么满,自然是为了应对你们。”严仕寒说:“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挡不住,我们两个人也完全有机会杀了你们。”

    二对二的局势之下,徐思睿和赵文栋确实没有把握打败严仕寒和刘湘腾,严仕寒嗜杀成性,杀人无数,且不说武功如何,刚才挨了徐思睿一腿后,并没有看出一点疼痛之意,再加上刘湘腾本身就会武功,就算徐思睿和赵文栋拿出全部实力,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三宝等人在外面攻不进来,又不敢胡乱放箭。

    “悔儿姑娘,你赶快去再搬些救兵来。”三宝说:“他们人多势众,我们已经很难应对。”三宝说:“我想办法爬上墙头,看看能不能直接去救出二位大人。军器所魏大人手下有一人姓黄,徐大人之前打过招呼,快去。”

    “务必小心,我马上去军器所叫人。”

    悔儿立刻上马,三宝拿起长枪往地上一撑,意图以撑杆跳的方式直上二楼。

    可惜三宝体重过大,刚飞到一楼半,枪就断了,摔得他直叫屁股疼。

    徐思睿和赵文栋决定殊死一战,可就在这时,一支箭穿过窗户,擦着刘湘腾的眼前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