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密案之飞鸢图 > 第十章 宫墙之下
    韩云战死本就是非常沉痛的打击,北境失陷后,飞鸢军更是一盘散沙。天子得到北境急报,立马取消渭城春猎,起身返京,商议对策。

    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济城苑马寺,不过皇帝也给徐思睿传来密诏:专心寻飞鸢图,暂不必回京。

    ……

    徐思睿头痛初愈,正在批阅公文,下人急匆匆来禀报:“徐寺丞,外面有位姓严的公子求见。”

    “哦?严仕林?本寺丞还没去找他,他倒是自己送上门来了。”

    “是严仕寒,严仕林的胞弟。”

    “无事不登三宝殿,多半不是好事,请进来。”赵文栋对徐思睿说:“严仕寒是严明的二儿子,据说此人与哥哥严仕林素来不合。”

    徐思睿笑道:“看来你是做足了功课来的济城啊,是敌是友还说不定,请严二公子进来。”

    严仕寒一脸横肉,一圈络腮胡,眼珠子溜圆,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世家子弟。

    赵文栋一脸疑惑地问道:“您是严二公子,还是……二公子的侍卫?”

    严仕寒开口说道:“在下严仕寒,久慕赵客鸿先生名声,故而前来一见。”徐思睿一听,这个严仕寒长得虽然膀大腰圆,但是言谈举止可以看得出这并不是一个粗人。严仕寒这种谦卑、和睦的语气反而让徐思睿觉得有些反常。

    “二公子,俗话说得好,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本官刚打了刘湘腾,而刘湘腾的靠山又是你们严家,这个时候,你防着我都来不及呢,跑到我这个敌人的阵营来作甚?”

    “徐寺丞此言差矣,君子不立于危墙是说君子要学会防患于未然,然而在下之患并非徐寺丞,所以你我并非敌人。在下的敌人乃严仕林,而你也一样,你我二人是朋友才对。”严仕寒说:“在下虽是严家二公子,却一直看不惯严仕林在济城作恶多端。所以在下今天来,正是要帮助徐寺丞,铲除这个恶霸。”

    “大义灭亲啊这是……不过我们来不是为了打击严仕林的。”

    “咳咳。”赵文栋咳嗽了一声,示意徐思睿不要随意说出此行的真正目的。

    “我们虽然不是找严仕林的事情,但是呢,我这个人喜欢行侠仗义,既然你要铲除恶霸,那我也愿意帮助你。”

    严仕寒接下来的话,却是让赵文栋和徐思睿大吃一惊。

    “我知道二位此行的目的,飞鸢图。”

    徐思睿虽然被吓了一跳,但也面不改色地问道:“那你可以说说,我们的目的为什么是飞鸢图?”

    “边境飞鸢军在天静山与北辽国大战,主帅韩云战死。我打听到小道消息,皇帝思念飞鸢将军,想要为其修建一座灵堂,而飞鸢图算是对飞鸢军的一种纪念。所以现在皇室在四处打听飞鸢图的消息,并且出了高价。”严仕寒说。

    徐思睿心想:这什么小道消息,以讹传讹还差不多。

    要说皇帝为韩云修建灵堂,那倒正常,但是谁闲的没事在灵堂了挂幅画,挂黑白照片还差不多,当然那时候也没有照片。

    “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赵文栋又问道。

    “虽说陛下想要高价买飞鸢图,但总还是得派一些靠得住的人出来寻找。而你徐寺丞,就是这个人。你朝堂顶撞了天子,所以找到飞鸢图算是你戴罪立功、重回京城的机会。”

    徐思睿点点头:“二公子分析的很好,可是二公子能帮我忙吗?”其实心里想的是:分析的啥啊这是,怕不是个傻子……

    “飞鸢图就是严仕林手里啊,我当然可以帮你拿到飞鸢图,好让你交差。”严仕寒向徐思睿讲述了飞鸢图流落到济城的事情。

    当年《飞鸢图》丢失,流落民间后,上官鹤染曾派人寻找,包括锦衣卫的人都在找,后来锦衣卫的人在济城客栈发现了《飞鸢图》的踪迹,可是不久后客栈火灾,飞鸢图下落不明,而且追查《飞鸢图》的锦衣卫也被人杀了。其实当时火烧济城客栈的就是刘湘腾,他是济城当地恶霸,严仕林又是个助纣为虐的人,于是他指使刘湘腾火烧了客栈,并且拿到了飞鸢图。

    多年前,济城。

    刘湘腾气势汹汹地走进严府:“仕林兄,画我拿到了,我希望你遵守承诺。”

    严仕林笑了笑:“湘腾,这件事情我自然可以压得住。问题是你绝对不能将《飞鸢图》的行踪泄露出去。”

    “当然明白,我也不敢啊,这毕竟是严公子所需的物件,而且我和那济城客栈的老板本就是仇家。但我不明白了,这一张图有什么用?能换多少钱?”

    “跟钱没关系,但是它对我有大用。以后会跟你讲明白的,济城客栈这一烧,来往的行人少了住店的地方,不如你去开一个吧。”

    “我开客栈干啥?很赚钱吗?”

    “那得看你怎么赚,有些钱,只要敢赚,它就有。”

    “还请严兄指点一二。”

    ……

    严仕寒说:“我那时候年纪也不大,暗中听到过他们两个人谈话,我一直觉得不对劲。《飞鸢图》留在我哥手里肯定没有好事,我打算给你们。”

    “而你的条件就是我们干掉严仕林?”

    “当然。”

    徐思睿说:“你以为严仕林是我说斩就能斩的?要是真把他杀了,你父亲,老严不得把我活剥了?”

    “所以要智取啊。”

    “说说你的计策。”

    “还没想出来。”

    “好,那您慢慢想。我就问你一件事,你确定飞鸢图真的在你哥手里吗?”

    严仕寒点点头:“十有八九。”

    “好,你先搞清楚怎么弄到飞鸢图,我想办法除严仕林。就算弄不死,我也想办法给他赶出济城。”

    严仕寒行了个礼,谢过徐思睿后,便离开了苑马寺。

    赵文栋把门一关,对徐思睿说:“这个严仕寒说的话不可全信。”

    “当然。”徐思睿说:“不过我现在最担心问题是我们来的目的,既然严仕寒知道,那么严仕林应该也能分析到。如果严仕寒真是严仕林派来干扰我们的,那我们倒是也可以将计就计。”

    ……

    京城。

    “青城失守,是飞鸢军的责任!”

    “严大人,先不要讨论是谁的责任了。如今青州已失,我们应该想想如何反击,不然等北辽过了燕山,京城就是岌岌可危了!”

    内阁大学士吕伟提议:“派冀州军去,张大帅现就在山海关,他领兵多年,冀州军的实力并不比飞鸢军差,敌军过了青州,很难得到后援,想必可以一举歼灭。”

    严明反驳道:“万万不可,冀州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脉起着抗击北辽国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个中原的安全。居庸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几条交通孔道。太行山脉为河北的右侧翼的重要屏障。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关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脉的往来通道。冀州军是驻防型军队,而且守卫的都是京畿要塞,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动了山海关的部队北上,山海关这边就缺了一个口子,你要是再调别的部队去防御,如果在换防间隙让北辽抓到破绽,那京城岂不是岌岌可危?”

    朝堂上有很多人是不懂军事的,都是跟着点点头,赞成一下。

    吕伟力主冀州军出马,其中的风险自然是不可避免,但是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天子眉头一皱:“严大人,您既然不主张冀州军北上抗敌,可有其他主意?”

    严明说:“臣提议,陛下从京城选一位将军带兵北上,正好可以在燕山山脉与敌军交锋。所以臣建议陛下选的这支军队正是擅长野战的越骑军,由于渭城围猎调动过云城城军和越骑军,大军仍然驻扎在渭城北。”

    “的确可以支援的上,可徐大帅并不在渭城,吴丛阳督军目前也在云城驻守,等他们其中一个来带兵,又得拖个两三天。”吕伟道:“再者说,云城和越骑两军常年在南方,来到北方就怕会有些不适应。”

    严明说:“所以说,臣才让陛下选一位将军,顶替徐帅。越骑军因为渭城春猎的事情早就来北方很久了,如若不适应,可以派他们去山海关换了冀州军的驻防,让张大帅再带人去,不过我还是觉得,越骑军更擅长于山地战。”

    天子说:“既然这样,那就按严爱卿说得来。各位还有异议吗?”

    “全听陛下的。”吕伟问道:“只不过,这位带兵的人选,陛下让谁去呢?”

    “李志大统领告老还乡,一直都是仇林将军在替他主持禁军。仇林的能力是不错的,臣觉得可以派仇林去。”内阁大学士侯严凯建议道。

    吕伟说:“侯内阁,这可万万不可,京城禁军不能无人带领。虽说京城近来安逸,但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陛下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

    “让仇兴去!”

    朝堂上一片安静,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严明。

    “仇兴可是仇林的儿子?”

    “正是,此人虽是少年,但熟读兵法,常年习武,毕竟出身将门,绝对不失为一个将才。”严明说:“在下虽然只与这位少年见过一两面,但我觉得他是个可以重用的人才。”

    “陛下,仇林将军求见。”

    “宣。”天子笑了笑:“严大人,我倒是没意见,你还是问问仇将军同不同意吧。”

    仇林跪拜天子后,起身说道:“刚才臣在殿外都听到了。臣想说,犬子虽然跟随我上过战场,可毕竟经验不足,此等大战,怎能让他领兵呢?”

    “我看仇将军是不想让公子去这么危险的地方吧?”严明说。

    “国家有难,当然可以为国效命,可兴儿毕竟年纪太小,他的死活可以不重要,可国家之间这么大的战事,绝对不是儿戏。”

    “那仇将军可还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推荐?”

    “徐冲,徐大帅。”

    “在南方,赶不过来。”

    “吕鹏将军。”

    “正在东海操练海军,也赶不过来。”

    仇兴想了想,还真没有可以推荐的人。

    天子说:“要不就让仇兴去吧,朕能在他的身上看到仇林将军你的影子,如今危急关头,实在无人可用,还望仇将军能允许。”

    “臣哪敢不允许,陛下既然这么说,就让兴儿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