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陈嵩的佛系生活记 > 第1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
    白稚双眼直盯着陈嵩,陈嵩一颗葡萄在两手指尖尖辗转了好多回,愣是没下得了口。

    陈嵩干脆将被子蒙上头,闷闷的声音从里传来,尽显无奈道:“大哥,你这样很吓人好吗?”

    白稚冷清道:“被子拿开。”

    陈嵩:“你出去了,我就拿开。”

    白稚:“我有东西给你。”

    陈嵩将被子拉到下眼睑处,卡姿兰大眼睛朝白稚眨了眨。

    白稚将一个拇指大小的白瓷瓶递到他面前道:“这是你要的东西。”

    陈嵩彻底拉下被子,伸手接过,他打开瓶盖眯着眼睛往里瞅了瞅,是小药丸。

    白稚见陈嵩神色平常,拿药丸就跟拿糖豆似的,开口道:“这是梦魂归,吃下一粒,无知无觉,即刻毙命,寻常看来就像入梦乡一样。”

    陈嵩笑了:“梦魂归?这名字倒是雅致。”

    白稚神色有些复杂:“你的身体……”

    陈嵩将药瓶收进荷包,小心放好,调整了背后的枕头,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一脸惬意的接下白稚的话道:“你是不是要说我气血不足,身体亏损严重,且寒气深入骨髓等等此类病入膏肓的话语?接下去是不是还要说若不好好调养,怕是活不到而立之年?”

    人从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却还是畏惧死亡,拼命想要活着,宁愿苟活也不愿意消亡。

    陈嵩却看得很淡,不拼命活,也不追求死,白稚的想法和宣赫不谋而合,陈嵩留给他的印象是一个能活就活,不能便罢的人。

    白稚:“你……”

    陈嵩的床在最里侧,床头和门是斜对着,花景明在门口扭扭捏捏,探头探脑的模样被陈嵩捕捉个正着,他不自觉噗嗤笑了出来。

    白稚随着陈嵩的目光看过去,心下了然,起身落下一句话:“我希望你不会有用到的那一天。”而后离开。

    花景明着实有些尴尬,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陈嵩津津有味的吃着葡萄,就是故意不说话,看他怎么做。

    花景明干脆牙一咬,心一横,大步跨了进去,走近陈嵩床前。

    陈嵩正了正身姿,花景明不知作何开口时,他先说话了:“对不起。”

    花景明愣神。

    陈嵩再次道:“对不起。”

    花景明神色难言,敛眉低目,闷声道:“你就只会这一句吗?”

    陈嵩:“除了这一句话,我不知道还能对你说些什么。”

    花景明抬眸看向陈嵩,他说的没错,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仇恨,卸下仇恨之后能尽的言语便是道歉,然道还能是唠唠家常,快意江湖的话题吗?

    花景明陷入沉默。

    陈嵩伸了伸懒腰,正经没一会儿又懒散起来,他将被子全部卷到腹下,趴着没个正行,双手枕到脸下,笑道:“现在是对不起,往后便不是了,我们可以有很多话题,比如你去帮我倒杯水,我渴了。”

    花景明神情一顿,眸中略过诧异,转而又有一丝喜悦,随后是更深的别扭,昨天还是怒目圆睁的敌人,今儿个却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朋友?

    是朋友吗?花景明纠结了?不管何种身份,总之就是让人别扭的关系。

    陈嵩见立在床前的人跟个姑娘似的,完全可以理解他的心态,现陈嵩不是始作俑者,他是替人受过,所以心态方面没有负担,不会尴尬扭捏。

    可花景明就不一样了,他不是圣人佛祖,没有超脱的宽容豁达,人心最是复杂,他需要点时间适应。

    没关系,来日方长,但凡卸下仇恨心理,后面的事情自然水到渠成,陈嵩多在他面前晃荡晃荡,表现表现,推心置腹的场面并不难实现,毕竟往后他们可是兄弟关系,作为兄长,他定是要好好爱护弟弟的,子承父业的事可全靠他了,这以后还得指着他过悠闲的日子。

    花景明真的去给陈嵩倒水了,手感茶壶凉了,想到他的身体情况,不自觉脱口道:“茶水凉了,我重新烧一壶。”

    这般不假思索,连他自己都愣住了。

    陈嵩却甚感欣慰道:“谢谢。”

    语气中的雀跃任谁都听得出来,花景明顿时脸红耳热,抱着茶壶飞一般的跑开了。

    陈嵩这段时间是彻底扎在花家了,狗嫌之所以是狗嫌,是因为人们将这里当做排污泄粪的地方,花家虽然不是在那污垢之地的边上,但这十里飘香的酸爽感可是每天都能体会到的。

    这冰释前嫌才几天的时间,再加上过往的经历,花家绝对不可能接受他的帮助,过往花婶每逢节日亦或者原主生辰的时候都会做吃食捎人送到陈家。

    原主不知道这回事,但记忆中他可是对那些美食赞不绝口,要知道原主混蛋的同时也是位挑剔的主儿,能被夸赞的手艺,那是真不错。

    陈海峰近日在着人修缮济世药坊,不仅如此还大方买下周围的地皮,过了官府文书之后,开始搭建房子,为了归置无家可归之人,那边可是进行得热火朝天。

    陈嵩身体渐渐好转之后,以走动走动,锻炼身体为由,常拉着狗蛋、小苹果及花景明去济世药坊帮忙,不知怎的流传出来的消息,说是他让父亲做了这一切,反正陈嵩被冠了一些美名,再加上他的亲力亲为,平易近人的亲和力,渐渐博得了那群穷苦百姓的好感,至少他们会笑着和他打招呼,小孩子也因为他会耍花招变出些好玩的东西和糖果而慢慢黏糊上他。

    这一切,花景明都看在眼里。

    因为花婶有好手艺,再加上做伙食方面人手的确不够,陈嵩起了个心眼特让狗蛋以不经意的口吻在妇女群里宣传下花婶的心灵手巧,勤奋能干,花景明这孩子的表现可都落在她们眼里,孩子这般好,家长又岂会差到哪里去。

    于是,妇女群众大腿一拍,决定组团请人来帮忙,一来花婶乐善,不会拒绝;二来让其他人瞧瞧花婶母子俩的居住环境,然后你一嘴,我一嘴,苦口婆心劝他们母子搬离那里。

    这还不够,虽然人多嘴多,难免会架不住盛情,但毕竟是陈家出钱出力的地方,他们心有惧意,记忆中的惶恐会拉扯他们的决定。

    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花景明如今才十二岁,虽然早早过了启蒙的年龄,但这孩子很聪明,肯上进,有心向学,为时不晚。

    陈嵩让陈海峰在那里建学堂,前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以花婶的聪明,她定然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