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花样人生 > 第一百零七章 建议
    唐溪喜欢她送的礼物,郁瑾若就算了了一个心愿。

    不知道是不是好心情的影响,接下来好几天,写小说格外顺畅,每天都能写满8000字以上。这篇宋朝背景写市井日常的美食小说,她写了快4个月,预计到完稿差不多是40万字。现在还差2、3万字收尾,郁瑾若没急着赶完。收尾是个细致的活儿,她准备把前面写过的好好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前后不一致的地方,都需要细细筛一遍以后再结尾。

    这部还没结尾,但后面一部写什么她已经有初步的想法。拜《中医学》这门公选课所赐,她现在对中医方面的知识点很感兴趣。她当然知道这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只学点皮毛,看几本医书,不求甚解,不会成为专业人士,反而会因为一知半解以后对医生的判断产生怀疑,用这半吊子的中医知识影响以后的病理常识。

    因此她准备向赵紫苏好好请教,最起码想让别人看到没有逻辑错误,没有医学常识错误的小说。但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凭她一个外行,只上了几节课,看了两三本书,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她想写以官宦、宫廷为背景,中医和政治相结合的小说,朝代就选择唐、宋、明三个中的一个,这三个朝代的资料会比较好查。

    她发了消息给赵紫苏,麻烦她提供一下中医入门书单。想知道一些中医知识,就需要看一些中医典籍,看什么书,问中医肯定是没错的。至于朝代背景,则需要确定以后多搜集资料,也要注意不能出现超前的知识点。想来想去,选择写明清背景应该相对好些,但她想写的女主角是大家闺秀,清朝这个背景拓展不开剧情,看来还得以明朝为背景更恰当。而且她记得明朝时候有宫廷的女官,这样就更适合她写。

    初步确定了朝代,但有用的资料都没有,需要去查。而且女主角的人设如果是大家闺秀的话,肯定琴棋书画都有涉猎。那她是不是要适当拓展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点呢?

    她会古筝,会毛笔字,又买了自学国画的书,现在差个围棋,就能勉强凑满“琴棋书画”这四艺。想着想着,她突然冒出来一个荒唐的念头:要不要去学一下围棋?

    这念头一冒出来就马上被自己否决掉,她太会给自己找事了,她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上围棋课。要是实在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去图书馆找书看。

    和明朝这个背景有关的、和中医有关的、和围棋有关的,郁瑾若在图书馆埋头找着书,找了几本符合要求的,就搬到桌子旁,先粗略翻阅起来。

    明朝的历史、明朝的政治人物,这些虽然资料繁多,年代、人物名称、官职等好歹以前听说过很多,哪怕要记忆的要点多,但也不算特别困难。郁瑾若准备找一些明朝历史的书籍先看看,将需要写到的年代大致确定下来,再详细找那个年代的资料。

    中医方面的书籍不太好找,本校没有中医专业,因此这方面的书不多。不过光是两本一套全注全译版本的《黄帝内经》,看了四五页以后,就开始眼晕。她现在和零基础的状态差不多,想要一时半会儿有可以写小说的知识储备哪里那么容易。是改小说的人设和人物走向?还是重新另开一本其他方面的小说?郁瑾若对原来计划的下本小说有点动摇了。

    当她翻开《围棋自学速成》时,刚开始几页还能理解,但看到10页过后,就开始心浮气躁起来。越往下看,内心越烦躁。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技能,对不是天才,也没有很多天赋的人来说,没那么容易。太急于求成,反而一无所得。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郁瑾若放下书本,身体向后仰,脖子左右咔咔动几下,右手轻捏后脖颈,让自己放松。她不知道自己该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资料,否则肯定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内容。但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为写小说花费太多的时间做准备。可是还没开始就要停止了吗?已经到了要做这样抉择的时候了吗?她不由得深思。

    半晌后,她回过神,算了,没想明白就暂时搁一边,还没到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放轻松,顺其自然,过一段时间肯定会有决定。

    郁瑾若叹了口气,把摊开的几本书按照大小顺序堆放起来,再坐两分钟,等下就还书离开。

    郁瑾若把下巴搁在整理好的书堆上,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同一张桌子的对面,坐的居然是袁丽。而她正看着她。

    袁丽正在偷偷观察郁瑾若在看什么书,没提防她突然看过来,吓了一跳,急忙局促的朝郁瑾若笑笑。

    郁瑾若回了一个微笑,没说话。

    袁丽轻声问道:“你看书好多,好像什么都看。”

    郁瑾若点点头,也轻声回道:“我看书比较杂,看心情。”

    袁丽羡慕道:“挺了不起的。什么都看,什么都懂。我很多书都看不下去,只喜欢看小说。”

    郁瑾若定睛一看,她手上的是张小娴的《荷包里的单人床》。“张小娴啊。也是个很不错的女作家,很有思想,很有见地。”

    许文娟也看过很多张小娴的小说,一度特别喜欢她。

    袁丽突然有些小兴奋,小激动:“你也喜欢她啊。我觉得她的书挺好看的,情节不复杂,但是很纯粹的感情,很真实很自然。”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郁瑾若附和道。“你还喜欢看什么书?”

    袁丽轻声将自己喜欢的书的类型和作者告诉郁瑾若,大部分书郁瑾若都看过。两人简单了聊了一会儿,顾忌在图书馆内,就没有说太多。

    但是袁丽很高兴,她没什么朋友,郁瑾若肯陪她聊天,已经让她很意外,而且难得她也看过许多自己看过的书,很多自己看过以后有感触但说不出来的观点,郁瑾若都能很准确的表达出来,说明是看得很仔细琢磨得很透彻的。两人虽然没聊多长时间,袁丽却觉得郁瑾若是第一个能明白她的人,是想法上一致的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成为朋友。

    袁丽的想法,郁瑾若不知道,但是同样是内心孤独的人,袁丽和许文娟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点,默默的想、静静的看,孤独、渴望被了解、害怕被人看透,希望能有一个真正可以走入内心深处的朋友。不过目前郁瑾若没有想去了解袁丽内心思想的想法。

    郁瑾若没有静下来来好好看几本书,但是赵紫苏却给她提供了好几本中医入门的书籍名单,并表示这些书能看下来、记住,中医专业大一学生的知识程度也不过如此。可郁瑾若只能欲哭无泪的看着书名发愁,别的不说,随便每本拎出来,都不是她个把月能记住能掌握的。这算什么?坑自己吗?看还是不看?

    郁瑾若看着书单,没有勇气再看第二眼,赶紧先保存下来放在电脑里面,连用笔写下来的想法都没有。

    下面一本小说的事情先放一边吧。还是先把这本写完,把这学期的期末考试应付过去再说。上学期郁瑾若的分数排名有点出乎她意料之外,唐溪也说是因为很多人到大学以后松懈下来才没考好,这学期是个分水岭,有心好好学习的人,就会把心思都收回来,而想混日子的人就会继续混下去。自己能不能保持上学期的优势还不一定,为了能有机会拿到奖学金,有机会在考研的时候有推免的机会,还是早点乖乖学习吧。

    浮躁了几天,郁瑾若沉下心,乖乖的当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刚开学时,郁瑾若提出了一个“感恩”主题的系列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刚弄了没两次,就遇到非典,复课以后,吴老师的意思想把这个活动继续搞起来,正好以这个时间点和非典事件为契机,开展一个以“感恩医护工作者”为主要对象的感恩活动。

    要开会讨论活动怎么开展,郁瑾若早早的就去办公室。吴老师不喜欢别人迟到,所以每次开会大家都很自觉的早点到。

    不过今天一到办公室,就被吴老师叫去。到了办公室,吴老师让她将办公室的门锁上,再坐下。郁瑾若表情有点懵的照做,之前吴老师有事找她,都没让她关门过。

    吴老师等她坐下后,一脸和蔼的问,最近在做什么,和同学关系怎么样,有没有和同学有矛盾之类的。

    郁瑾若听到一半就以为宿舍里的流言被吴老师知道了。但是当吴老师问她,最近是不是给辅导员唐溪送什么东西以后,她猛然反应过来,送唐溪的新婚贺礼,是不是被人告到吴老师这里,添油加醋说什么话了。

    “我们辅导员唐老师领证结婚了,请我吃糖,我就送了个小工艺品给她,祝贺她新婚。唐老师还准备在我考过英语六级以后,送我一本书奖励我呢。我们这样,是有什么问题吗?是不是有人说什么了?”

    郁瑾若心里有点打鼓,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问道。

    吴老师看到她局促无措的样子,安慰的手掌向下压了压,亲切笑道:“别担心,老师相信你。有人对我说,你给唐老师送礼了,我是相信你和唐老师是正常的师生关系的。不过既然有人到我这里来反映,总要问问你这个当事人。”

    郁瑾若满面感激的对吴老师说:“谢谢吴老师信任。我和唐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她这次送给我喜糖了,所以我就送了个工艺品摆件和一首祝贺诗送给她,就是一份祝福。她也挺喜欢的。”

    “你别担心,师生间正常友好的往来我们都是鼓励的。师生关系好,才能促进学生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你们唐老师之前也在我面前夸过你,说你学习好,工作能力强,性格好,心细稳重。这半年多下来,我也很认同她对你的评价。你年纪虽小,却很优秀。这次的事情不大,但是既然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明你已经引起别人的嫉妒。这不用怕,只有优秀的人才会引起别人的妒忌和嫉恨,平庸的人不会遭人忌惮。你很优秀,所以那些比不上你的人就会用小手段打击、污蔑你,希望能打倒你,让他们得到扭曲心灵上的满足。我觉得你还是不够优秀,应该说你还是太谦逊,程瑞告诉过我,你会哪些才艺,你学了多少技艺,但我没有看见你展现出来多少,说明你一直在保留实力。但是只有当你优秀到一定程度、一定高度,让人望尘莫及的时候,他们只会仰望和羡慕,不会耍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手段。”

    不得不说,吴老师的一番话,让她很有几分感慨。她之所以很多时候不愿意出头,不愿意表现自己,一是因为性格有时候“懒惰”,怕麻烦,不喜欢张扬;二也是因为前世的原因,许文娟读大专的时候,因为喜欢看书,懂得多,有时会不自觉洋洋得意的卖弄才学,有次在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点上露怯后,被同宿舍的同学指着鼻子说“沐猴而冠”、“贻笑大方”,并且还在其他宿舍和班级里面宣扬她“无知”、喜欢“班门弄斧”,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被人指指点点,从此她不喜欢高调,不希望被人多议论。但是世人都有畏强欺弱的特性,当你强大、优秀到让人心生敬畏之时,就能无视这些魑魅魍魉。

    吴老师短短几句话,就像一下子将郁瑾若心上的无形枷锁打开了。她恍然大悟:自己被前世的经历影响太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首先就想到退却。其实她不应该太压抑本性,当她真的有能力的时候可以更毫无畏惧,随心所欲的将自己表现出来,不用担心遭人嫉恨、不需要畏惧嫉恨者的流言蜚语。她一直奉行的低调,也是因为内心软弱怯懦。真正的低调是一种谦虚谨慎、不张扬的态度,不是胆小惧怕。

    郁瑾若感激的对吴老师说道:“谢谢吴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吴老师呵呵一笑:“明白就好。其实我觉得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多事情不用我说,你就能明白。不要想太多,好好做你想做的事情。”

    郁瑾若重重点头:“嗯。我会的。”

    吴老师的一番开解,让郁瑾若顿感眼界开阔。多思、多读、多看、多听,都可以打开格局,眼光放宽。由此及彼,她想到准备新开的那部小说,姑且不管是否能写成,但是趁着这个契机多学点东西总是不错的。时间不够,再挤挤,不要怕吃苦,前世吃得苦还不够吗?有前世经历的前车之鉴,自己该做更多的改变。现在舒坦了,将来就要吃苦,现在累些,将来就能轻松些。

    后面会上,吴老师不点名批评了这次向他“告密”的人,告诫大家要实事求是,不要听风是雨,信口开河。

    吴老师说的时候,郁瑾若也在偷偷的观察众人的表情。她最大的怀疑对象是陆玲花,因为她曾是对自己表现出最大敌意的人。但她发现金洪明的表情也不大对。仔细回想起来,她在借用宣传部的毛笔写贺卡的当天,这两个人都曾出现在自己身边,虽然时间都不长,但是她写的贺卡上有唐溪的名字,保不齐他们都看见过。只是到底是谁,吴老师是不会告诉自己的。

    要说郁瑾若不想知道,那是假话,她自认没有任何对不起别人的地方,但为什么最近接二连三的遭人诋毁、诽谤。是真的自己做人失败,还是别人私心太重?可是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当自己成为别人的阻碍时,总会遭受抨击。看来只有像吴老师说的那样让自己强大到无懈可击,才会让这样的事情减少。

    而且,如果她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流言蜚语,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只会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时把头埋到沙子里,逃避事情,逃避现实。许文娟已经做过“鸵鸟”,现在郁瑾若还要重蹈覆辙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最近的事情反而刺激到郁瑾若,激起她倔强的反抗。

    这次开会有好几个主题。一是下周要党课培训,是本学期最后一次。二是关于对医生、护士的感恩主题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各个部门和社团都配合起来,从宣传医生、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中的辛苦,到几个杰出典型的事例,宣传的活动和稿件,都和市报社联合开展。务必使这个活动跳出校园活动的范围,争取拓展到社会上,引起广大市民的热议和反响。三是新一期的学生干部培训。

    当吴老师提起最近要将因为非典耽误的学生干部培训开展起来的时候,郁瑾若难得的主动举手,提出是否能在思想教育、学生工作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方面的培训。如法律常识的普及、礼仪形象的培训、急救常识的普及等。

    “哦?小郁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准备在这些方面做什么培训呢?”吴老师饶有兴致的问。郁瑾若一开口,他就觉得应该又是个好点子。

    “我们常规开展的学生干部培训,大多数都集中在思想教育上。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任务、职责和要求方面的培训,就是培训的全部内容。但我觉得这些是不够的。思想教育不能缺,外在形象也不能少,最好还有更多知识和技能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大学生,在文明礼仪和形象仪态方面,是不是应该与时俱进呢?什么样的服装面貌是积极健康的,什么样的仪态谈吐是正确规范的,什么样的待人接物是受人赞誉的。这些不光在学校有用,工作以后,也是适用的。”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不只是口号,国家对法治宣传和共建法制社会,肯定会越来越重视。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面都觉得自己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但是有人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法律常识是我们应该具备,有很多法律法规我们经常在不经意间在触犯吗?比如诽谤、诬告、语言暴力等等,知法才能守法。”

    “而且了解法律常识不光要让我们遵守不犯错,还能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句话其实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比如日常见到的‘定金’和‘订金’,这两个词在法律条款中不是通用的,法律性质也完全不同。我建议是否能有一期专门针对面向毕业生的法律宣传讲座。将来大家都要去找工作,那么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那些方面,比如试用期的长短、试用期工资的结算、社保的缴纳,还有什么是工伤、怎样申请劳动仲裁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了解。包括毕业以后去租房,租房协议怎样签订才是合法有效的,这些都是我们会面临的问题,不光学生干部,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都需要了解。”

    从郁瑾若开始说,吴老师就很认真的在听。当她说到给毕业生开法律宣传讲座,他不由自主的点头。

    “小郁说的很好。很多找工作、签合同时候的陷阱,我们都可以提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普及一下,避免上当受骗。等下我们就讨论一下,尽快安排弄这个讲座。哎呀,今年晚了,明年开始,我们要提前,起码在大四上半年的时候就开展起来,务必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这方面的常识。”

    邱斯蓉和陈志新听到吴老师的要求,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一条。

    接着吴老师又把目光转回郁瑾若身上:“小郁,还有没讲完的吧?接着讲。”

    郁瑾若整理了一下思路,笑道:“我先说一下啊,下面问的几个问题,医学系的都不准回答。第一个问题,如果吃鱼卡着了,你们觉得什么办法最好?”

    “吃饭,多吃点饭咽下去。”

    “好像听说喝醋管用吧。可以喝醋。”

    “拿镊子夹出来。”

    “我们家卡鱼刺的时候都是干咽饭团,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吃饭把鱼刺咽下去的办法最好。”

    “我有一次卡鱼刺,是吃了大饼才咽下去的。”

    大家七嘴八舌,将自己用过的招数和自己觉得对的办法,都说出来。

    郁瑾若等大家都说得差不多的时候,才道:“虽然大家最常用的办法是吃饭咽下去,但如果是小鱼刺,也许比较有用。如果是大鱼刺或是卡得比较紧,勉强顺下去以后,也会将喉咙、食道划伤,如果卡在咽喉、食道、胃里或是其他地方,就必须去医院取出来。好一点的办法就是用呕吐或咳嗽的办法,将鱼刺吐出来更安全。还有一种,如果卡的位置不是很深,那就可以照手电,照着光用镊子取出来也安全。喝醋虽然也有用,但是要把鱼刺软化,得喝多少醋才有用?你们能喝得下那么多吗?你们的胃受得了吗?如果卡的比较深,或是地方比较难取,还是去医院让专业人士取出来更好,千万别拖。”

    程瑞补充道:“如果盲目吃饭、吃馒头大饼,容易让鱼刺卡住,一直没取出来容易发炎导致疾病。如果有划伤食道或咽喉,就必须去医院就诊。如果鱼刺进入胃里,会有穿破食管壁的危险,甚至有人被刺破邻近的主动脉,造成致命大出血。所以不要看这小小的鱼刺,处理不好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那么可怕啊!”大家都是第一次听说,以前都很顺利的咽下去,没想到有这么危险的可能。

    郁瑾若笑嘻嘻的问下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来了,如果流鼻血,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把头仰起来。”

    “用纸堵住,不让它流出来。”

    “仰头。”

    郁瑾若双臂在胸前打了个大大的“x”:“流鼻血把头仰起来的办法是错误的。在流鼻血时仰头,只会让血流到鼻腔后面,或进入气管、口腔,导致气管炎或者肺炎发生。如果气管和呼吸道被堵住,会有窒息的危险。最好的办法是轻微低头,让鼻血从鼻孔里流出,接着用大拇指和食指紧捏鼻翼出血部位,可以只捏紧出血那边的鼻翼,也可以两边鼻翼都压紧,一般过几分钟血就会凝固。还可以用凉水拍额头,多拍几次,血也能很快止住。用纸塞鼻孔也可以,但要用柔软的纸巾,如果血止住了就拿出来。假如频繁的流血,最好去医院查一下,免得有什么疾病被耽误了。”

    “原来不能仰头啊?我以前一流鼻血,我妈就让我把头仰起来,可是也没什么事发生,还是很有效啊。”

    程瑞听了,马上提醒:“下次还是不要这样做了,这样确实很危险。没有问题还好,要是真堵住气管或呼吸道就要打120抢救了。”

    郁瑾若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也很简单:“如果看见有老人跌倒了,怎么办?”

    如果是平时,大家肯定会立马回答:“扶起来。”

    但郁瑾若前两个问题过后,大家开始有点怀疑正确的答案。

    “不是扶起来吗?难不成不扶?”

    “我觉得这个回答要当心,明明很肯定的答案,现在被小郁一问,有点不确定了。”

    郁瑾若也没有故弄玄虚、等待很久,很快就公布答案:“老年人普遍都有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方面的毛病,所以老年人跌倒要注意先明确老人是否清醒,是否有骨折,是否意识不清。如果有上面的情况,是不适合马上扶起来的。有学医的再补充一下,这点我了解的没那么清楚。”

    程瑞马上补充道:“意识不清时,假如有外伤、出血,需要立即止血、包扎;如果有呕吐,需要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意识清楚时,先询问老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果不能记起跌倒过程,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再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果有,不能立即扶起老年人,因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还需要查看肢体、关节是否异常,是否有骨折情况,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以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才能离开。如果要搬动,需要平稳。总之,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请不要随意扶老人起来。可以拨打120或110电话,咨询了解清楚。”

    程瑞一番话,大家不可能都记住,但是最起码有个印象:要先看情况,问清原因,看是否有骨折或疾病。不清楚就问清楚了再帮忙。

    “还有,如果有老人跌倒后需要帮忙,请务必请旁边其他人一起协助你,可以证明你是助人为乐。否则如果老人意识不清,或家属无理取闹,诬陷你是导致老人跌倒的元凶。在说不清责任的情况下,救人不成,反遭诬陷,那就违背了助人的初衷,也让人对助人这件事畏之如虎。”郁瑾若补充道。实在是后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让真正愿意出手相助的人寒了心,只敢冷眼旁观。

    说完这个,郁瑾若继续再问,是否知道吃糖或吃糕点汤圆噎着了,怎么处理?人工呼吸怎么做?心肺复苏怎么做?如果有需要做急救,是否会操作?操作是否规范?

    一连串问题问下来,大家都懵了。

    郁瑾若的前三个问题,都是平时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的。但与以往广泛流传的,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众人都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传统方法都有问题,甚至还是错误的。而后面提到的一些操作,都听说过,但谁都不会。说明在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急救操作方面,的确需要好好培训一遍。

    郁瑾若今天提到的几个培训,都是大家生活中会用到的,有必要掌握的技能和学识,学会以后能让人受益无穷。连吴老师都觉得,以后应该将这样的培训作为每一个学生干部的例行培训,如果有可能,再开几次演讲、讲座,面向全校所有学生。

    郁瑾若会提出这些培训,也是存着一些小私心。一方面是前世的经历让她想学会这些实用的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感觉真的对大家有帮助,生活中特别实用。除了在学校里有机会系统性的学,以后都需要自己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礼仪和法律常识还能找到,但像急救措施、心肺复苏之类的,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培训最合适。

    郁瑾若提出的这些培训,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有新意。不是 “假大空”的口头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哪怕学个皮毛,都让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