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唐姬新传 > 第189章 陶使君三让徐州
    话说刘备带着上万军马驰援徐州,可兖州有几股黄巾叛乱,曹操忙着镇压,并未向徐州出兵。徐州牧陶谦让刘备在下邳城旁边的小沛驻扎,训练军队准备迎击曹操来犯。

    不久,听说唐姬奇袭了公孙瓒,而且打的是刘备军的旗号。刘备大怒,拔出佩剑砍断茶桌,发誓与唐姬势不两立。又不久,听说唐姬占领了邺城,这次,刘备心情复杂,心想:“这小妖女到底有什么法术?如果我还在平原,根本不能抵挡,是不是也要向她称臣?”刘备又有些暗暗庆幸。

    春节后,刘备听闻袁绍自杀,放声大哭,关羽、张飞劝不住,陶谦、陈珪父子也来劝说,刘备才收了泪。刘备伤心之极,呜咽着说:“难道这天下就没有公理,难道就任由这小妖女无法无天?”

    陶谦、陈珪、陈登都摇首叹息。

    “是否请陶使君出面,表奏朝廷,派兵镇压这个小妖女。”刘备说。

    陶谦摇摇头:“朝廷现状尔等不是不知。李榷、郭祀裹挟天子,本可有番作为,可这两人实在蠢如猪狗,为了争权夺利,反目成仇,自己先厮杀起来,导致朝廷形同虚设。”

    “可恨,我没有这个实力,否则,定与这小妖女周旋到底。”刘备恨恨地说。

    陈珪、陈登父子对望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回到家里,陈珪说:“这陶使君已经六十有三,我们得早做打算。”

    “本来徐州若是落入唐姬之手,最为有利,可对我们却大大不利。早前,我们和糜竺争斗,斗走了糜竺。可现在糜竺很得唐姬器重,我们过去糜竺肯定不容。而刘备似乎胸怀大志,不甘人下,不如把徐州谋予刘备。”陈登说。

    陈珪点点头:“两手准备,一方面让陶谦让位于刘备,另一方面暗中结交曹操,到时候谁胜谁败就无所谓了……”

    四月初,唐姬突然册封刘德然为大汉皇叔,刘备知道后大发脾气,把屋子里能砸的东西都砸了。随后拜见了陈珪父子。

    而曹操听说后,立即想到唐姬要对刘备下手。曹操想:“我费了这么多钱粮攻打徐州,杀了徐州那么多人,绝不能让唐姬坐享其成。”于是,曹操下令,马上出兵,一定要把徐州攻下。

    斥候探报传到徐州,陶谦立即组织军议。听说曹操这次起兵15万,众将都有惧色。陶谦说:“玄德公有何高见?”

    刘备露出难色:“我乃客军,客不欺主,只能跟在后面略尽微薄之力。”

    陶谦见众心不齐,只好罢议,气呼呼地回到内室。陈珪、陈登父子跟了进去,陈珪说:“主公不必生气,那刘备手下关羽、张飞都有万夫之勇,要敌曹操自然不成问题,只是他确实是来增援的,让他做主力没有道理。”

    “你们父子有何良策?”

    陈登有些为难地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请说。”

    “若凭徐州现在的实力很难抵挡曹操军队,一旦城破,我等都有灭族之祸,不如请刘备暂代州牧,由他组织军队对敌,方能解除祸患。”

    陶谦沉思片刻:“我年老多病,之所以还贪恋权位,主要顾忌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唉,也算是舐犊情深吧。”

    “那刘玄德仁义广播天下,有目共睹,必能保护两位公子周全。”

    “也说得是,就把大印先授予刘玄德。”

    陶谦回内室,众将并没有走,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决一死战,大不了玉石俱焚。”有的说:“不如投降王妃娘娘,她兵多将广,连袁绍都不是对手,必能保徐州无恙。”

    陶谦从内室出来,大喝:“不要吵了,我已决定,将徐州牧暂授刘玄德。请玄德公接印。”

    刘备赶紧推让:“备何德何能,敢担此重任?望使君收回成命。”

    陈珪向刘备微微摇首,刘备更是坚持不受,陶谦只好作罢。

    第二天,徐州上万民众到州府门前广场请愿,要求陶使君让位,刘玄德接印。大家挤在府前拜哭:“玄德公若不接任州牧,我等皆不得安生也。”

    陈珪、陈登不停劝说陶谦和刘备:“民意不可违,陶使君速速授印,玄德公速速就任,以安民心。”

    陶谦第二次把印绶拿出,可刘备还是坚辞不授。

    陶谦有些恼怒:“再不授印,我去投降唐姬娘娘了。”

    “再缓缓,我等再去劝说刘玄德,目下已兵临城下,投降唐姬,远水不解近渴,不可取,不可取。”

    “好,你等再去问问他,到底怎样他才接印?”陶谦十分后悔,早知如此,不如投降唐姬,虽然做不了州牧,至少可以保徐州平安。

    到第三天,州府门前来的人更多,达到两万余人,大家也不再跪求,直接高喊口号:“陶使君退位,玄德公接印。”“陶使君退位,玄德公接印……”

    两万多人齐声高喊,确实撼天动地。

    陈珪、陈登来到陶谦内室,拿出一个小酒壶,一只小酒盅:“为了徐州百姓,为了你的家族平安,只好委屈主公了。”陈珪、陈登拜服在地,请陶使君上路。

    “难道只有我死,刘备才肯接印。”

    “曹操破城是灭族,以一人换取家族平安,百姓平安,死得其所也。”陈登边哭边说。

    陈珪起身,为陶谦斟上酒:“相信玄德公不是无情无义之人,相信我等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我等也是无奈,只有君死,大家才能同心协力,统一意志,共同破曹。”

    陶谦沉默良久,长叹一声:“想不到我陶恭祖一生追求中庸之道,常怀君子之心,不做亏心之事,却会落得如此下场,天理不公啊。”说完,一饮而尽。

    陈珪向陈登一使眼色,陈登立即收起酒壶酒盅。陈珪手捧印绶,快速来到府前,对满地的百姓说:“陶使君突发疾病,不治身亡,临终遗言,请玄德公接掌印绶。大家都去玄德公府邸,恳求玄德公接印吧。”

    百姓闻言,欢天喜地,一齐涌向刘备住所。

    陈珪把印绶交与刘备:“请刘使君速速安民。”

    刘备接过大印,对陈珪点点头:“大恩永不相忘,现任命尔为军师,其子陈登为从事,共谋徐州大事。”

    于是,刘玄德向百姓许诺,暂领徐州事,驻扎小沛的军队即刻入城,接管城防。刘备披麻戴孝,大设祭奠,隆重将陶谦葬于黄河之原。刘备又打开府库,广发钱粮,以报答百姓拥戴之恩。于是,陶使君三让徐州,刘玄德放粮酬恩,一时间在民间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