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崇祯的朋友 > 第三十二节忙碌之辈
    当北京城的净街鼓敲响时,各坊市紧闭了大门,万家灯火也相继熄灭,喧闹一天的北京城终于安静下来了。朱由检却不安静了,看了一大堆奏折,就没有一件让他开心的事。

    为了精简皇宫用度,偌大的乾清宫只有几支稀稀疏疏的牛油巨烛,在昏暗的灯光下,宦官,宫女们悄无声息的站立在长长的走廊下,倾听大殿内一阵紧似一阵的来回踱步声。

    陛下今天又不高兴了,宦官、宫女默默地等候着,脸上神色更加萧穆,喘气声也比刚才小了许多。

    一溜灯火从宫门外蜿蜒而至,在宫门前等候的王承恩脸上浮起了笑意,心中的担忧瞬间就消散的无影无踪,一溜小跑来到宫装丽人面前俯身下拜:“恭迎皇后娘娘。”

    灯火中周皇后轻轻摆了一下袍袖道:“王承恩,皇上还未用膳嘛?”

    王承恩起身侧立,用太监特有的嗓音道:“回娘娘的话,皇上自从早朝回来就没见过笑脸,看了半天奏折更是眉头紧锁,在大殿内来回踱步,饭菜都热了三回了,就是不肯用膳。”

    周皇后挥了挥衣袖,挥退众人,接过宫女手中的餐盘独自进了大殿,轻启朱唇对朱由检道:“皇上还是为钱发愁吗?今早不知何人送来白银万两,虽杯水车薪,也算他为朝廷尽了一份心意。”

    朱由检苦笑着道:“肯定是邓云那小子。”

    “邓云是何人,是哪个富豪家的公子,出手就是万两银子。看在他把钱捐给朝廷的份上,皇上应该嘉奖他。”

    “此子姓邓名云,今年十八岁,普通人家子弟,却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一个月前开始经商,先是开了个穿云吧,因与众不同的风格而红遍京城;几天前又折腾出一个穿云商行,经营的肥皂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原来是如雷贯耳的穿云吧和穿云商行的东家呀!前些日子就有人给妾身送来香皂、肥皂等,那东西确实好用,妾身都有些爱不释手。”

    “这就对了,那小子琢磨出来的东西都称得上极品,几天前那小子来信对朕说,他研究的玻璃已有眉目了,问朕愿不愿意继续跟他合伙,愿不愿意扯开口袋装钱。那小子在信中还说朕不懂得理财,所以才使大明宝钞烂大街了,所以才使大明帝国的财政捉襟见肘。”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子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不过是好大喜功,故作深高,以博得皇上的赏识罢了。”在周皇后的认知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子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达到决策国家大事的高度。

    “邓云那小子平时是有些不着调,但对于正事却从不信口开河,且言之凿凿,说宝钞不能随便印刷,要根据国情,根据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限量印刷;那小子还说经济乃国之命脉,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建议朝廷建立银行,规范管理货币流通。”朱由检边说边把邓云写给他的信递给周皇后。

    邓云不会用毛笔写字,只好找鹅毛代替,字写得还算不错,就是太僵硬了,没有毛笔字的神韵,这让周皇后有些不习惯;邓云有很多繁体字不会写,干脆就用后世的简体字代替,往往让周皇后琢磨半天才能认出来,有些实在认不出来的字只好问朱由检。她才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皱着秀眉对朱由检说:“皇上把邓云说的如何优秀,以妾身看来,也就是一个忙忙碌碌之辈。”

    朱由检搂着周皇后的杨柳腰温柔的说道:“皇后别急,耐着性子看下去,看看邓云那小子究竟是天才还是庸才。”

    皇上整天忙着国事,很久没有对自己这么温柔了,这让周皇后很感动,依偎在朱由检的怀里,耐着性子往下看。

    周皇后算得上才女,邓云写的信也就是三千字左右,她竟然用了半个时辰才看完,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道:“皇上,邓云提的很多建议妾身闻所未闻,甚至不合常理,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如此贤才,皇上当举贤不避亲。”

    “这小子年纪不大却喜欢自由、逍遥自在,有几分像世外高人,朕几次暗示他出仕做官,那小子却装聋作哑。”

    “皇上,邓云那小子知道和皇上合伙做生意赚钱,却不想出仕做官,难道他不明白经商只能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而做官却能让很多百姓受益吗?如此看来,他哪里像世外高人,分明是一个唯利是图、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周皇后与朱由检是多年的夫妻,相濡以沫十几年了,相知甚深,朱由检不好说出来的话她可以说,朱由检不好提出来的疑问她可以提,何况偌大的大殿只有他们夫妻两人。

    “说那小子不想做官呢!他又经常跟朕谈及朝廷大事,说那小子想做官呢!他又不肯出仕,这让朕都弄不明白那小子究竟是世外高人还是俗人一个。”

    “皇上,以臣妾看来,邓云就是一颗煮不熟、砸不烂的铜豌豆,臣妾对他十分好奇,期待着与他见面,问问他一个俗的不能再俗的人为何要故作清高。”

    说完后周皇后扭头看了看漏斗,现在已进入亥时,端起餐盘说:“皇上,时候不早了,饭菜快凉了,先用膳要紧。”

    周皇后外柔内刚,有周皇后修理邓云那小子,那小子自求多福吧!朱由检准备看邓云的笑话,乐呵呵的接过简单的膳食,立即狼吞虎咽,连最后一片青菜叶子都吃得干干净净。

    宽敞的乾清殿只有两只蜡烛,火苗随风摇摆,在忽明忽暗的烛光照耀下,天生丽质的周皇后娇艳欲滴,使吃饱喝足的朱由检有了生理反应,抱住周皇后的娇躯轻轻地说:“皇后,时候不早了,咱们安寝吧!”

    朱由检正当壮年,精力充沛,与周皇后进入左厢暖阁后,近一个时辰才听不见动静,随即整个紫禁城也彻底寂静了。

    “梆!梆!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勤劳的更夫刚刚敲响五更的梆子,一向守时朱由检翻身而起,在周皇后亲自服侍下洗漱完毕,草草的用过早餐就立即动身去太和殿。

    随着朱由检的到来,千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的程序开始了,先是一套繁复礼节,然后就是对朱由检一番歌功颂德,再然后应该就是大臣们吹牛比赛,且一个比一个会吹,吹得不亦乐乎后,大臣们就开始针尖对麦芒。好与坏、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胜利,最好能把对方踢出朝堂,打入啊婆罗地狱。

    今天朝堂上有点反常,大臣们没有自吹自擂,炫耀自己的政绩,也没有人挖空心思抓别人的小辫子,因为大家只有一个心思,“加征练饷!”且内阁的办事效率特别快,昨天晚上加班加点把圣旨拟好,就等着朱由检用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