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一品知县 > 第九十五章 皇上万岁万万岁
    在原先被大火焚烧过的营军大营边上,又重新立起了一座简单的军营,材料那都是用从火场中抢救出来的物件搭建起来的,因此便显得破败不堪,就连营内的兵也都是无精打采,愁眉苦脸,整个军营到处都透着一种死生沉沉的气氛,这并不是因为座山一战的仗没有打好,大部分那都是因为军饷和军粮都没有着落了。

    全营一千多人,包括病号伤员那都无一例外的一天只能吃一次白米粥,另外两顿全都要靠四处采集野菜和野果充饥,好在是在宿松这地界上,山多林多,弄点野味还不是太费事,刚开始几天还有些新鲜感,但现在一连着过了近十天的这种野人般的生活,军营里怨声四起,不少士兵就差扛着大刀向老百姓抢粮了。

    好在是各营已经把日常的操练给取消了,要不然这点吃食那都不跑放个屁的。

    张耙子这些天那可是分身乏术,一直都被宁王以各种理由的给栓在身边,一时半会也不得离开左右,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得派人与他同住,对于这种变相的软禁张耙子是敢怒不敢言,终于在今天宁王让他回营了,这他才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军营。

    张耙子回到军营的消息一传开,还不等他从马上下来,众将官就一同围了上来,大家围绕在他身边,七嘴八舌的诉着苦,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粮要军饷。

    一千户唉声叹气地道,“将军,你总算是回来了。你要再不回来。末将等人都快弹压不住了”

    张耙子把马缰绳往一旁的士兵手里一丢。大步朝军帐中走去,边走边道,“咋的,这帮臭小子还敢造反不成?”

    那千户哭丧着脸道,“军中存粮早在六天前就断了,现在将士们都是吃野菜在渡日,将军,你可得快点拿个主意”

    另有几人也连忙附和几声。各营情况大致如此。

    张耙子手一挥,大喝一声,“嚎丧呢,我这不是回来了吗,瞅瞅你们这一个个的熊样,没粮你们不知道去找宿松知县借呀,不知道去老百姓家里借呀,实在不行,你们这手里的刀是用来刮胡子的吗?”

    其中一千户为难的嘟囔着,“将军您不在。军中群龙无首,谁也不敢做主”

    张耙子走进了军帐。马上有护从给端上一个皮革制的军用水袋,张耙子仰头喝了一通,把水袋往边上一丢,喊道,“那你们就看着将士们要哗变?你,过来,你是军需官,说说,军中还有多少存粮”

    军需官上前答道,“已经连顿稀粥都展不开了,各营都派出了人手去附近的林中打猎了”

    张耙子一听直皱眉,又指着另一人喝道,“你,上次一战的损失有多大?”

    那人也上前答道,“经座山一战,只损失战马三十二匹,士兵三百七十三名,另有伤员一百一十人”

    张耙子一听就在帐中手叉腰地来回走着,嘴里骂骂咧咧的,“他xx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想不到在这小小的阴沟里吃了这么大亏,天杀的土匪,天杀的彭乾羽,本将军与你誓不两立”

    有将官拱手对张耙子小声道,“将军,如今要紧之事是要先解决军粮食问题,还有,现在座山的土匪既然已经被打散了,这战事也算是结束了,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呀?要不连夜回安庆吧”

    张耙子一挥手,面目扭曲地道,“说的轻巧就这么走了,你丢的起这人,我还要脸,我让你们找的那群劫大营的土匪你们找到没有?”

    众人都不说话,低头目光闪烁着。

    张耙子走近众人,“一点线索都没有?这么多人是上了天还是入了土?总能留下点蛛丝马迹吧?”

    有人轻声道,“将军,我们已经把方圆百里都翻遍了,没找到他们的下落,也找周边的百姓打听了,座山上压根就那三百来土匪,哪里还有多余的人手来劫大营”

    张耙子上前一揪他的衣领,嚷嚷着,“那到底是谁做的?我的银子,粮食都长腿自己跑了不成?”

    另有人拱手道,“据末将所查,这宿松县内,除了座山上那伙土匪之外,那就只有彭知县新招募的义军这两支队伍了”

    张耙子马上放开手里的人,转到说话这人身边道,“你的意思是说彭乾羽这毛头小子派人劫了我的大营?”

    那人连忙支吾着,“这这,这末将不敢乱说”

    张耙子气极败坏,一挥胳膊,“我看就是他,他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本将军非要一把火烧了他的县衙不可,简直是无法无天了,来人,点兵,随我踏平宿松城,将这些通匪的百姓杀个片甲不留”

    众将官都没有动,谁都知道将军说的是一时的气话。

    见众人没有动,张耙子喝了起来,“还愣着干什么,升帐!”

    将军升帐那可非同一般,军令如山,言出必行,想反悔都没有机会了,众人见将军动了真格的忙都安慰着,大明朝的军队攻打大明朝的县郡,这可是天下头一份了,弄不好得落个图谋不诡的罪名。

    一千户道,“将军息怒,此事非同小可,不如从长计议,还是解决这燃眉之急要紧,万一军队要哗变了,可没法向皇上交待呀”

    张耙子气呼呼在帐内来回走着,他这不过就是为了丢掉大营而失掉的面子想在众将面前用几句意气的话来找回点颜面,给他一百十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去攻打宿松城,这些天在宁王身边待着,他算是看出来了,宁王有心维护宿松的安定,再说细些,宁王这老滑头很可能对彭乾羽也是另外眼相看,张耙子哪敢下手呀。

    其实现在在张耙子的心里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向朝廷写折子,呈报这次剿匪的战况过经。由于没有按原定计划将土匪一网打净。他必须得抢在朝廷的责问到来之前先行向皇上请罪。以退为进,怎么着也要落个不赏不罚的结果。

    张耙子怒火渐渐平息了下来,他指了指军需官道,“你,人亲自带人去城里找彭乾羽,以我的名义向他借银五千石”

    军需官为难道,“将军,如果劫营的事真和他有关的话。你认为他会借吗?这些天卑职也不止一次的去城里找过他,可他连见都不见我,他这是想逼我们离开”

    张耙子又火了起来,“他不借你就告诉他,不借可以,本将军可以带兵亲自去借,别给脸不要脸”

    张耙子说完又觉这些话说了屁用不管,便挥挥手道,“都出去,都出去。让本将军冷静一下,走走”

    “可是......”众将还是想找他要粮。

    “滚!”张耙子直接就吼了起来。

    众将这才灰溜溜地退出大帐。就在众将退走后,帐外又进来一人,他是张耙子的亲信护卫。

    张耙子一见是他便道,“打听到朝廷有什么动静了吗?”

    亲卫走近前,小声道,“将军事情不妙呀,京里有传闻说是皇上已下旨要将你免职,押回京论罪呀,连锦衣卫的两名千户都来了”

    张耙子一听脸色顿时就便了,都怪那挨千刀的宁王,要不然十天前他就向皇上请罪了,或许皇帝会看在他功过相抵的份上不于责罚,现在一切都晚了。

    “圣旨何时到?”张耙子脸色煞白地瘫坐着,喃喃道。

    “已经到了,一个时辰前,内官监的周公公已经进了宿松县衙”

    张耙子闻言一愣,“圣旨不是给我的?去县衙何为?”

    “听说此次周公公来传达的圣意和彭乾羽有关,属下猜,应该是皇上要升他的官了”

    ‘啪!’张耙子拍案而起,“他升官,我反到要下大狱?皇上眼是不是瞎了?”

    刚说完张耙子自觉失言,小心地听着帐外的动静。

    亲信又道,“将军,以属下看,此事在圣旨还没送到你手里之前还有补救的余地”

    张耙子眼前一亮,他现在是六神无主,听到什么都如同救命的稻草,这十年来他好不容易做到了今天的位子,这次就算不死也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哦?如何?”张耙子期待地看着他。

    “将军,你忘了,这些年我们安庆府营军可是帮宁王明里暗里做了不少事,你何不去求求他,只要他一句话,圣旨又能怎么样?”

    张耙子一听是这计,那还不等于没说,宁王要能帮他还能等到现在吗,也不可能会把自己困了十天,等一切都板上钉钉才放回来,去求他,那是没指望的。

    亲信见将军好像不乐观,又道,“将军,如果宁王走不通,不如,不如,反正横竖都是一死,莫不如一不做二不休”

    亲信说话时用手做了个空劈的手势。

    “呀!”张耙子大吃一惊,惊讶着连连咋舌,小声道,“杀钦差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不可不可”

    亲信一摆手,嘿嘿一笑,压着声音道,“不不,将军,属下的意思是杀了彭乾羽”

    “杀他?”张耙子不知其故,他想杀彭乾羽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他刚到宿松的那天起胡管家就两千两银子买彭乾羽的命,明里暗里那都很可能是赵郡马的意思,但现在胡管家被他杀了,赵郡马却压根就不对他提这事,他到现在都没明白到底是谁要杀彭乾羽,无奈胡管家已经被他杀了,想弄清楚也难了。

    亲信阴笑道,“对,没错,战事已经结束,但流寇却四散在县境内,这时候如果彭乾羽被杀了,将军你说,皇上会认为是谁做的?”

    张耙子自言自语道,“土匪寻仇?”

    亲信一拍大腿,“对,没错,然后将军你再上书皇上,说宿松的匪情比以往更严重,再把造成这一原因的所有责任全推到彭乾羽头上,将军你早就在座山下布置了天罗地网,但彭知县却非要一意孤行,妄想行招安之策。以致将军你怕刀枪无眼伤了彭知县。故而给了土匪突围的机会。反正彭知县死无对证,将军你怎么说都可以”

    张耙子一想这到有点门,不过再一想还是不妥,“可是传旨的钦差已经到了宿松,就算彭乾羽现在死了,圣旨还是一样要传到我手里”

    间信嘿嘿一笑,“将军,这事简单。可以先派人去城里拖出他几天,让他迟几天再传旨,更何况,只要彭乾羽一死,宿松县群龙无首,将军你便可以亲率大军以保境安民的名义进驻县城,到那时,嘿嘿,将军还不是想几时听周周传旨就几时听么?”

    张耙子脸上这才有了一丝舒展,“恩。你这计倒是可行,那又该如果对付锦衣卫。这些人可只听命于皇上,对皇上忠心不二,他们就坐视不理吗?”

    亲信又道,“将军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只要圣旨没下,您就还是大权在握,锦衣卫权力再大也不敢对你下手,只要能稳住周公公一切便能迎刃而解”

    张耙子细细的把他的话反复思量了一番,现在的他可真是前怕狼后怕虎,总觉得谁都想要他的命,这能怪谁,纵然你是百战百胜的大将军,打了一辈子的胜仗,只要败了那么一回,那全天下的人就只会记得你的败仗,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那都是扯淡,历朝历代从来就不缺落进下石的人,一场败仗从于万劫不复,墙倒众人推呀,想必他在军中的一些对手现在也准备看他的好戏了吧。

    张耙子又想到宁王,以他张耙子的眼光来看,宁王这十多年来在朝里朝外不安份的举动,心里肯定在计划一个天大的阴谋,现在还迟迟没有表现出来,很可能是在等待时机,而像自己这些迫于宁王的王威而为他做了那么多与皇帝对着干的事,现在又得到什么了,什么也没有,只是宁王手里想丢便可丢弃的一颗棋子而已,还不用说明任何理由。

    宁王是靠不住了,自己的事还得靠自己,张耙子打定了主意,只要这次能成功脱险,他便彻底摆脱宁王的控制,一心一意的效命朝廷。

    张耙子思索一阵后喃喃地道,“彭乾羽一死,宁王在宿松便没有指望,他最大的想法是不想宿松大乱,但到时候我大军进驻宿松城,乱不乱那全得我说了算,他只能重新倚仗于我,就算他知道彭乾羽死于我手,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亲信在旁附和道,“对对,将军英明,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将军,下决心吧”

    张耙子猛然一抬头,目光中透出一阵冷冷的杀意,“好,就按你说的做,择日不如撞日,周公公前来传旨,彭乾羽升了官,必定要大摆宴席,这样,今夜,你挑几名身手好的兄弟,摸到县衙里......”

    说着张耙子手一划。

    亲信笑了笑,点头会意,“属下这就下去安排,将军你就等着好消息吧”

    在宿松县的正堂里,彭乾羽正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敬候着周公公宣读圣旨,要说这圣旨,那在电视里听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回了,千篇一律的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周公公缓缓将手里一卷黄绸向两边展开,清了清嗓子,抬头看了一眼彭乾羽微微一笑,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周公公刚开了个头,彭乾羽却抬起了头,道,“周公公,你念错了吧,不应该这么断句吧,应该是皇帝制曰,你怎么把这给断开了”

    周公公一脸的茫然,一旁的锦衣卫见状,两把寒光闪闪的绣春刀已经架在了彭乾羽的脖子上,锦衣卫对维护皇权那是尽心尽力到了极致,还从没见过有人敢这样藐视圣旨的。

    “大胆,宿松县,你竟敢亵渎圣旨”

    这其实只能怪彭乾羽历史没学好,圣旨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自明开始,就一直是以这种前种断句念出来的,只不过是现代的人念顺口了,就成了众所周知的‘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了’。

    周公公忙出来解围,“两位千户,息怒息怒,当初万岁爷就曾说迂他举止粗劣,说话轻浮,但也就是这种性子的人才能治理好宿松县,你看,两位,连万岁爷都这样说,您二位,是不是就......呀!”

    彭乾羽心中暗笑,皇上能说这种话嘛,他这时却见周公公朝他使眼色,想必这话八成是他瞎编的。

    “对对,两位上差,我这只是看这圣旨一出,堂上的气氛不太好,便想活跃下,并无亵渎圣旨之意,周公公,您继续”彭乾羽缓缓地移开脖子边上的两个把,笑眯眯地道。

    两名锦衣卫对视一眼,抽刀回腰,依旧如活塑般立在一旁。

    周公公继续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宿松知县彭乾羽深得朕望,就任宿松知县一职以来,忠于职守,实心为民,此次座山匪山一事,卿行招安之举切合朕意,并奏请开矿一事,朕斟酌再三,准卿所请,另拨白银五万两,以示朕爱民之心,望卿再接再历,朕殷切之。

    念卿之功,特加授中顺大夫,以示皇恩,钦此,正德十二年九月初五”

    彭乾羽听完仍没起来,李顺忙上前道,“恭喜老爷,一日之内连升四级,天大的喜事了,快谢恩哪”

    彭乾羽却又抬头道,“不对吧,周公公,怎么圣旨里只字不提张参将之事,他可没少破坏我的招安之计呀”

    周公公一皱眉,嘬着牙子道,“你快先谢恩吧”

    “谢主隆恩!皇帝万岁万万岁!”彭乾羽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喊,反正他只知道这句。(未完待续。。)

    ps:书友们,能不能来张把月票打破我月票零的记录,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