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我继承了万顷良田 > 肖清(26)
    真正的为母则强。

    当教养嬷嬷来了颜家,所有的女眷都学习。

    李氏也是一脸的不高兴。

    什么跪跪拜拜的,要怎么怎么样?

    她豆娘就算是世子妃又怎么样,还不是老娘的孙女。

    别国礼家礼的,老娘又不机会去京城。

    “等要去京城的时候再学也不迟。”

    李氏深信,只要颜如玉踏入颜家的门,我依然是你奶奶,你还得对我恭恭敬敬的,要不然就是你不孝。

    所以,她才不受这个罪。

    “年纪大了,腰酸背疼。你们好好学,以后用处得着的地方。”

    李氏就是这样典型的双标,前一时刻自己逃了后一时刻还要装好人,对儿媳孙女们重孙女交代。

    教养嬷嬷都气笑了。

    倒也无所谓,来这里的时候世子妃就交代过了,对李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

    一个乡下的老太太没见过世面,你还能指望她有什么大的改变。

    别浪费了自己的精气神在这上面。

    “辛苦嬷嬷了。”

    “老太太严重了,这是老身的本份。”

    教养嬷嬷在宫里是奴才是下人,但是,在这些地方,一声老身就是自己不作贱自己。

    这点礼数是要的。

    看着李氏在下人的掺扶下回房,教养嬷嬷心里冷笑。

    烂泥怎么可能扶得上墙。

    一转身,就看到了罗氏和王氏对视一眼。

    两人都找到了窍门。

    教养嬷嬷也当没看见一样。

    这些事儿对她来讲都是无所为的。

    要学的,上赶着学;不学的,灌也灌不进去。

    而且,世子妃说了,主要就是教导一下三太太。

    世子妃这个母亲,真不愧是大小姐出身。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之间都让人感觉到她的教养是来自于骨子里的。

    对自己也是不卑不亢但眼里有敬意。

    这一点就让嬷嬷很满意,心甘情愿留下来教导肖清。

    果然,第四天王氏和罗氏就称病不来了。

    第五天,小王氏也说身体不舒服来不了。

    “嬷嬷,您老别和她们一般见识。”

    肖清也是气笑了。

    宫里的教养嬷嬷教导,你是多大的脸面,居然还敢怠慢。

    要说罪魁祸首就是李氏。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

    因为她的无知导致了王氏罗氏有样学样;而小王氏则正不用说了。

    这些蠢货,宫里的贵人都要跟着学的,你们是多大的脸面才来教导你。

    想京城世家大族要是请这些教养嬷嬷来教导,还得费多少口舌备多少礼物。

    一个小小的颜家,能劳动她来,这不是颜家之福不是你三生有幸吗?

    居然这么蠢。

    “无妨,太太,你们要是学得累了可以说说,咱们慢慢学。要是觉得老身说得不对的地方也可以指出来一起讨论讨论。”

    “嬷嬷,您请讲,我们都要好好学,这些以前都不懂呢。”

    周玉香想趁着年轻多学点也是好事儿。

    自家夫君上战场打仗,万一真的能搏一个功名,学的这些以后说不定就能用上了。

    也不会丢了夫君的脸面。

    “好,那老身继续讲了,现在我们学的是……”

    嬷嬷不急不慢缓缓道来。

    一晌午的时间很快也就过去了。

    “多谢嬷嬷,玉香先回家了。”

    “玉香,就在这用一起用餐,嬷嬷不是说了,皇家用膳规矩也多吗,那我们就好好学学,请嬷嬷给我们指点一二。”

    “好,很好。”

    教养嬷嬷觉得肖清真是考虑得周全。

    而且,肖清似乎也很看重周氏。

    席间,教养嬷嬷也看到了颜家人用餐的礼仪,倒是暗暗点头。

    男人们就不说了,都是习惯了的,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

    或者说,也不用改。

    反正他们都是在乡下,在乡下谁又会给颜家脸呢。

    纵然是错的,男人做出来的坳作也是豪放得,也会有人跟着学。

    但是,女眷却不一样。

    女人们在一起比什么?

    琴棋书画什么的那都是闺阁小姑娘玩儿的。

    像夫人太太在一起。那就是比教养,比口才,比脑子谁转得快。

    一句话都能分析出三种意思来。

    所以,在用餐礼仪这一块,教养嬷嬷也算是尽力尽力的帮肖清了。

    发现她和周氏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外,大方向都不错。

    当先生的人最喜欢的就是悟性高的弟子。

    肖清和周氏让教养嬷嬷很欣慰,总算有两个走出去不会辱没了她的名声。

    用餐后教养嬷嬷去休息了。

    周玉香就陪着三婶说说话。

    “三婶,我娘和大嫂您别生气。”

    这话,她早就想说了。

    “不生气,玉香啊,人各有志。”说起,肖清才问她为什么要学,而且还学得这么认真。

    “我就寻思着哪天夫君有官职在身,身为她的妻子,玉香也不能丢了她的脸不是。”

    “不错不错,玉香啊,你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黄豆以后肯定会有出息。”

    肖清想起了豆娘的来信,让自己多照拂这个侄儿媳妇。

    豆娘看重的人,十有八九都错不了。

    “承三婶吉言。”

    周玉香脸上笑意盈盈的。

    肖清越看越喜欢。

    待周玉香回去后,教养嬷嬷与和肖清说起这个小娘子。

    “太太,你信不信,老身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位小娘子以后是有大福气的人,肯定比另一个小娘子有福气十倍百倍。”

    “嬷嬷见人无数,自然是好眼力。”

    肖清将黄豆他们入伍在边境的事儿说了。

    “难怪,造化就在这里了。”

    教养嬷嬷道:“人啊,活的就是精气神,她有这方面的念想必然就如愿以偿。”

    肖清认为嬷嬷说得对。

    就像王氏,明明也没什么事儿可做,既然大嫂都不愿意来了你就将孩子交到她手上看管,自己来学点多好。

    结果,她不来,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一辈子都用不上,学这劳什子有什么用。

    还不如多睡会儿觉。

    所以,青豆也必须没有黄豆那般大的造化了。

    肖清和苏妈说起这事儿的时候,苏妈也乐了。

    “小姐啊,您总算看清楚人了。”

    苏秋的意思就是,小王氏肚量小,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旺夫的人。

    而周氏则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