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裂痕宗 > 第四十一章 一个煎饼三人吃
    三人把桌子往茶铺里面一搬,赵玉立问那些是什么人。老板说:“还不就是镇金堂那拔人,小兄弟还是不要打听的好,咱们惹不起。”

    赵玉立一听是镇金堂的人,就要冲出去,被赵玉奇一把按住了。

    “你要做什么?”赵玉奇说。

    “报仇呀!”赵玉立咬牙切齿地说。

    苟旦见状,心想,赵玉立这家伙,莽撞又没脑子,不好好治治他,将来迟早要连累我。他一把拦住赵玉奇,说:“你别管他,让他去!到时仇没报成,倒把自己搭进去,就清静了。仗着自己有原魂,就牛得不行。你知道他们在这里有没有窝点?你知道他们在这里有多少人?你知道他们的幕后主事人是谁?就算你能打杀了几个这种喽啰,这也叫报仇?根本伤不了人家一丝一毫,反而打草惊蛇了。斩草要除根,报仇要谨慎。你这蠢货!”

    赵玉立一听苟旦骂他,就起来要打苟旦。苟旦动都不动,冷冷地看着他。

    “有本事呀,赵二爷,你动动试试?说你蠢还真蠢!”苟旦转向赵玉奇,说:“赵玉奇,你带着这么个莽撞货,我奉劝你别报仇了。到时仇没报,你就被坑死了。还是吃饱喝足后,早点回你们的三星村老老实实待着吧,别把我搭进去了!”

    赵玉立气得脸上直冒青筋,要不是赵玉奇拉着,只怕还真动手朝苟旦扑过去了,但一看到苟旦那眼神,又有点怵。

    苟旦看着赵玉立,淡淡地问:“你杀过人吗?”赵玉立一愣。苟旦又说:“我杀过。当天晚上,全身抖到不行。真正的勇气是从心底涌出来的,有了那种勇气才敢杀人。你这叫愚蠢的怒气,迟早把你自己都害死。我就不跟着倒霉了。”

    苟旦付了茶资,也不理赵氏兄弟,自己一个人离店回客栈了。把赵氏兄弟愣在那里。赵玉立的表情极其丰富。

    苟旦回到客栈,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喝着茶想事。门轻轻地推开了,他头也不抬,知道是赵氏兄弟回来了。赵玉奇带着弟弟走过来,一脸歉意地坐下。赵玉立正准备坐,被哥哥一瞪眼,又不敢坐了,站在一旁,可怜巴巴的。见苟旦不理他,就咧嘴一笑,围着苟旦,不停地反省道歉,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冲动了。苟旦不想理他,转过身去。他转到哪边,赵玉立就跟到哪边。

    “我说你怎么像狗皮膏药一样,贴上去撕都撕不下来。”苟旦气着说。

    “我又不姓狗……”赵玉立嘟囔一下,把苟旦一下子气笑了。见苟旦笑了,赵玉立这才敢坐下。

    苟旦原本就不是真的生气,就是想治一治这赵二愣子,也不能做得太过了,太过就伤人了。这赵玉立性格虽然暴躁,但心地不错,不是个烂人,只是少了点心机。三人和好后,又聊起镇金堂的事。

    苟旦说,这镇金堂,没那么简单,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说起上次在庙里救姜飞燕的事,又结合今天看到的分析了一下。

    “在金山镇的时候,我四处打听他们的为人,整条街都没有一个人说个不好的字,可见他们在金山镇当地的形象是很好的。如果不是碰上了徐大爷,我还差点被他们骗了过去。再看看今天这些镇金堂的人,完全是另外一番样子。你们想想为什么?”

    赵玉奇也是个聪明人,说:“金山镇的镇金堂是总部,形象门面都很重要,因此他们小心行事。这里,地处边陲,天高皇帝远,要做什么就要直接了当,根本不用顾及面子和形象问题。”

    “我认为也是这样,”苟旦说,“就凭他们这一阴一阳的作风,就知道他们幕后的那个人不简单。你们俩硬碰硬,能有好果子吃?”

    赵氏兄弟点头,这下,赵玉立才完全想明白。

    “而且,那镇金堂和黑炎宗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搞不好有驭兽师在他们堂里坐阵,你说,即使你们仗着原魂给你们的乾力能收拾了下面一干喽啰,碰到真正的驭兽师,是不是只有任他们宰割的份?”

    “那怎么办?仇就不报了?”赵玉立又有点急了。

    “不是不报,只是要搞清楚对方的情况,才能制定恰当的策略。”苟旦一顿,想了一下,说:“这样吧,你们俩明天去街上想办法打听下这里镇金堂的情况,我估计这里只是个分舵。一路走来,我感觉他们至少有两个窝点,一个是金山镇的总部,一个就是这里。你们打听得越详细越好。有一条要提醒下,赵老二尽量少说话,别误了事。我呢,明天就去屠宰场看看,看能不能找到点我爸爸的消息。”三人商定后,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苟旦给了赵氏兄弟一些钱,自己就去孤烟镇上的屠宰场打听消息。哪知道去的时候,人家正忙着做生意,没功夫理苟旦,他只好去旁边的一个茶楼坐坐。一来可以吃点早饭,二来可以看着下面的屠宰铺,等到他们一闲下来就去打听消息。

    坐在茶楼的二楼,苟旦点了几个吃食,叫了一壶菊花茶,边吃边注意周围的来往人群。孤烟镇这个地方,山极多,分布的村落很散乱,交通极其不便,就造成了这里十里不同音的情况。两个村落间的方言都有点不一样,各有特色。

    正喝着茶,看着楼下的屠宰铺,苟旦听着后面其他桌上有一些人说话,那口音觉得有些耳熟,扭头一看,只见三个三十来岁的男人,面色不佳,垂头丧气的,却不认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又仔细听了几句,猛的想起来了,暗叫一声,莫非是他们?

    这几个人的口音和韩迁的太像了!

    苟旦知道韩迁大叔流浪到苟家村前,在傍山镇上当了半年的饭馆伙计。一路上他还想不明白,如果韩迁是直奔苟家村的镇兽石去的,为什么要耽误这半年时间呢?现在想想,他应该是在得知苟家村有镇兽石后,才做了这个安排。

    因为内地村庄防范意识强,尤其是有镇兽石的村子,对于外地来的人更加不会放心。这样的话,韩迁即使能在苟家村落户,却不会有机会接近镇兽石。所以,他在傍山镇当伙计,一边学习当地的方言,一边找机会落户到苟家村。难怪,他落户时,跟村长说的是附近的村子迁过来的。韩大叔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半年就把苟家村的方言学得八九不离十。

    可即使再精明的人,口音能改个八九分,但毕竟有几十年的习惯,除非时时注意,一不小心,有些词的发音习惯还是会流露出来。

    以前和韩迁在一起时,苟旦总觉得他说“没有”这个词时,有点怪怪的。在苟家村的方言里,“没有”是说“冒得”,而韩迁说这个词的时候,总有点“冒嗲”的感觉。他发“得”这个音的时候,总会把舌头往上抬一抬,听起来就有点像“嗲”。刚才听后面这桌上的人说话,他就是抓到了这一点。苟旦又听了一会儿,觉得越来越肯定,还有些其他词的发音也和韩迁的语调一样。

    他差点高兴得叫了出来,按下心里的激动,往那桌上的三个人走过去。

    走过去一看,三个大男人总共就叫了三碗粗茶,桌中间摆着一个煎饼,还一副舍不得吃的样子。连茶楼的堂倌都不时一脸嫌弃地看他们一眼。

    苟旦走过去,打了声招呼,在一个空位上坐下,问:“三位哥哥,为什么只点了一个饼?”他也不等他们回话,就叫堂倌上了一笼包子,三碗面条。

    “各位哥哥,不客气,小弟请你们的。”三人本来就饿得不行,睡都睡不着,这才爬起来,可身上的钱又不够,只好来这茶楼叫个饼,蹭几碗茶喝。见无缘无故有人请吃饭,却不敢动筷子。

    苟旦说:“小弟是远来的,就是找你们打听个事。这顿是我请各位的。你们先吃,吃完我再问。”

    三人一听,连忙动筷子,不到片刻,桌上的吃食就一干二净了。吃饱了,话匣子就打开了,那叫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