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熢火之下 > 第1517章 伤员也是兵
    馆陶。
    卫河以西。
    南广才村。
    夜幕下的平原上,村北忽然响起枪声。
    枪声距离村子越来越近,越来越密,最终响成片。
    月夜下的村里乱成一片,院子里小孩哭女人叫,几位老人将粮袋丢进早挖好的坑里,故意铲了些新土。
    一战士大气喘吁吁奔进村子,向询喧嚣忙碌村民:“老张,老张在哪?”
    一个中年汉子地道口钻来,站在民兵身前:“慌什么慌!”
    “大批伪军从北边过来!两翼散开往东南,赶紧组织老乡往南转移.”
    老张闻言,转头对屋顶大吼:“二蛋,赶紧组织工作队员去东边增援,三柱子,让村里的民兵组织老乡们以及伤员同志往东南方向进青纱帐!”
    “是!”民兵班长三柱子带着两民兵转身就跑。
    报信战士一脸焦急:“我们排长说了,千万别去增援!这次来扫荡的伪军至少上千.排长说他能拦住伪军,你们工作队藏好粮食后,赶紧跟民兵组织老乡进青纱帐”
    “上千伪军?”老愣了一下,直接否决战士的提议:“咱们演练转移那么多次,这回逃出敌人包围圈绝对没问题!”
    说完,对住老百姓家里听到枪声后起床赶到村北的工作队员们下令:“立即兵分两路,一路阻击往东面包抄的伪军,一面阻击西面绕过来伪军!”
    似乎,他对从北面过来的伪军完全不管不顾。
    “报告队长,武装工作队一二分队集结完毕!”
    老张面色坚毅挥手:“检查武器,准备战斗!”
    村南。
    村民集合在晒粮场上。
    民兵排长三柱子心里有些慌:“按前些日子工作队教我们演练过的撤退方式,立即转移!”
    南广才村距离县城不远,被鬼子伪军扫荡过多次。
    这一次转移完全是有条不紊。
    村子靠近卫河,受到干旱影响不大。
    村里很多百姓是从南边逃荒过来,早学会了放弃大包只背小裹。
    队伍转移的速度非常快。
    村东南青纱中。
    藏着一群黑衣人。
    青纱帐边缘,一提着驳壳枪的侦辑队汉奸左右看了看:“咱们这么做,会不会断子绝孙”
    旁边黑衣汉奸摇头:“要不是土八路在这里煽风点火,大家一起投皇军当个顺民多好”
    “你懂个屁,要不是有八路在这里活动,狡兔死,走狗烹,哪还有咱们兄弟的好差使.”
    “嘿嘿,咱们这是不是叫养寇自重?”
    “你还懂养寇自重咱们现在是守株待兔!”
    “来了.”看到从村东南方向出来的黑压压人群,黑衣汉奸提高声音往后不大不小扯了一嗓子。
    老张带着武装工作队员直接向东。
    心里莫名有些担心。
    武装工作队今天开会,跟着出现这么多的敌人。
    显然,村民中有叛徒!
    前方枪声不断。
    阻击伪军的民兵在借着熟悉地形且战且往南退。
    老张在心里看了一下东边民兵与伪军交火的位置,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以村民现在的速度,肯定能赶在伪军包围合龙之前进入青纱帐。
    驳壳枪挺适合黑夜战斗,反正双方都没有什么准头,至少能让那些伪军投鼠忌器。
    月光下的平原枪声此起彼伏。
    从北面向南的伪军已打进村!
    老张脸上挂着一丝担忧。
    经过鬼子训练的伪军,战斗力越来越强。
    以前一挺轻机枪就能将伪军吓退,而现在,伪军的装备也越来越好!
    而且战斗力一天更比一天强。
    砰.
    东南方向忽然传来一声驳壳枪响。
    老张止步转头,粗犷的大脸上带着错鄂
    随后响起的枪声让他心底发凉:“不好,青纱帐中藏有敌人!”。
    第一声枪响的时候。
    担架上一个八路军伤员就翻身上地。
    “有埋伏!”跟着扯出一直放在胸口枪套中的驳壳枪:“能动弹的伤员立即集合!”
    既使躺在担架上,这位九营的伤员仍然没慌张。
    二十几个担架迅速凑在一起、
    “七排长,你别担心,咱们前边响的是驳壳枪,八成是侦辑队汉奸.”
    “我担心个毛,几个汉奸也敢在老子们面前耍大刀”一伤员哗啦一声拉动步枪。
    前些日子伏击鬼子冲击力车队,腿脚受伤的他们,以及那些重伤员们,不得不留在乡亲们家里养伤。
    跟他们一起的还有十余民兵,虽然这次受伤,九营离开时并没有让他们上缴武器。
    甚至还给他们留下了充足的弹药。
    现在突然遇到敌人伏击,伤员们甚至没有过多的慌张。
    九营的战士与很多部队不同,上战场前都是新兵,其他队伍就算上过战场也只能算是有点经验,跟着九营上战场,上过一次就敢称老兵!
    原因很简单,九营不缺枪,弹药似乎就从没缺过.
    就算是新兵,只要不尿裤子,在班长排长们吆喝声中都对鬼子射过十好几发子弹。
    言传身教比什么整成训练都强。
    但是要说一点害怕,那是骗人。
    将是兵的胆,眼见面前的伤兵班长一点怵,一位大腿被穿了两个眼的战士,甚至吆喝抬他的村民转方向,趴在担架上举起步枪.
    走在前面的民兵,已经半跪在地举步枪向青纱帐中还击。
    砰.
    一发子弹从趴在地上民兵脑袋上飞过。
    枪口突然蓬开闪光以及沉闷的枪响,让抬担架的村民吓得差点吓得撒手。
    射击产生的硝烟接着又往鼻子里呛,咳咳.
    担架上将枪栓拉得哗啦响的那位开始骂:“你娘的不是吹你全村胆最大么?我说你咳个屁,哎,你手别乱晃.”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伤员就是累赘。
    一个前几日小腿挨了弹片的战士,对背着他往前冲的村民嚷嚷:“你没长眼么?赶紧往左一点,前边咱们的人挡了射界”
    在两人身后,腋下抱着卷成卷担架的村民猫着腰紧随:“哎呀”
    趴在路边的民兵随即嚷嚷:“你嚷嚷个屁,别将老子背包搞丢了.”
    “刘老三儿,我说,你就跟九营同志打了一仗么,这快就成了八路?”
    “等回头我跟红教官说一声,让你也参加八路!”
    “你说真的?那个红教官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砰.再次开了一枪,民兵才转头得意吆喝:“哎呀你还真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