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谁难受谁知道 > 第六百九十八章 修行在个人
    这位老先生这么个说法、那位老先生又那么个说法,所以听师父、前辈说完了,还需要自己琢么、自己去悟……

    …………………………

    其实王小猫的父亲、师父当年教他的时候,后面加了一句简单却实在的话——为了省事。

    什么“上口”?你这江米酿鸭子读成“让”是上口了,那后面白丸子、白肘子怎么就读“白”呢?怎么不读成“伯”呢?人家京剧有些字必须上口多是为了合辙押韵,背贯口一道菜中间的字跟谁合辙押韵去?即便有辙韵也是这道菜最后一个字吧?

    什么“规矩”?硬说是规矩这也不是相声的规矩,老厨子要是说这道菜也读“让”,这点身份“厨子”的王小猫有过研究。厨子都是票友学过戏、还是就必须守你们相声界的规矩?凭什么?

    根据王小猫身为厨子……啊不是,身为相对有文化的相声演员自己研究,这个字其实应该是“瓤”,本身就这么读。可能在过去老厨子也好、相声老艺人也好,文化水平都不会太高,就误传成了这个“酿”字。

    可“niang”这个音读起来显然要比“rang”费事,尤其还是在一个词汇之中、还需要一定的速度和清晰度。

    为了这件事,身为马派相声传人的王小猫还请教过少马爷,少马爷也是说写成“酿”,就该读正音。可是老先生没文化啊,可能是听厨子们这么念,也跟着将错就错了,而且这么错读确实不那么累。再说早年间相声传承又没个文本、都是口传心授,那些老前辈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读的这个音对应的是哪个字。

    “不信你们自己在嘴里读读这俩音,酿是不是更费劲?诶!说白了就是懒啊,什么上口、规矩的?那是相声演员往自己脸上贴金呢。

    当然这么说也没错儿,错误的传承——传了一百多年,也变成规矩了,可从根儿上——这不是相声演员的规矩。你说上口,那是京剧的规矩。你说偷懒儿,那是厨子的规矩。

    其实这事儿在我们烹饪界啊,是有很多例子和旁证的。就比如我们说‘红二白儿’,读是这么读,可该怎么写呢?得写成‘红案白案’。可你要读‘红案白案’,就太累了。

    你们相声界起码儿在这个地方儿是学我们烹饪界的读法儿,跟人家京剧压根儿挨不上啊。师哥,你觉得呢?”王小猫是特意问着郭小铁这句的。

    王小猫其实在心里估计郭小铁之前就是那么教徒弟的,郭小铁不是曲艺世家,他未必了解得这么全面,何况他本身虽然总是强调相声是“草根”艺术,但是性格多少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