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天山往事之安常在 > 186、后悔林与不在庐
    季学姗在桃花渡住了小半年,这断时间里,表面上她是在陪伴开导初七十三娘,实则是在暗地里偷偷做了几件事,为初七十三娘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季学姗洞察曾一寿透漏出来的野望和贪婪,她担心曾一寿为了八宝莲花会做出釜底抽薪灭绝人性的事情,什么是釜底抽薪呢?根源就在初七十三娘身上,八宝莲花之所以暂借曾家三十年,根源就是桃花僧为了感恩回馈曾家对女儿的养育照料之情,如果曾一寿欲豁难填,灭了初七十三娘的口,而将八宝莲花的下落一推二六五推在初七十三娘头上呢?

    人性,是难以驾驭,也难以预测的,季学姗作为阅历丰富的老一辈修行者,对于江湖险恶人心难测的理解,远胜于佛门出身的桃花僧,更远胜于还未经历任何江湖险恶的初七十三娘。

    季学姗暗暗祈祷,但愿是自己多疑了,是自己想多了,可,万一呢?这个对人性不信任的念头不断反复的充斥她的脑海,于是她决定留下来费尽心力的为这位老友的后人做一点事情。

    这近半年的时间,季学姗作为天机门高人,不但将天机门法阵的基础完全传授给了初七十三娘,经过一番挣扎,季学姗还将天机门的修行功法也传给了她,牢牢叮嘱她要偷偷修习,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轻易暴露。

    学了天机门法阵,那掌握、控制安置八宝莲花的法阵就容易多了,最重要的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快速搭建救济法阵,是很有可能保命的。

    而修习了天机门的功法,就对初七十三娘的生命又多了一层守护,因为天机门的功法偏向生命属性,跟季豆豆属同一脉,生命力比较强盛,同样的修为,受同样重的伤势,天机门弟子比其他门派的修行者更容易活下来,比如季豆豆当年被七级黑豹伤了生命本源,要是换了其他普通的修行者,在当年他那个修为,很可能就挂了。

    平时除了秘密传授,季学姗经常有意无意的,以疏散心结为名,拉着初七十三娘在桃花渡赏花、散步,每每散步就是大半天,还经常对着某处的花草、假山或流水做出欣赏点评,实则是在暗暗的传授掌控安置八宝桃花的法阵。

    当初季学姗安置好八宝桃花,对曾一寿传授掌控法阵概要的时候,留了关键的一手,她只交给了曾一寿如何操控法阵,却没交给他如何完好无损的结束法阵运行,如何将八宝莲花取出。

    意思就是,曾家在这三十年里只能享受法阵中八宝莲花带来的益处,而无法停止法阵运转,也无法安然无恙的将八宝莲花取出,硬破阵的话,法阵的自毁自爆,会将桃花渡毁掉大半不说,八宝莲花也将不复存在。

    幸好曾一寿对法阵一窍不通,季学姗随便扯了个专业的理由就糊弄过去了,说法阵是长久型一次性的设置,自行运转五十年才能停止。

    季学姗忽悠曾一寿说,这样做是为了曾家好,是曾家占了便宜,三十年后,纵然有东都寺的僧人来取回,也不太可能硬取了,这样曾家人又多增益二十年。

    季学姗还豪迈的告诉曾一寿:三十年后,如果东都寺如果有意见,请将一切责任推到天机门身上,我季学姗活个三十年应该没有问题,愿意一力承担。

    曾一寿被感动的一塌糊涂,贪便宜的心态,彻底蒙蔽了他的理智和思考,这样也极大的稳住了他的心态,如果他真有不轨之心,也不至于突然对七十三娘下毒手。

    初七十三娘掌握了完整的安置八宝莲花的法阵后,季学姗又送给她一些布置临时救命救济法阵,以及防御法阵所需的一些灵物材料,例如紫晶石、灵剑和各种属性的灵玉等等,反正初七十三娘已经掌握了这些法阵,留下这些材料有备无患也是好的。

    俩人相处了小半年,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初七十三娘虽然从小曾家好好抚养,但始终不知道母爱是什么,这小半年,她真的能感受到,季学姗对她真是掏心掏肺的好,季学姗临别的时候,又送给她一把长烟袋锅子,初七十三娘看了后,挽着季学姗的胳膊,哈哈大笑的说:您要让我的外号从“靓绝桃花街”变成“桃花街烟鬼”吗?您走了,就不怕世人说,您调教出了一位女烟鬼吗?嘻嘻。。。

    说到这里,初七十三娘想到季学姗要走了,没等季学姗回话,初七十三娘突然笑不出来,跪下来抱着季学姗的膝盖难过的大哭,边哭边说:

    桃花僧到底还是我的亲爹爹,这些日子,您跟我讲述了他和我娘的故事,我内心彻底的原谅他们了。我没法跟您走,爹爹刚去世,我想给他和娘守孝三年,我也没法留您,知道您要回天机门,我认您做师傅吧,您收我做了徒儿,好不好?

    季学姗被这无父无母的女娃一抱一哭,心中情绪激动眼睛酸涩,也跟着流下眼泪,她轻轻地将初七十三娘扶起来,不止温柔安抚有加,还收了初七十三娘为徒儿,不顾过这一切没有张扬,季学姗第一感觉认为,还是暂时不让曾家知道这姑娘懂法阵的好。

    非常微妙的情绪感染和传递,初七十三娘初次猜想,自己和师傅建立的关系,可能大概这种抓不住的情绪,就是自己一直盼望的亲情吧。

    季学姗还是离开了,临走之时告诉初七十三娘,务必警醒,不主动做伤害曾家人的事情,但心中一定要加强对曾家的提防,自己送给她的那把长干烟袋锅子,如果随身携带不方便,也一定放到遇事能及时够到的地方,初七十三娘对于师傅的嘱咐一一用心记下。

    初七十三娘在师傅离开后,向曾一寿请求,在桃花渡内开一小片偏僻的地方给她,她要亲手栽种树林,在树林中结一草庐,为父母守孝忏悔三年。

    曾一寿同意,初七十三娘也果然亲手植林,也结下草庐,小树林叫“后悔林”,草庐名“不在庐”。

    她说,世上的“孝顺”二字,往往是由后悔构成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