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嫣然,似水年华 > 第42章 嫣然的字与词(下)
    嫣然写过三毛,她的笔触与文字、看法与阐述,在我看来更像是透过三毛,写出了嫣然自己内心深处的向往与无奈。正文如下:

    去年,我偶然识得一位故人。在此之前,我只听过她的名字,从未了解过她,更不曾与其相处。

    那是一个充满温暖的下午茶时光,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人,些许阳光。难得抽出时间的我,想是有点颓废了,便从书架中拿出一本买了有些日子却还未拆封的书来读。作者的名字没有听说过,买这本书的缘由说来也是矫情,只因书名好听──《你是锦瑟我为流年》。翻阅后,我想我没有后悔,即便只是依据书名,我也能够读到好书。因为,在书里,我遇到了她-----那个名为三毛的女子。

    这半生,我也曾有漫步无边的豪情,奈何红尘牵绊,放不下的有太多太多;我也曾幻想如三毛一般踏足那人迹罕至的地方,在异国领略风情中度过漫漫长日。然,我终究成不了三毛,也实现不了那不能言说的梦想。

    三毛,这个奇女子,在此之前,我只知其名,不知其故事。我听说过荷西,听说过撒哈拉沙漠,却不知她与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交际。三毛,原名陈懋平,生于重庆,长于台湾。那段小时候的过往,大概是鲜有记忆吧。而她骨子里也不像一个川妹子。有些人生来注定要孤单、流浪的活着,我想这位女子便是其中一个吧。从小性格便是与众不同的,直至接触到文字后,才找到释放与解脱的出口。她的几次上学、几次休学在今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然就是这样的经历,造就出不一样的她。24岁的她,风华正茂的她,却迫于情感压力不得不远离祖国,去到那谁也不识的土地。如今想来,这段经历大概便是这女子孤苦一生的开端。

    说她是不幸的,是因为她的一生短暂而飘零;说她是幸运的,是因为她的一生有过挚爱与生死相随。在外飘零的那几年,她遇到过很多人,爱慕者当然不会缺少。然,在她回到故土之时为何依旧孑然一身?我想她大概需要的是灵魂伴侣吧。她喜欢行走,行走于无知、无边的领地。她喜欢探索,所以她去到了撒哈拉沙漠。但,她终归是个女子,她也需要陪伴。在未婚夫猝然离世后,她仍旧选择了逃离。回到西班牙后,命运使她与那个在日后伴她左右的男子重逢了。荷西,执着的等待了三毛三年的荷西,这一次依旧选择了勇敢前行。1973年,三毛与荷西公证结婚了,地点在三毛最神往的地方-----撒哈拉沙漠。

    故事讲到这里,我停下了目光,心止不住的在颤抖。人人都说,三毛是位奇女子,因为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了数年,因为她在异国流浪了14年,因为她的文字传遍世界每个角落,因为她与荷西的凄美爱情故事,因为她做到了我们说的种种不可能。可是,我却在这一个个字符里看到了一个女子的无奈与悲苦,挣扎与妥协。这个美丽的女子,在该享受校园时光时被迫逃离,在该享受爱情甜美时被迫逃离,在该享受夫妻和乐时被迫逃离。她说她与撒哈拉沙漠有着前世不解之缘,所以她要去看看,她要去解开这份缘。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逃离,逃离世人,逃离繁华。她用沙漠的厚重代替那些繁琐的世事,她用距离的遥远隔绝那些干扰的杂音。也许自私,也许孤傲,也许落寞,但这是她的选择,也是荷西的选择。

    后来,他们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荷西,这个昔日的富家少爷,为了照顾妻子的生活,在一眼望去皆是沙土的地方决心找一份工作。三毛,这个美丽的女子,即便来到满是沙土的地方,她的生活依旧过得充满了情调。租来的房子里,被她挂满了与周边环境不相宜的饰物,每每有客人到来,总不免感叹上几句。夫妻生活,并没有荷西想象中的甜蜜,也没有三毛意料中的安稳与心安。偶而丢失经济来源,偶而面临沙尘暴等等意外状况的发生,让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酸甜苦辣显得更加的生动与现实。但他们依旧彼此相爱,生活的棱角没有抹灭爱情的唯美。倘若那样,在荷西离去后,三毛是否会过的好一点?但,过去发生过的一切都不是“倘若”二字可以磨灭的,他们之间的爱亦不是简单地荷尔蒙分泌,而是经历世事之后的彼此慰藉,彼此信任以及生死相随的承诺。

    后来的后来,荷西意外丧生。三毛,这个在外人看来一向坚强的女子,瞬间失去了生的希冀。1979年9月30日,这位仅有三十几岁的女子,在异国他乡失去了她一生挚爱,从此阴阳两相隔,相见唯有在梦中。一段追逐,一段相依,匆匆结束。过往痕迹,让这位内心因文字而常年柔软的女子,再也无法在那段前世缘分中生活。父母将其接回台湾,而她也在两年后结束了十四年的流浪生活。

    一切似乎又都恢复到平静,三毛开始专心写作、授课、讲座。直至遇到了王洛宾,这位音乐才子,这位暮年老人。她不辞辛苦的去了新疆两次,一次是重生,一次是诀别。两人之间的情感,现在看来也是无法诉说清楚的。也许是心心相惜之情,也许是相互爱慕之情,也许是互相慰藉之意。在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年纪,那种情怀,如今再来究其真相,似乎已显得不再重要了。因为,那段旷世之恋,留给我们的除了唏嘘,更多的是遗憾。遗憾的是王洛宾遇到三毛时已不再年轻,遗憾的是两人最终还是相互伤害,遗憾的是彷徨等待却终不见伊人归来......

    静悄悄的,我放下了书本,心情久不能平复,泪水早已不自觉地占据了我的脸庞。那在阳光照耀下似一颗颗珍珠般的泪水缘何落下,我至今没有想明白。不知是心有触动,还是忿忿不平;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三毛。

    三毛,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不知有多少人感叹过,书写过。白落梅的这本书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它让我与三毛相遇,让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字符,认识、了解了这位故人。正如作者所说:“捡尘埃装入行囊,将故事寄去天涯”,三毛虽留下了遗憾,同样的,她也留下了许多故事让我们向往,鼓励我们前行。她的一生,或寂寞、或悲苦、或甜蜜、或传奇,皆不过是世人的观点罢了,三毛她从未亲口吐露过什么,或留下证据供我们推测。这个谜一样的女子,如今想必早已在天堂与荷西相守,不再一人奔跑,一人追随......

    曾经的伟人,一代佳话与传奇,终究是一位女子在无奈中选择的结果。而如今,选择重新认知,重新接触,愿自己也能梦回前世,寻找乡愁,不做任何人的过客,只做自己生命中的那一棵树,看遍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