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雕刻青春的职业 > 第三章 浮躁03
    “怎么了,发生啥事儿了?”我看了看身旁的肖兰,用眼神示意道。

    她摇摇头,也是一脸茫然。

    周一早上,团委书记例会。我们俩到得最早,刚坐下,团委书记陪着领导走进来,两个人神态严峻、不发一言。

    团委把会议室放在食堂四楼实在不够严肃,每次开会,饥渴的肠胃都会影响大脑的思考,特别是在有人讲话异常安静的时刻,总有些肚子恶作剧似的“咕咕”叫。肚子的主人也不慌张,半开玩笑似的自我解嘲,“起来晚了,没吃早饭!”

    长此以往,团委书记索性让人事先备好早点,边吃边聊,有正事儿说正事儿,没正事儿随便交流。慢慢的,大家对周一的例会还很期待,当然不只是为了那个煎饼果子,还有维系在他们之间的一种感情,一种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今天早上却没有那么轻松。

    7点50分,各院系的团委书记陆陆续续进门,嘻嘻哈哈的有说有笑,突然他们看见坐在会议桌前的大领导,立刻敛起笑容收住声音,吐了吐舌头赶紧找位置坐下来。

    “……昨天晚上,省教育厅临时召集各高校负责人通报情况,应对‘非典’也就是sars病毒的传播,提醒各高校注意……”没有任何铺垫,见人到的差不多了,领导开始讲话。

    “……因为学校人群密集,容易造成疫情传播。下面,我先通报目前事态状况,嗯,大家不要记,用心听就行了,也不要随意扩散……”领导补充道。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在我们听来却异常严重,大家松弛的面部肌肉立刻紧张起来,有几个睡眼惺忪、呵欠连天的团委书记也在瞬间清醒,搓了搓脸正襟危坐。

    像这样的紧急会议是学生工作的常态,因为学生中的突发事件很多,即便不是学生中始发,也会在学生中造成影响。所以,每一位学生工作干部都像坐在地雷上,要随时小心突如其来的爆炸。

    看来,今天的事儿小不了!

    “……从去年11月在广东发现首个病例到现在,‘非典’已经出现流行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命名为‘sars’,目前还不能明确病原,也不能排除病毒会通过排泄物或废水传播……”

    “非典型肺炎”“sars”“冠状病毒”这些陌生的字眼从领导的通报中反复出现,因为陌生而变的神秘和恐怖。

    其实,一个多月前,新闻联播曾经播放过一则新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报告,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

    主播淡定的表情短短几秒钟一闪而过。还在春节假期的中国人被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包裹着,压根儿没人去留意它,“非典型肺炎”不就是“肺炎”吗,还能要命吗?!

    紧接着假期结束,农民工返城,学生返校。于是,病毒跟随着这支庞大的移动部队四处扩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自从北京开始有了第一个输入性病例以后,病毒加快传播速度,呈几何式增长……

    “……一方面我们要密切关注从北京实习回来的学生,请相关院系作好记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好校内学生的排查,特别是那些感冒发烧生病的学生,校医院已经设立发热门诊,凡是有发烧症状的学生都要先去发热门诊……”

    领导说完基本情况开始工作部署,大家纷纷拿起笔记录。

    忽然,他停下来,看了看角落里的我们又叮嘱道,“凡是代会的,回去要给团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汇报,要召开全系辅导员工作会,落实会议精神,对了,注意内紧外松的工作原则……”

    澎湃是系团委书记,一直都是他来开例会。可是,这学期开学不久,他因为有事外出让我帮忙代会,就顺理成章的把开会的接力棒交给了我。

    因为系团委书记有名无实,既没有岗位级别,也不多发工资。更何况团委的工作头绪多,帽子大,既要引领青年学生,做好三观教育,又要加强阵地建设,统一团员思想,还要开展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当所有的事情都是重要的,所有的事情就会变得不重要!

    所以,新人开例会倒也不足为怪。“一代新人换旧人”便成了开会的潜规则。再加上肖兰和我彼此作伴儿,于是开会的动力提高不少。

    散会了,从楼下飘来饭菜的味道,菜籽油滑过热锅升腾起黏腻而刺鼻的烟气在走廊里弥漫开来,口腔里的唾液渐渐增多,肚子也开始抗议,这种因饭菜勾起的食欲无关乎美味,只是饿了。

    刚才由病毒引起的恐惧此时因为饥饿消失的无影无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吃饱了才会考虑安全,况且,北京离东城还远着呢!

    想到这儿,大家又变得愉悦起来,吆喝着去招待餐厅吃饭。

    “吃啥?”肖兰问我。

    “去负一层吃小炒吧!”我说。

    “嗯,多要几个菜,中午果儿老师过来!”于是,我们俩朝楼下走去。

    正午的暖阳照在身上舒坦到了心里,我和肖兰站在阳台上边聊天边等果儿老师。下面的天井里是熙熙攘攘相互交错的人流,每到此刻,这里都热闹非常。有些学生背着书包去食堂打饭,有些提着盛饭的塑料袋返回宿舍,有些去地超购物,有些在嬉笑打闹,阳光下年轻的笑容无比灿烂。

    “……哎,你说有那么严重吗?”肖兰突然问道。

    “什么?什么严重?”我转过头看她。

    “上午开会说的事啊,好像挺严重的!”肖兰脸上浮现出惯有的焦虑。

    “不知道,北京离这儿远着呢!”我看了看表,“几点了?果儿老师怎么还不来!”

    正说着,“嘭嘭嘭!”有人敲门。

    “看,说曹操曹操到!来了!”肖兰答应着跑去开门,片刻她又探进头来,“找你的!”

    “导员!我,我……”冬敏站在门口,委屈的快要哭了。

    “怎么了?”一看是她,我的牢骚差点脱口而出,好在及时去掉了“你又”两个字。

    冬敏是女生中的异类,没有朋友,独来独往。因她而起的麻烦事儿尤其多,特别是在我搬来公寓之后。她来找我从不看时间,早起,午休或者吃晚饭的时候,甚至深更半夜,她都可能来敲门,只要她认为有必要。每次的事情也不大,要么和宿舍的同学吵架了,要么在自习室占的座位被抢了,要么手上出疹子了,要么……,不胜枚举。

    今天的事儿也不大,冬敏却倍感憋屈。怎么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她气呼呼地跑了一中午,饭还没吃呢!

    中午从食堂打饭回来,她一眼看到阳台上晾着的球鞋被打湿了,这是早上出门前,她特意放在阳光下的,没想到楼上晾拖把,脏水会流下来。看着白色的鞋面上一团团污渍,冬敏也不吃饭了,拎着鞋冲到楼上。

    敲了半天门,没人应,她又拎着鞋跑到食堂四楼的学生会,值班的小干事是个大一学生,一问三不知。没办法,她又折回来找导员。

    “你得帮我做主,让她们给我赔鞋,我这双球鞋买来还不到一个星期,白色的,刷不干净了……我还要去学生会告她们,没有公德……”冬敏声泪俱下。

    我说什么?我该说什么?我能说什么?

    厌烦的情绪阻碍了思考,更无法做到心平气和。

    “别哭了!”我打断她,语气有点粗暴。

    冬敏停下来,错愕地看着我。

    “多大点事儿啊,先回去吃饭,再把鞋重新刷刷……我这会儿还有事儿,回头说!”就想立刻把她打发走。

    冬敏也没纠缠,只是一边擦眼泪一边小声嘀咕,“反正我要去告她们!”

    送走冬敏,听到隔壁传来果儿老师的笑声,每每如此,我总会想到《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哈哈哈,好久没来你俩这儿了……你俩打的什么菜?好香啊……小鱼呢,她不一块儿吃吗?”果儿老师的笑很灿烂,红嘟嘟的脸蛋闪着光芒。

    “等一下,过来了!”我推开肖兰的房门。

    我们喜欢叫果儿老师,其实她不老,只比我们大一岁。因为她给柏然带过实习,柏然怎么叫,我们也照着样子跟着叫。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虽然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外貌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或许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缘故,那些貌美如花的人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但是那些并不十分漂亮,却界面柔和的人同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果儿老师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脸上的笑容,无处不在的笑容。弯弯的眉毛在笑,细细的眼睛在笑,薄薄的嘴唇也在笑,这些笑都盛在嘴角边的酒窝里,慢慢荡漾着……微笑的背后是她的热心和善良。

    大三那年,柏然去北京参加课程实习,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要不是果儿老师买了一个小电锅,一天三顿的熬粥给他吃,柏然瘦弱的小体格差一点就此交待了。

    现在,果儿又像当年照顾柏然一样照顾肖兰。

    “果儿老师,北京怎么样?听说挺严重的!”肖兰问道。

    “嗨,别提了!”果儿放下筷子,详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