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雕刻青春的职业 > 第一章 浮躁01
    “还是你们这儿好啊!看这阳光,晃得眼睛都瞎了!”柏然站在窗旁,伸了个懒腰对肖兰说。

    “本来你的眼睛就不大,瞎不瞎有所谓吗?”肖兰打趣他。

    “当然有所谓了,比如说现在,我就发现你又长个了!”柏然认真地说。

    “你看,我说你眼神不好你还不承认,我多大了我还长个?!”

    “不是,”柏然坏笑着,“我是说,你这么晒太阳,钙补得多,就能长大个,但也别太高,小心嫁不出去,哈哈哈!”

    “滚蛋!闭上你的乌鸦嘴!”肖兰嗔怪道。

    那边的聊天,这边听得一清二楚,我就知道只要这两个人碰到一块儿,一逗一捧对口相声就开始了。

    第一次见柏然还是在原来的小楼上。他大模大样地坐在肖兰的床上,斜靠着被落,一副家里人不见外的样子。熟了之后才见怪不怪,也慢慢搞清楚两人的关系。

    当男生和女生已经熟到可以不顾及自身形象的时候,多半是因为他们已经跨越了友谊和爱情,直接上升到了亲情。

    柏然在时,不要说梳洗打扮,就连那双破了洞的袜子,肖兰都懒得换。一次我们仨闲聊,肖兰坐在那儿翘着二郎腿摇着脚丫子晃着拖鞋玩,踢着踢着,突然大脚指头从袜子里钻出来。她也不避讳,拽了拽袜头,把它塞回去,过一会儿,它又冒出来,肖兰再拽再塞,如此反复了几次。

    一边的柏然实在看不过眼,故意臭她,“大兰子,好歹咱也是个高校教师,未来的研究生,你能不能注意点儿形象?!”

    “形象?在你面前吗?”肖兰笑着反击,“在你面前装淑女,那多对不起你啊!”

    两个人斗嘴,一个伶牙俐齿,一个唇枪舌剑;一个巧舌如簧,一个能言善辩。你来我往,旗鼓相当。

    我根本插不上嘴,只能坐在旁边傻笑。

    柏然这样的白面书生彻底颠覆了我对西北人的刻板印象。认识他之前,我以为生长在黄土高原的西北汉子都应该保留着游牧民族的基因,要么性格粗犷、长相彪悍,就像建立西夏王朝的李元昊,身材魁梧、坚毅凛然,黑红色的脸膛棱角分明,一打眼就是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真英物!胯下一匹骏马,骁勇善战;要么就像著名演员巍子,中国式的“国字脸”,一看就是刚强、果敢的硬汉。

    身量瘦小的柏然却是一枚文士,先不说他心思缜密,处事淡定,就论长相,眉清目秀、面庞白皙,怎么看都是江南人,再加上一副黑框眼镜,又加重了几分文气。

    柏然对别人都很和气,唯独肖兰,两个人一见面就“掐”,句句都要击中对方的要害。

    肖兰并不怯阵,只说东城大学怎么培养人才的,高中时的柏然可不是这样。那时,他个子小,坐在第一排,戴着眼镜目不斜视,上课听讲相当认真,不要说和女生耍贫嘴,就连说句话都要害羞脸红,哪像现在脸大皮厚扎一针不见血!

    这些到了柏然那儿却是另一个版本。

    “大兰子是好学生,心高气傲的从不拿正眼儿瞧我们!我们赶着跟人家搭话,人家都不理!”

    不管怎样,我却听明白了。其实上学那会儿,他们俩关系一般,交往也不深,要不是来了东大,可能彼此就是毕业照上那个模糊不清的身影而已。

    人与人之间很奇妙,最初相识时大多不会知道日后的关系会如何,是朋友还是敌人,是匆匆而过的路人甲还是心心念念的人生主角,关键还要看缘分,时间与地点也只是缘分的添加剂而已。

    柏然是肖兰在东大的依靠,别看他们平时斗嘴没正性,关键时候互相帮衬互相照顾。肖兰初入东大时的忐忑与惶恐,处处陪着小心,她要熟悉东城,熟悉东大,熟悉它的文化,熟悉在这里工作与生活的人们,熟悉了才能适应,落下脚才能再出发。

    在柏然的帮助和指点下,肖兰很从容,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嘭嘭嘭!”有人在敲隔板。

    “干什么呢,你!人家学习呢!”肖兰的声音。

    “学啥啊,文武之道贵在一张一弛,小鱼,歇会儿,过来聊天吧!”柏然朝我这边喊道。

    我放下书,推开肖兰的房门。

    “赫焱呢?给赫焱打电话!好长时间没和你们三个在一块儿胡谝了!”柏然说。

    “哎,你想念的人还真多!”肖兰撇了撇嘴。

    赫焱哪有时间,她在忙着搬家。

    小楼那边,大家都在忙着整理东西。学生处催了几次,新公寓也已经腾空,等着他们搬过去。大家都是同一年入职,只能按照生日大小排列顺序。其实,也没有什么可选的,房子大小一样,就是朝向不同,他们照顾了敖亚和高昂,给他们留了紧挨着的两间。

    赫焱本来也分到了一间,还没拿到钥匙就被处长叫到了办公室。

    “谈恋爱了吗?”话一出口,处长有些后悔,自己都被唐突的问题吓了一跳。他是吸取上次的经验,单刀直入。

    “没,没有!”赫焱不解其意,下意识地回道。

    “嗯,那好,你搬到女生公寓吧!处里商量过了,你是搞心理的,入住公寓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就这样,她被划到本该敖亚入住的那间宿舍。赫焱倒也无所谓,反正一个人住哪儿都是住。东西也简单,打包装箱找上几个人最多两趟就搞定。

    大副可就没这么简单了。因为搬家,大副和木槿又是冷战又是热战。结婚不到一年,乱七八糟的东西真不少,锅碗瓢盆零零碎碎装了好几箱。还有木槿那些衣服,有些自从上海回来就放在箱子里,连挂出来的机会都没有。让人生气的是,木槿还要买,似乎买的兴趣已经远远大于了穿。每个月,大副七百多元的工资用来养家不免捉襟见肘。俗话说,一个家男人是搂钱的耙子,女人是存钱的匣子,他的匣子变成了漏勺,你说他能不急嘛!

    木槿实在不算是持家的女人。双子座的女生天然存在截然相反的性格,内心热情似火表面冰冷如水。虽然她和大副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婚后的生活幸福而美好,可是,总有一丝半缕的东西会时不时摇动那颗飘着的心,让她没法踏实,没法安定。在这间不足二十平方的宿舍里油盐酱醋的味道掩盖不住记忆中上海的喧嚣和繁华,她觉得自己应该属于那儿。她不想上班,不想用朝九晚五的生活将自己套牢,她喜欢逛街,喜欢那些时尚的衣服,穿在身上站在镜子前,她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同一。

    木槿的美好幻想在大副看来就是神经质,你说,他们能不吵架吗?!大副要过的是踏实的生活,哪怕只是一碗包谷榛子粥,一盘凉调萝卜丝,那也是无比美味。

    和大副家里一箱箱的衣服相比,向晨的箱子里全是书,他还在继续把书从书架上搬下来放进另一个箱子里,码齐抚平。据说,搞法律的人最聪明,因为法律是调整社会的工具,是分配资源的武器。所以,他们思维严谨,理性锐利。只是,从目前来看,他们的聪明还没有用武之地。

    书架上摆着一张大学宿舍合影,那时的向晨不胖,头大的有些突兀,额头宽阔,眉骨高耸,目光如炬,一脸的意气风发。青春年少时,无所谓愁苦,更不知道畏难,颇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毕业后进入社会才知道,现实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窘迫。

    照片上的同学有的上了政法的研究生,有的进了法院做书记员,有的虽然拿上了律师证却闲的无所事事……两年多,大家还在底层奋斗着,虽然岗位不同,境遇却相似。

    就在他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艰难跋涉时,向晨却准备放弃了。去年,他因为英语成绩,没考上政法的研究生,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转向本系。跨专业读研意味着他永远放弃了法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意味着他已经选择留在这里,留在规划院。

    现实彻底打败了理想。

    向晨把一些专业工具书放到书箱下层,也许这辈子都用不上了。忽然,一封信从书页里掉出来。信皮上苍劲有力的钢笔字一下子让他想起那个学生,那个因考试作弊被劝退的学生。

    那天的考试,他去的很及时,没有给他们作案机会,可以说是“犯罪中止”,只可惜中止的原因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更何况,前期他们做了充分准备,不处理也不行。

    最后,那个挑头的学生一人扛下了。向晨也很无奈,没想到,一年后却收到他的来信。

    “导员,我知道错了……本来,我没脸回家,想当年我来上学时,全村老少都来送行,我是我们村唯一一个大学生,全家人腰杆都硬气……所以,我不敢回去,我想到外面打工,可我大不让,他说,村里娃没那么多臭毛病,哪儿摔的就在哪儿爬起来,拍拍土从头再来……这一年,我和我大一块儿出工,刨地、下苦,身体累了,精神头却足了。我也想了很多,我打算考回去,还考规划专业,也许不能给你当学生,但我一定会去看你!……导员,我很庆幸,我犯下的错误还有改过的机会,你说是不!……”

    年轻嘛,一切皆有可能!向晨把信夹到日记本里,小心收好。

    “柏然,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转成教师?”我问。

    “你们就是教师啊,辅导员不都是思政教师吗!”柏然笑了。

    “不是,我说的是专业教师!”

    “很简单啊,我把你从这边,行政人员的库里一拨,你就到那边的教师库里了!”柏然夸张地大手一挥。

    “这么简单?!”我说。

    “别听他的!”肖兰瞥了柏然一眼,“他以为自己是谁啊!对了,最近怎么没见果儿老师?”

    “她带学生去北京实习了!”柏然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