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大藏家 > 第6章 去县城碰运气

第6章 去县城碰运气

 热门推荐:
    当赵红旗终于平静了心情,这才返回了那虽然破旧,但是却充满了温馨的家中。

    不出意外,当父母见到赵红旗精心熬制的鱼汤的时候,二老在震惊的同时,都免不了一阵欣慰。

    “铁蛋长大了,知道心疼爹娘了!”

    父亲赵有田毫不掩饰自己眼中的爱意,看着地锅中因为熬的时间长而白浓的鱼汤,脸上丝毫没有连日来的操劳反而是笑意满满道。

    母亲王秀莲则是要感性许多,以至于在自己的男人和儿子面前忍不住地抹起了眼泪。

    “嘿嘿,爹,娘,我现在可不是小孩子了,你们放心,我以后肯定好好地孝顺你们!”

    看到双亲脸上因为长期吃粗粮甚至是吃野菜、观音土而变得“菜色”的脸颊,赵红旗不禁心头一酸,连忙保证道。

    “好啊!好啊!”

    父亲赵有田听到儿子突如其来的表白,高兴感慨之余竟还有些害羞,连连搓手道。

    “哎呀,我差点忘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红旗一拍额头,赶忙道:“爹娘,我昨天下午跟黑猴他们去抓鱼,抓了不少,跟代销点的李婶儿换了点细粮,我们吃了吧?”

    “啥?细粮?!”

    听到这话,二老皆是一惊,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赵红旗,几乎是不约而同的说道:“我的傻儿子啊!你换细粮干啥?你咋不换点粗粮啊!”

    在二老的思维中,无论是细粮还是粗粮,最重要的是要填饱肚子,在这一点上,很显然,他们更倾向于把鱼换成粗粮。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细粮,什么是粗粮:首先,这两个名词诞生于饥饿的年代,是农村人羡慕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而用起来的。我们知道,在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想要买粮食,是需要粮票的,不过因为粮食紧张,国家拿一些高产低端作物充当供给,所以也就有了粗粮和细粮之分。细粮泛指大米、白面,粗粮则包括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等。

    说实话,在农村,粗粮才是主流,即便是如在代销点里面上班的李凤云,其实一个月也吃不了几次细粮,昨晚上她吃白面馒头也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要知道,从吃饱饭的角度来考虑,同样的价格,如果说可以买到半斤细粮,那也许就能够买到两斤甚至更多的粗粮!

    至于我们现代人所提倡的营养之类的,根本就不在那一代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娘,反正那些东西都是我在河沟里面抓的,又不值什么钱,我们今天就奢侈一回,吃一次白面馒头咋样?”

    赵红旗听到父母的唠叨,也没有进行反驳,只是嘿嘿一笑道。

    “你还想吃白面馒头?想得美!”

    母亲王秀莲白了他一眼,然后继续说道,“赶紧把细粮拿来啊!”

    赵红旗连忙起身,回到堂屋中,将细粮(其实也就是小麦磨得白面)递给了母亲。

    王秀莲根本想都没有想,直接倒在了装着大约有五六斤左右玉米面(黄面)的缸里面,然后用瓢在里面搅拌了一会儿,这才小心翼翼地又挖了一瓢子掺杂着白面与黄面的面粉,放在了和面的盆子里面道:“今天吃锅饼!”

    说完,她便不由分说地开始和面,然后把面调好凝稠度之后,贴在了还未熄火的地锅上……

    对于此,赵红旗只能是暗自苦笑。

    从理智上来说,他觉得母亲所做的决定非常正确;但是从情感上来说,自己的母亲刚刚出院,正是急需营养的时候,他是非常不愿意将那些细粮与玉米面掺在一起的。

    不过现在,无论他愿意与否,都已经造成了既定的事实……

    “早知道就应该吧那些白面蒸成馒头!”

    看着那些贴在地锅上的馒头,赵红旗在心中当真是懊恼不已。

    同时,他也下定了一个决心……

    不大一会儿,锅饼熟了,一家三口就着鱼汤,草草地吃完了早饭。

    赵红旗跟父母说了一声之后,再次来到了村里的河沟中。

    他可是没有忘记昨晚上与李凤云的约定。

    所以,此时虽然天气比较凉,但是他依旧没有犹豫,三下五除二地脱下了长裤,毅然地跳进了河沟中。

    晚秋清早的河水可是相当冷冽,瞬间让他打了一个机灵。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害怕自己今天摸不到鱼,他还真不愿意就跳进去。

    要知道,鱼儿或者泥鳅,对赵红旗一家来说是为数不多的肉食,对村里面其他人家同样是如此,所以河沟中本来就不多的宝贝俨然都成为了村里面大多数人觊觎的对象。

    赵红旗昨天之所以能够获得那么多的泥鳅和鱼,本就是撞了大运,他昨天的运气不错,今天可就说不定了,所以为了保证能够兑现自己的诺言,他只得不顾冰冷了。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早下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决定今天带着昨晚上的那件铜牛镇尺去一趟县城。

    虽然在他的内心中很不愿意把昨晚上侥幸得到的第一件还算值点钱的古董出手,但是没有办法,他和他的家人需要吃饭。

    他喜欢收藏,但是与单纯的收藏比起来,他更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健健康康。

    赵红旗现在虽然是个孩子,但是他却有着一颗成熟的心,他知道理想是建立在现实之上的现实。

    也许是他的运气再次爆棚,也许是鱼儿也没有想到在这大清早的就有人会下水捕捉他们,所以不大一会儿,赵红旗就抓到了两条鱼。

    见到自己这么容易就完成了既定目标,赵红旗自然有些不甘心,所以他又用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又抓了三条,这才穿上衣服回家。

    “铁蛋,你竟然抓了这么多鱼!”

    “铁蛋,你个小兔崽子竟然抓了这么多鱼,你还让不让我们抓了啊!”

    “……”

    一路上,不少为了能多挣几个工分就早早地在生产队里面干活的邻居都看到了收获颇丰的赵红旗,不由得有些眼红,甚至有一些人都萌生了大清早去抓鱼的想法。

    不过多年来吃大锅饭的政策让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当他们一想到河水冷冽的时候,也都渐渐地打了退堂鼓……

    当赵红旗回到了家,父母都已经出工去了,他便把多余的鱼放在了盆子里面,然后回到屋里,拿起昨晚上清洗好了的镇尺和送给李凤云的两条鱼,锁上门离开了。

    “希望能碰到一个识货的人吧!”

    前进的路上,赵红旗暗暗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