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陌生的恐惧 > 第一章 寻梦 1
    1

    一九八五年的盛夏,十七岁的果兴军终于结束了令他讨厌过的,也令他获得过无限快乐的学生时代,踏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从此,他开始了人生路途中最艰苦卓绝的近三十年的打拼……

    刚刚离开学校,还没有完全习惯这种无限期的放假,永远没有开学那一天的日子。

    暑假里,尽管已经知道自己这点考分是不能升入高中的,可内心也还是对开学抱着一点希望。只要开学就又会放下手中的锄头,背上书包去听那些很令人讨厌的课,还可以在操场上与同学们尽情的奔跑开心的玩耍。其实,现在的果兴军已经不觉得听课是件令人讨厌的事了,而且还觉得听课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喜欢听的课可以尽心的去听,不喜欢听的课可以把喜欢的小说放在书桌下边去尽情的看,也可以借助去厕所的机会跑到学校后边的沙坑里与同样不喜欢听课的同学一起做各种有意思的游戏。一旦挨到假期,那就可以全心全意的去玩了,那是人生最美最快活的日子。而今没有了听课机会后,剩下的就只能是无穷无尽的奔波在田野上,奔波于家与田野之间,奔波于场院与田野和家之间的永远忙不完的农活。从此,不再有开学的时候,不再有用写作业逃避劳动的理由,生活里将永远失去那种对开学和放假的期盼。有的尽是些闲杂的或不闲杂的农活。有些农活是轻松的,但,更多的农活是辛苦的。总之,庄稼院里有着永远都干不完的活,只要生活在这里就一定有做不完的活。

    美好的学生时代已经过去,除了在梦里还能与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游戏外,这个世界上已经再也找不到一个像学校这样充满快乐的场所了。

    一个累的筋疲力尽的夜晚,果兴军离开了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漫无目的的向前走,起初是没有阳光的黑夜,路是坎坷的,走起来很费劲。后来就有了阳光,也走上了一条笔直的很平坦的路。这条路是通往城里的路,是向东的,因为,他是迎着早晨的阳光走的。那路是水泥铺成的,灰色的路面在灿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他在这条路上走了好久,这路很奇怪,前边是阳光的,身后却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于是,他迎着阳光走,只知道那是东边。没有理由,也没有目的,只是走。没多时,他在路的尽头看见了一个大城市,一个比县城还大的大城市。

    他走进了城市里的煤矿,在煤矿他见到了同村的耿老三。

    耿老三的确是个大款,腰缠万贯的大款。在这里,耿老三告诉他:“只要你留在这里,将来你就是大款,你就会有出息。因为,这里就是专门为农村培养大款的地方,缔造大款的摇篮。”他信了,于是,他留了下来。在这里,他看到了高楼大厦,看到了饭馆.电影院,在这里他看到了无数个大款天天都在吃饺子喝汽水……

    “小军子,快起来,吃完饭跟你爹打毛嗑(葵花)丫子去。”美梦被老妈的叫喊声惊醒。

    睡眼朦胧的果兴军懒懒的伸了个懒腰,努力的睁开睡眼,瞧一眼桌子上的小闹表。四点四十分。这么早,实在是太早了。看看窗外,太阳还没有露头,索性再一次躺下身子迷愣一会儿。

    妈妈几次过来催他,才从被窝里爬出来走向饭桌。

    一天里,果兴军无精打采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将葵花秧子拽弯,将葵花头下边夹在一些大叶子和杆儿之间的小葵花头都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在下一颗有小葵花头的秧子下停下来重复刚才的动作……

    太阳升起来后,天气变得很热,也很闷。这样闷热的天气葵花地里像是个大蒸笼,淹没在葵花地里的人大汗淋漓喘不过气来。果兴军脱下上衣,立刻将闷在衣服里的热量散发出去,感觉轻松了许多。可是,没过多久,他后悔了。葵花杆儿上,大片大片的叶子上,葵花的头上,全都是细细的密密麻麻的小毛毛刺,那毛毛刺贴到人的手上,身上,立刻让人感觉到无法忍受的即痛又痒,那滋味是无法摆脱的,也是无法忍受的。

    父亲和姐姐干活的速度是极快的,他们一次要掰三条垄的葵花丫子,到头后又返回来了,在地中间的位置遇到了正在想方设法去除毛毛刺的果兴军。(果兴军每次只掰两条垄)

    “干啥呢?还能干点啥不?两条垄还这样慢,不好好学习,干活还不行,你想咋的?快点!别磨磨蹭蹭的!”老父亲恶狠狠的喝斥道。

    父亲走在垄沟里的脚步仍然是轻盈的,很快就消失在他的身后。只是,姐姐的脚步慢了下来,被父亲远远的仍在了后边。

    他该加紧干活了,取回上衣穿在身上,一路小跑似的向前走着,遇到秧子上有丫子的就停下来迅速的将丫子掰下来。心情紧张了,身上那种痛痒也就减轻了,干活的速度也就快了许多,与父亲和姐姐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小了。他发现,挨着姐姐的那条垄上的葵花丫子几乎被姐姐掰完了。只掰一条垄,这活就好干多了,他甚至可以一路小跑的向前追赶父亲和姐姐。尽管如此,在父亲返回来与他交汇时,还是挨了父亲的骂。

    “你小子想咋的?拿两条垄还有打不净的丫子,唬咙谁呢?你还能干点啥不?好好的!再打不净晚上就别吃饭了!”老父亲再一次怒斥了他。看得出,这次父亲是急眼了。

    “嗯!……”果兴军答应着,继续努力的在左右两条垄的葵花秧子上寻找带丫子的,脚下的速度却慢了下来。

    一天里,果兴军的眼前总会出现昨晚梦里的情景,他认为这梦是真的,东边的确有个大城市里有煤矿,那里确实有许多大款,像耿老三那样的大款。

    耿老三的确是大款,老耿家住的是村里最大最亮堂的房子,是瓦房,比村长家的瓦房还大的大瓦房。尽管他家没有电视机,可他们却拥有一台能种地的四轮车,这也是村里独一无二的。

    这天夜里,他又在梦里走进了那个大城市,那是个很美的城市。街道的两边开满了各种鲜花,鲜花后边是一排排的饭馆,饭馆里飘出了沁人肺腑的香味儿。那香味就和乡政府旁边的供销饭店里飘出来的一样,让人闻了直淌口水。这次,他跟在耿老三的身后用铁锹挖煤。这活不累,甚至,比打葵花丫子还要简单。只用力一挖,煤就出来了,钱就到手了。到手的钱全都是十元面值的大团结,一张挨一张,数都数不过来……

    以后的日子里,果兴军经常在梦里走进那个有煤矿的大城市。做梦是他目前最渴望的事,如果哪天没做到这个梦,他会在第二天很伤心,像是被亲人抛弃了的心情。终于有一天,他相信了这梦是真的,他应该去实现这个梦。

    他的表哥周老四告诉他,如果一个人连续做了三次同样的梦,那梦就是真的。他信了。他很想走出这个贫瘠的小村子,走进那个美丽的,能让自己成为大款的城市。

    “我想去台河煤矿挖煤,耿老三说挖煤能赚好多钱。”果兴军被母亲拒绝后又来找父亲试探口风。

    “不行!那活不是人干的。东屯老周头儿的小儿子前几天在煤矿下井的时候摔死了,他家已经死哥俩了,都是在煤矿死的。你有几条命敢去那儿嘚瑟?呆在家里种地,过几年和小花……给你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再说了,咱家的日子咋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村里比咱家日子好的有几个?还不知足,放好日子不过,到处得瑟啥?……”老父亲提到的小花是果兴军邻居家的女孩,是个矮个子,他不喜欢她。父亲的话没有说完,果兴军已经摔门出去。

    的确,果家在村里的确是个“富农”。六年前家里买了村里的第一台春雷牌收音机,打那以后,每到晚上家里就变成了左邻右舍的据点,大家坐在一起听小说,听新闻,听戏曲,谈古论今打发农闲的时光。两年前,老父亲又从城里买回了村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耿三家和村长家也没有)。自打有了这台电视机,家里就变成了电影院,每到晚上大人小孩聚集到这里,人山人海,炕上,地下,窗台上,墙头上,到处都是看电视的人,直到电视屏幕上打出再见后,电视屏幕变成了哗哗响的黑白亮点时,人们才恋恋不舍的散去。总之,果家的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等都是村里的第一,可见果家的生活状况在当时的农村属于上等中的上等。

    夜深了,这是个无风的夜晚,果兴军一个人走出村子,漫步在济沁河边。河边的草丛里,水塘边,蛙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呱呱的冲击着寂静的夜晚。

    这是个有半月的夜晚,灰暗的月光下,远处的山林灰蒙蒙的模糊不清,透过月光只能看到山的轮廓。

    大河两边的沙滩偶尔一两株不很茂盛的老柳树,在月光下显得没有一点朝气,将夜点缀的死气沉沉。

    站在沙滩上,远眺灰蒙蒙的山岭,遐想着好多好多山的那一边的大城市,现在的城市里肯定是灯红酒绿一派繁忙的夜生活景象。

    他想起了分别已久的同学们,不知道他们此时都在做什么。肯定有些人已经走进了高中,走进高中的同学肯定就有了新的同学,也就会继续那种有时期盼开学又有时会期盼放假的日子。而像自己一样留在家里失去了开学机会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人肯定就是五花八门的,做什么的都有了。

    金明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他肯定考进重点高中了。小东不如金明,他应该能进普通高中。二军子学习不好,可这小子天生的腿快,县运会时就被县体校招走了。这些人现在都在做什么呢?将来会怎么样呢?

    想到自己的明天,想到自己的前途,心情立刻沉了下来。

    留在家里种地?一年四季走在地垄沟里,不是抡动锄头就是挥舞镰刀,再不就是在灰土暴尘的场院里敲打葵花头或是赶着老牛压豆子,这些可都是他最不喜欢的劳动。吃饺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的农民生活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想要的。他下定决心走出这个贫瘠的村子,到外边的世界去闯一闯,到他梦里的城市去闯一闯。

    经过半个晚上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有了新的打算------骗!

    “爹,我去台河,不进煤矿行不?”果兴军对父亲撒了谎。

    “啥?去台河不进煤矿?那你能干啥?我不信!别瞎想了,老实儿的在家呆着!想出去,等你长大了再说。”老父亲对这个刚满十七岁的少年并不放心。

    “我想好了,就在台河市里卖冰棍儿,也总比在家种地强。再说,我也不愿意种地!地我肯定是不种,你看着办吧!”果兴军翘起了嘴巴,蹲在地上一声不吭了。

    “哪儿都别去,老实儿的呆在家里,不爱种地就把商店给你,想卖冰棍就到乡里去卖,再提出去的事,我揍你!滚!帮你姐看店去。”老父亲厉声喝道。当时果家在村子里开了个小食杂店,屯子小,食杂店销量不大,生意也就是马马虎虎。

    果兴军的老父亲特别勤劳,种地也肯下本钱,往地里下肥是从不吝啬的,总要比别人家下的多。别人家的地铲过两遍就挂锄(把锄头挂起来,结束农活的意思。)了,可他家的地总是要比别人家多铲一遍。尽管地里已经没什么草了,也还是要铲的。这也许就是他家的地总比别人家的地产量高的原因吧。也正因如此,他家的农活总比别人家多,呆在这样的家庭里就会很累。

    有很多时候,果兴军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电视机,也有没完没了的农活的家庭是很痛苦的。

    于是,他决心离开这里去寻找梦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