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九百七十四章我不嫁
    “你要是嫁入了秦家,那咱们家便和秦家成了姻亲。秦济平是皇上的肱股之臣,顾虑到他,皇上也不会轻易对咱们家下手。”

    李左相说着这话,再次叹息:“妙言,你身为我李家的女儿,就得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倘若父亲真的想结这门姻亲的话,不是还有三妹妹和五妹妹?”李妙言不为所动。

    “你三妹妹是庶出,五妹妹今年才十三岁,如何能嫁?”李左相深深皱眉。

    秦府那样的门第,若是他把一个庶女嫁过去,只怕亲家结不成,反而要成仇家。

    再说了,一个庶女,不管是秦府还是皇上那边,都不大可能会顾忌。

    “那父亲再另想办法吧。”任凭李左相苦口婆心,李妙言仍然不肯答应。

    “妙言!”李左相又喊住了她,“秦将军并不比淮安王差多少,你当时能答应父亲嫁给淮安王,为何现在不能嫁给秦将军?”

    李妙言低头,蹙眉咬唇。

    李左相以为她这是动摇了,却不料,事实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样。

    李妙言抬头看着他,说道:“我当时答应嫁给淮安王,那是因为我知道,淮安王他不可能会答应娶我。”

    也就是说,她当日之所以答应,只不过是因为不想违逆了父亲的意思、惹了他不高兴罢了。

    “你,你这是——”李左相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才好。

    李妙言也没再听他说下去。

    “父亲还是另想办法吧,反正我是不会嫁的。”李妙言说完这话,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心中自有一片白月光,又怎么会另嫁他人?

    李左相又气又无奈,兀自焦灼了一会儿,就去了夫人的房中,让她好好劝一劝李妙言。

    李夫人愁眉不展:“秦府倒的确是个好去处,妙言若是嫁过去,自然再好不过。可女儿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她要是说了不嫁,那只怕很难动摇了。”

    “所以让你去好好劝劝她!”李左相气急败坏。

    李夫人不敢再多说别的话,只得答应了下来:“好,我尽力一试。”

    李妙言也没吃晚饭,在房中静坐了一会儿,忽然吩咐了婢女一声,让她去库房把那块香木拿来。

    此刻,宋锦元因为公事繁多,才刚刚回到家。

    “听说你出去了,去哪了?”宋锦元问道。

    豆花如实相告:“去了梅府,与柔儿闲聊了一会儿。”

    宋锦元却担忧:“你近日身上不大好,还是少出去走动吧。”

    豆花现在怀着身孕,大夫又说她虚弱,要是万一出了什么事,那该如何是好?

    豆花笑着回道:“我现在都已经好了,这几日按时吃药,吃的好睡的也好,感觉身上都是劲。要是不让我出去的话,倒还觉的难受。”

    “再说了,多走动走动,将来生产的时候,也能更顺畅。”

    宋锦元说不过她,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你猜,我从梅府回来的路上遇见谁了?”豆花兴致勃勃地问他。

    “遇见了谁?”宋锦元笑问。

    豆花也没再执意让他去猜,而是直接告诉了他:“秦济平。”

    宋锦元微微蹙眉,豆花怎就偏偏遇上他了?

    是偶然遇上的?还是有意为之?

    宋锦元正思忖着,就又听豆花说道:“他也没说什么话,倒是我,还责怪了他。”

    当初宋锦元就和她说了,让她不要因为秦济平打他的事而去和他理论。豆花当时被劝住了,可今日见到他,心里仍然气不过,便说了几句。

    其实那时宋锦元不想让豆花去和秦济平理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让豆花去见他。

    豆花见他对这件事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就转移了话题,与他说起了上午海平伯夫人来过的事。

    “海平伯夫人过来了,还带着江如花一起,偏偏老太太也过来了。”豆花一边说一边笑。

    宋锦元只看她这样子,就能猜测的到,当时豆花肯定十分畅快。

    “江如花在海平伯夫人跟前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豆花又笑着说道,“还是海平伯夫人比较厉害,我和她一比,段位太低了。”

    宋锦元闻言轻笑:“你也不需要这样的本事。”

    要是有那种事,他早就替她解决了。

    豆花心情十分不错,晚饭也吃了不少。宋锦元见她真的好了,便也放下了心。

    次日清晨,秦府,秦济平才要出去,忽然被秦老夫人给喊住了。

    “你要去哪?”秦老夫人站在廊檐下,扶着丫头的手,向他问道。

    “我去校场。”秦济平应声回答。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校场练兵,无论刮风下雨,从不停歇。

    秦老夫人想了想,又说:“那你早去早回,我有事要和你说。”

    秦济平答应了一声,拿上配剑,跨上马疾驰而去。

    看着他走了,秦老夫人又去了佛堂。

    她念了一会儿经,忽然见身边的嬷嬷进了来,小声与她说道:“老夫人,李小姐来了。”

    “哪个李小姐?”秦老夫人手上动作不停,一边敲着木鱼,一边问道。

    “李左相家的小姐。”嬷嬷解释。

    这下,秦老夫人明白了。

    她手上仍然在敲着木鱼,并没有停下来,吩咐那嬷嬷说道:“请李小姐到我房里去吧。”

    李小姐是女眷,又是个小姑娘,没必要在花厅里见她。

    嬷嬷应了一声“是”,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李妙言被带进了秦老夫人的房中,嬷嬷嘱咐她在此稍等片刻,老夫人很快就来。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过后,秦老夫人便过来了。

    李妙言见她进来了,赶忙起身迎出去向她行礼。

    “请老太君安,愿老太君福泽绵延,松鹤齐寿。”

    见她乖巧大方,说的话也漂亮,秦老夫人不禁欢喜。

    “好孩子,快快起来。”她回道,又招手让她起来。

    她以前并没怎么留意过李妙言,只是听人说是个极好的姑娘。此时仔细一看,见她模样周正,美而不艳。身上穿着水蓝色的素缎衫子,酡颜的绣花百迭裙,发上只簪着一根雪白的玉簪,整个人看上去素雅清淡,极让她舒心。

    李妙言站在那里,姣好的面上带着恬淡的微笑。她微微颔首,大方得体,举止优雅从容。

    “早就想来拜见老太君了,又害怕老太君会不欢喜,昨儿听父亲说老太君允准了,我这才敢过来。”李妙言柔润的声音向秦老夫人说道。

    秦老夫人笑了笑,应声:“难得你有这份心了。”

    她说着这话,便拉着李妙言在自己身边坐了下来。

    人人都说李小姐是个极好的姑娘,她今日一见,觉的好像确实名不虚传。

    然而她也不是那等只看一眼就会给人定性的人,这位李小姐到底怎样,还有待往后再观察。她表面上看上去是不错,也会做人做事,就是不知,品性如何。

    “我这老婆子近些年吃斋念佛,早就不问世事许久了,亏得你还能记得我,还能心里记挂着我。”秦老夫人笑着说道。

    李妙言回应:“老太君德高望重,别说在这上京城了,就是在咱们整个大宁国,都要被人人尊重的。我记挂着老太君,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秦老夫人又笑了起来,心想这丫头果然会说话。

    自从她吃斋礼佛以来,那颗心也跟着平静了下来。心一旦平静了,就能看明白许多以前不能明白的人和事。

    “我还给老太君带来了一件小礼。”李妙言说着这话,从婢女手中接过了一个造型质朴的绿檀木刻花盒子,放在了秦老夫人的眼前,再将之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