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七百四十二章亲人相见
    听到她如此说,再看她面上神态,豆花心里便有了数。梅七小姐,定然是喜欢徐晏的。

    “刘姐姐,你再给我多说一说王爷吧。”梅七小姐拉住了豆花的胳膊,央求道。

    豆花微微蹙眉:“他这个人吧,也没什么好说的。他惯爱沉默,话语不多,你和他说十句,他能回应你八句就算是不错了。不过他心细,你说的,他都听进去了。”

    豆花仔细回忆,想找出一些值得说道的往事。然而想了想,却发觉她所记得的关于徐晏的往事,全都是悲伤沉郁的。想到这些,她不禁心中又是一痛。原来,他竟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的磨难。

    只是她知道的就有这么多,再加上她所不知道的,又能有多少?

    “还有呢?”梅七小姐又追问。

    豆花向她笑了笑,接着说道:“他弹琴很好,我从没听过谁弹琴比他更好了。”

    她只听过徐晏一个人弹琴,但无需对比,她就知道他弹的极好,能让她深深沉醉进去的那种好。

    “我擅长作画。”梅七小姐顺着她的话说了一句。

    “那正好。”豆花笑着回道。

    两人各怀心思,欢欢喜喜地交谈着,直到暮色时分,梅七小姐这才走了。

    夜晚寂寥,宋锦元又不在。晚饭过后,豆花难免觉的孤独。她又想起了宋锦元,也不知道现在他走到哪里了,有没有日夜赶路?

    “姑娘,不早了,快些睡吧。”小叶见她房中的灯还亮着,便进来劝了一声。

    “嗯”,豆花回应,随后便起身,上了床。

    可豆花还是睡不着,心里的担忧一层又一层。

    现在入了秋天气凉了,他带的衣裳够不够?夜晚凉不凉?他会不会车马劳顿病倒了?他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会不会给她写信?

    长夜漫漫,在她的担忧和清浅睡眠中安然过去。

    次日,豆花哪里都没去,就在家里练习女红。

    她打算做一件厚实的斗篷,等到宋锦元回来,正好能用的上。

    他现在已经走入仕途,听说回来以后可能还要升官,那她总不能让他日日穿着缝的歪歪扭扭的衣裳。

    练习了一会儿,豆花抬头看看外面,又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小叶看了看更漏,回应:“姑娘,快到午时了。”

    豆花答应了一声,心想快到午时了,这一天又过去一半了。

    这会儿吃午饭还早,豆花便打算等会儿再吃。

    然而她才低下头继续练习,忽然见小云进来了,与她说道:“姑娘,外头来了两个人,说是你娘和你姐姐。”

    “啊?”豆花满面诧异,惊讶问道。

    她娘和她姐姐不是在新安府?怎的出现在了京城?

    难不成,是她们来了?

    豆花心中一喜,赶忙扔下了手中的东西,脚步匆匆地跑了出去。

    她走到门口一看,见正等在门口,不是赵氏和豆苗还有谁?

    “娘,豆苗!”豆花呼喊一声,飞快地向着她们跑了过去。

    她前几日还在想,马上就要到中秋了,也不知道今年家里面是怎么过的。却万万不曾料到,娘和豆苗竟然来京城找她了。

    虽说她离开家不过也才几个月,然而此刻,在这千里迢迢外的京城见到亲人,心里顿时满是喜悦与动容。鼻头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

    她跑过去,扑入了赵氏的怀里。

    赵氏也抱住了她,一边笑,一边说道:“都是大姑娘了,咋还哭鼻子?也不怕人笑话。”

    豆花抽噎一声,从她怀里离开,一边笑,一边抹着脸上的泪水。

    “行了,哭什么哭?丢不丢人。”豆苗看着她,笑嗔。

    豆花轻哼,又问:“你们怎么来了?”

    赵氏回道:“这不是记挂着你不能回家过中秋,我就和豆苗来了。”

    “那家里——”豆花微微蹙眉。

    她知道的,娘最是恋家,最放心不下家里的孩子。因此这些年,很少出来走动。就连前些年她和豆苗在新安的时候,她都不曾去过。

    赵氏笑言:“有你爹看着良子和拴子就行了。”

    最小的拴子今年都九岁了,个子又长的高,俨然一个半大小子,有什么好担心的?

    家里的孩子都大了,也不怎么需要她了,赵氏又记挂着远在京城的豆花,心里始终放不下,所以便和豆苗一起来了。

    “你现在做了官夫人果然就是不一样了啊,想见你一面都难了。”豆苗又打趣说道。

    豆花轻瞥她一眼:“就你话多。”

    赵氏见她们姐妹两个一见面就斗嘴,不禁无奈地笑了笑。

    “快进来吧。”豆花说着这话,便让赵氏和豆苗进了家里,又吩咐了小厮把马车赶进来。

    “我瞧着你怎么瘦了?”赵氏打量着豆花,担忧着说道。难道还是因为那件事?豆花在这里过的不好?

    倘若豆花真的在这里过的不好,那她就带她回家去。

    豆花摇摇头:“没有啊,我倒是觉的自己还胖了呢。”

    再反观赵氏,她看上去倒是虚弱憔悴了不少。

    “娘为了来见你,可当真是吃够了苦头了。”豆苗向豆花说道,“这一路上晕车晕的厉害,饭也吃不下几口。”

    “那我让人请个大夫来给你瞧瞧。”豆花一边向赵氏说着,一边为她倒了一杯茶。

    赵氏摇头:“不用了,都是晕车给闹的,现在都好了。”

    “那你好好休息休息。”豆花劝慰她说道。

    “锦元呢?”赵氏忽然想起还没见到宋锦元,便看向豆花问。

    “当值去了?”正在四处参观的豆苗也紧跟着问了一句。

    豆花摇头:“没有,他去匈国了。”

    “去哪?”赵氏惊讶又疑惑。

    她没听说过匈国,也不知道匈国在哪里,不过听起来,像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锦元怎么去那里了?

    “具体怎样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听说好像匈国占了咱们一座城,皇上就派了锦元前去和谈。”豆花解释说道。

    “为啥让锦元去?”赵氏心里糊涂着,这种大事,怎就交给了宋锦元这种年纪轻轻的小官?

    “皇上很器重他?”豆苗也皱眉问。

    豆花见她如此神色,便知道她这是在担忧她。

    豆苗必然以为,宋锦元才入仕途就被皇上如此器重,肯定是因为玲珑公主的关系。

    于是,豆花便笑着解释:“皇上让锦元去和谈,想要把玲珑公主嫁去匈国和亲。”

    豆苗顿时瞪大了一双眼睛:“就是非要嫁给宋锦元的那个公主?”

    豆花点点头。

    赵氏听她这话,起初不解,但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那锦元不用娶公主了?”赵氏拉着她问。

    豆花点头,笑着回道:“是啊,不用了。”

    赵氏得到了她肯定的回话,脸上的欢喜之色溢于言表,立即合上双手开始念“阿弥陀佛”“谢谢老天爷”之类的话。

    这几个月以来,她担心也就担心的这件事,就害怕这事儿过不去,豆花还是不能和锦元在一起。毕竟,那可是皇上和公主啊,谁能抗的过他们?

    如今听说事情都解决了,公主要去和亲了,赵氏自然高兴万分。心里一直装着的那块大石头,也总算是放下了。

    “那你们这回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豆苗向她走了过去,笑着说道,她也由衷地为豆花和宋锦元感到高兴。

    豆花但笑不语,又听赵氏说道:“这么说来,倒还是要谢谢匈国了。”

    听闻此言,豆花立即制止了她:“娘,这话咱自己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不能出去说。”

    赵氏点头:“娘知道。”

    话音落下,她又皱眉:“只是,这种危险的事儿,咋就让锦元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