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六百八十四章等待出嫁
    吃不到糖葫芦,粉衣少女脸上布满恼怒的神情。

    “公……小姐,你快看,他们来了。”站在她身边的一个身着水绿色衫裙,丫鬟打扮的人,指着前面正向她们这边走来的三人让她看。

    粉衣女子一脸的不屑:“都是些糟老头子,有什么好看的?”

    还不如她的糖葫芦好看。

    “小姐,你快看啊,有个俊的!”丫鬟又欢呼说道,还扯了扯她的衣袖,让她快点看。

    粉衣女子被她这一扯,不情愿地往前面看过去。这一看,她顿时满面惊喜。

    以往那些状元什么的,她也不是没见过,全都是老态龙钟的,最年轻的也都到了而立之年。所以,她便下意识地觉的,今年,也必定会如此。

    “那位是,探花?”她指着前面高高骑在马上的人问道。

    丫鬟回道:“长得那么俊,肯定是探花郎了。”

    再看走在他前面的状元和榜眼,都能做他爹了。

    自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上京城的人出来看热闹的时候,说的是看状元公,但此刻,又有几个的目光是投向状元公的?

    尤其那些大姑娘小媳妇,更是恨不得一双眼睛黏在了那丰神俊朗、玉树临风的人身上。

    粉衣女子也一直在盯着他看着,手上拿着的冰糖葫芦更顾不得吃了。和他比起来,冰糖葫芦也黯然失色了。

    直到游街的三人走远了,她还没收回视线。

    “小姐,咱们回去吧。”丫鬟又站在她身旁说道。

    “不着急,我再看一看的。”

    丫鬟却着急了,看看天色,满面忧虑:“小姐,咱们还是走吧,你要是想看这位探花郎的话,明天就是琼林宴了,到时候再看,还能看得更真切。”

    “不行”,粉衣女子一口回绝,“既然现在也能看,我为何要错过?明天看的是明天的,今天看的是今天的。”

    她说完这话,便随着人群,随着游街的队伍也往前走去。

    丫鬟焦急,却也没有别的法子,只得跟了上去。

    次日,宋锦元便去赴了圣上主持的琼林宴,又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

    翰林院编修只是个七品的官职,但却是京官,且他又是进士及第,年纪又轻,将来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于是,一时间想要拉拢的人数不胜数。

    被授予官职,他在上任之前,还能再还乡一趟。

    宋锦元早就迫不及待,他对豆花的想念,早已经如同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他恨不得立即就能回去,立即就能见到她,把她拥进怀里,向她诉说思念之苦。

    他从京城动身以后没几日,豆花也离开了齐州,回到了清水县。

    她这次一回去,赵氏少不得要拉住她问亲事的事。

    “你到底是咋回事?咋就突然把婚书都给写下了?”赵氏疑惑问道。

    豆花和宋锦元定下了亲事,还写下了婚书,她自然高兴万分,但又百思不得其解,豆花这是怎么了?突然就想明白了?

    她之前问过她好几次,问她愿意不愿意,可她不是直接拒绝了,就说再等等的。却不料,猛然之间,竟然就这么定下了亲事。

    “这还能是怎么了?”豆花笑着回道,“自然是因为我想明白了。”

    赵氏听闻此言,也不再多问了,欣慰地笑了起来。

    不管中间发生了什么,起码,结果是好的,是让所有人都乐于看见的。

    “你们的庚帖已经换过了,锦元他娘已经找人算日子去了,尽量快一点让你们成亲。”

    听她这么说,豆花心中惊讶,没想到他们的动作竟然这么快。这才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且她和宋锦元都不在,竟然就连嫁娶的日子都要算下了。

    “等到算好了日子,他们家再来送一次聘礼,送了日子,你就等着出阁好了。”赵氏又说道。

    豆花点点头,“嗯”了一声。

    想到马上就要嫁给他了,她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期待了起来。

    赵氏又带着豆花去看宋家前不久送来的聘礼。这些东西都被赵氏收的好好的,全都用大红色的箱子盛着,被存放在了西厢房里,摆放了满满一屋子。

    “这么多!”豆花惊呼一声。

    “那可是,你也不想想,你婆婆多疼你。”赵氏笑着回道。

    豆花无奈一笑,娘这就给她改了称呼了?不叫米姨了,叫婆婆了?

    赵氏要打开给她看看,却被豆花给制止了:“不用了,打开再装上怪麻烦的。”

    但赵氏还是拿了几样东西给她看。

    几匹颜色鲜艳的绸缎,赵氏一边放在豆花身上比量着,一边说道:“赶明儿我去找裁缝,给你裁几件新衣裳穿在身上。”

    “娘,这也太鲜亮了。”豆花蹙眉笑道。

    海棠红的颜色,好看是好看,但豆花还是觉的,未免太扎眼了一些。

    “就是因为鲜亮才给了你,你小小年纪的,天天穿的那么素干啥?你瞧瞧豆苗。”赵氏嗔怪似的说道。

    豆花叹了口气,妥协。

    看完了绸缎,赵氏又拿来了两个匣子。

    其中一个匣子里面盛放的是一整套赤金镶宝的头面,另一个小一点的匣子里面装的则是一对儿翡翠镯子,通体翠绿,水头足,成色上佳。

    “这都是你婆婆给你的”,赵氏说着,就拿了那两只玉镯,为她戴在了手腕上。

    豆花也没拒绝,被她给戴上了。

    她不知道宋家到底有多少钱,不过这些年铺子越开越多,涉及的生意也不再只有茶叶一种,想来是有不少钱的。

    不过,不管他们到底有多少银钱,她所爱的,想要嫁的,都只是宋锦元这个人。

    “对了,锦元啥时候回来?”赵氏又问她。

    “应该快了吧,顶多也就十来天了。”豆花回道。

    赵氏点头,脸上又重新带上了喜色:“锦元这回考中了进士,肯定能当个不小的官吧,你也就跟着过好日子了。”

    闻言,豆花轻笑:“他才刚刚入仕途,能当多大的官?别说考中个进士了,就算考中了状元,一开始也当不了多大的官。”

    赵氏笑嗔:“就你知道的多。”

    宋府那边,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豆花和宋锦元的亲事。米氏亲自看着人,把家里里里外外全都修缮的焕然一新,只等着好日子的到来。

    前两天豆花回来,又听她说了锦元考中了进士的消息,阖家上下越发喜不自禁,只等着他回来。

    在宋锦元回来之前,报喜的官差先他几日到了。

    这些报喜的官差可是从京城来的,米氏自然不敢怠慢了,赶忙拿出好茶招待着,又让人赶紧去叫了宋安修回来。

    然而这些官差里面,打头的却是一个面白无须的宦官。

    他先是向宋安修和米氏说了几句道贺的话,说圣上当时看了宋锦元的文章,如何龙颜大悦,立即钦点了他为探花郎,又说圣上如何如何喜欢他,将来的前途必不可限量。

    听闻这番话,米氏哽咽不能语,一直拿着帕子在擦眼角溢出的泪水。

    这些年,锦元是如何刻苦的,她这个做母亲的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今,他总算是得偿所愿,不但考中了功名,还很快就要和豆花成婚了。

    她为他高兴,万分高兴。

    然而,接下来,这位公公所说的话,却让她顿时高兴不起来了。

    他忽然站了起来,向身后的人使了个眼色。身后之人走上前来,手中还恭恭敬敬地捧着一个华美的锦盒。

    “圣上还有圣旨赐下,请二位接旨吧。”

    一听这话,宋安修和米氏赶忙起身跪下。

    那位公公从锦盒里面拿出了明晃晃的圣旨,口中宣读:“……宋氏锦元,人品贵重,行孝有嘉,风姿古雅,卓尔不凡,通今博古,文章通达,朕心甚慰,特赐婚玲珑公主,择日完婚,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