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六百七十五章我已是有家室的人
    “公子就如此不待见小女子?连一句道谢的话都不愿亲自听我说?”

    听到这声音,宋锦元回头一看,见此时站在门口的,竟是一位妙龄女郎。

    她长的清清瘦瘦的,面色苍白,但身上却又带着一股清幽雅致的气韵。

    宋锦元昨晚也没仔细看那位姑娘,此时这一见,也不能十分确定这就是昨晚的那位。不过从她所说的话里,大约也就能确定了。

    他便向她说道:“我们赶路匆忙,实在不方便对姑娘多加照顾。至于谢不谢的,姑娘莫要挂怀。”

    宋锦元说着这番话,脸上带着几分不耐烦的神情。

    这世上的女子,除了豆花,其他的他都不怎么想搭理。

    那姑娘听闻此言,却是回道:“公子救我于水火,让我免于死在荒郊野外。这份大恩大德,小女子没齿难忘,来日必当结草衔环,报答公子大恩。”

    说着这话,她便深深弯腰,向宋锦元隆重行礼。

    宋锦元赶忙还礼,依然蹙着一双眉。他现在只想快点赶路,早点到达京城,早点回去给豆花写信。

    这姑娘直起了腰,却是又问;“敢问公子,是不是要前往京城?”

    “正是”,宋锦元回应一声,又微微错愕,他们要去京城的事,她如何得知?难道是齐恒说的?

    宋锦元心里想着,便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齐恒。

    齐恒明白了他的意思,赶忙摇头摆手。他们要去京城的事,他半句都没和这姑娘提起。

    那位姑娘听闻他确实要去京城,忽然又是深深一礼。

    这下宋锦元也诧异了,她刚刚是在谢他的救命之恩,这回又是什么意思?

    正诧异着,他又听这姑娘说道:“小女子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公子可否,带我一同去京城?”

    宋锦元顿时皱了眉,她为何也要随他一同去京城?

    “不瞒公子,小女子姓李名妙言,本是京城人氏,只因今岁上元佳节,在城外看花灯之时,一时不慎,被拐子给拐了去,后来历经九死一生,这才逃了出来。又一路苦行,只为回家,与父母爹娘团聚。”她说着这番话,用一片哀伤恳求的目光看着宋锦元。

    “我见公子侠肝义胆,古道热肠,救我于死生之际,便料想公子肯定是个好人。小女子别无他求,只求公子能舍我一隅角落,带我一程,让我得以回家与家人团聚。公子大恩,小女子定当没齿难忘。”李妙言又说道,一边说着,一边又向宋锦元躬身行礼。

    宋锦元侧了侧身子,并没有回应她。

    她这番话说的恳求非常,齐恒在一旁听着,都觉的心里动容。他们的马车宽敞的很,捎这姑娘一路,只是举手之劳。

    但到底捎不捎,这还得看他家少爷的决定。

    宋锦元也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不过见她神态端庄,气质温雅,说出来的话也是礼仪周全,便料想,这姑娘应该也是个腹有诗书的,应该不是个坏人。

    不过,再一想到他如果答应了她捎她回去,那也就意味着,这一路上,她都要与他们同行。如此,自是十分不方便。

    李妙言见他一副不大愿意的样子,心里焦急,泪水便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这一路回京,山高水长,我曾有数次差点死在归途,也是我命大,也是我命不该绝,这才一次又一次地挺了过来。这回所幸遇到了公子,如若不然,怕就是凶多吉少了。”她哽咽着声音,两行泪水划过了苍白的脸颊。

    即便她疲饿交加,但还是能看得出来,是个十分好看的姑娘。

    宋锦元没怎么细看她,皱着一双眉,脸上仍然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李妙言也不再说话了,只站在她面前抽噎。

    她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就是要去往京城,只是心怀盼望,问了这么一句。没想到,倒是被她给问着了。

    宋锦元不想带她,可再想到她的经历,心里便动容了几分。

    “我带你回去倒是可以”,他说道,“只不过,我已是有家室的人了,与你同车,到底不妥。倘若姑娘不介意的话,那便坐在马车外面吧。”

    听闻此言,李妙言不但没有丝毫介意的样子,反而欢喜十分。

    “多谢公子!”她一脸欢喜地说道,又向他躬身行礼。

    她现在唯一所求,就是能尽快回到京城。就算坐在车外面,也总比她用两条腿走回去,还要面临诸多变数的要好。

    不过,她的真实身份,她并没有说出来。

    简单地用过了早饭,宋锦元便吩咐齐恒驾车启程了。

    李妙言和齐恒坐在马车外面,宋锦元则坐在车里看书。

    李妙言好好睡了一夜,早上又吃了些东西,这会儿精神就好多了,面色看上去也没有之前那么惨白了。

    她与齐恒坐在一起,少不得便要闲聊几句。

    “公子是为何要进京的?”她问道。

    齐恒也没相瞒,一边赶车,一边回道:“我们家少爷考了今年的春试,这不是回去看榜了嘛。”

    听闻此言,李妙言了然地点了点头。今年的确是大考年,原来这位公子是今年的考生,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考中。

    但转而一想,李妙言又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春试过后到放榜,其间也就顶多一个月的时间,公子为何不在京中等着?”

    除非是那些觉的考中无望的人,否则,一般考生都会在京城里等到放了榜再走。这位公子,他是如何情形?如果说他无望考上的话,那此时又为何要回来看榜?

    说到这事,齐恒便笑着回道:“那还不是因为我们家少爷放心不下少夫人,实在是念想的慌,这就急着回去了。”

    听闻此话,李妙言也笑了起来,同时又回了一句;“公子和夫人,可真是鹣鲽情深。”

    “那是当然,我们家少爷为了少夫人,那可是什么都愿意的。”齐恒说着这番话,一脸的自豪。

    李妙言但笑不语,心中暗想,这位公子倒是难得的情深不移,能嫁给他的女子,定然万分幸福吧。

    马车一路前行,赶在放榜前一天,到达了上京城。

    既然已经到了地方,那也该分别了。

    “已经到了京城,姑娘还是尽快回家吧。”宋锦元与她说道。

    李妙言下了马车,又向他点了点头:“多谢公子一路照拂,公子恩情,我定当竭力想报。”

    宋锦元肯捎她回来又不是为了让她报恩,此时听她这么说,便回了一句:“姑娘言重了。”

    李妙言却又问他:“还望公子告知住处,待我回家,必定备足厚礼,前去答谢。”

    “不必了。”宋锦元说完这话,便吩咐齐恒赶车。

    齐恒答应了一声,扬起马鞭甩了一下,车架便向前走了起来,没有丝毫迟疑,也没有丝毫留恋。

    李妙言却并没有立即就走,而是仍然站在那个地方,看着马车离去的方向。

    那位公子一直都对她冷冰冰的,难道在他眼里,除了他的夫人,他当真看不见其他任何女子?

    李妙言下意识地觉的不可能,深情的男子他倒是见过不少,但像他这般的,她却是从未见过。

    马车渐行渐远,直到再也见不到了,李妙言这才离开。

    已经到了京城了,这里的路,她就熟悉了,也不用再担心会被饿死或者累死在外面。

    只是,她失踪数月,家里的父亲母亲如何了?会不会以为她已经死了?

    李妙言心中忐忑又焦急,脚步匆匆,回到了家里。

    李夫人听说自己的亲生女儿回来了,顿时就愣住了。瞪大双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直到真的见到了李妙言,这才猛的疾走几步,将她一把抱进了怀里,呼天抢地地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