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百七十一章就是离不开豆花了
    豆花不由得在心中想,十四岁的宋锦元,是真的长大了,个子长高了,身量长开了,就连声音都变得低沉喑哑了。

    然而宋锦元有一样东西,是永远都不会变的,那便是一颗对豆花的赤诚之心。

    他瞧见赵氏先下了马车,还没看到豆花的影子,便急匆匆地跑了过去。他先是向赵氏问好拜年,随后就喊豆花。

    “别喊了,我听见了。”豆花一边说着,一边从马车里面走了出来。

    宋锦元赶忙向她伸出了手,扶着她下来。

    一行人进了家里,米氏也已经等在了房间门口,看见他们过来了,便抬脚走了过去。

    先是一番寒暄,互相拜年,随后米氏就领着他们进了屋里,又让孩子们随便玩,随便吃点心瓜果。

    “也幸亏你们来的早,要不然,有人可就要等不得了。”米氏说着这话,两道目光往宋锦元那边瞥了瞥。

    赵氏也随之看了过去,见宋锦元正和豆花坐在一起,也不知道说了什么,逗的豆花哈哈直笑。

    “天还不亮就起来了,就说要去你家,我好不容易给劝住了的,让他到门口去等着。”米氏又接着说道。

    赵氏却不赞成了:“这大冷天的,你咋能让他到外头风里站着?”

    米氏无奈地一笑:“我要是不让他去,他还不乐意呢。”

    米氏说着,又叹息一声:“本来以为他长大了就能好了的,谁成想,长大了也还是这个样子,就是离不开豆花了。”

    赵氏闻言,也随之笑了笑:“两个孩子之间的事儿,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与几年前相比,赵氏这算是松了口的。

    之前每次米氏说起豆花和宋锦元之间的事儿,她多半都是回绝或者转移话题。因为那个时候,她家和宋家,的确相差悬殊。而且那时当家的还是宋老太太,那老太太断然不会让自己唯一的孙子,宋家未来的当家人,娶一个农户出身的普通姑娘。

    但现在却又不一样了,她家虽然仍然无法和宋府相比,但在这城里的生意场上,也算是占了一席之地。倘若再修好了桥和路,就越发受人尊敬,越发有了地位。何况,现在是米氏当家,她又一心想让宋锦元和豆花在一起。这两个孩子能走到一起,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但这话,赵氏仍然没有说的圆满了。因为现在这两个孩子,说小不小了,说大也真是不大。豆花今年十二了,离她及笄还有三年,这三年之间,谁又能料的准会发生啥事?再者,豆花有没有这个心,她到现在都还没看准。

    孩子们玩孩子们的,赵氏和米氏则聊她们的。

    临近晌午的时候,米氏吩咐厨房做了好些菜。吃完了饭,又闲话了一会儿,赵氏便带着孩子们走了。

    临走之前,宋锦元又与豆花说道:“我明儿再去找你。”

    他这段时日不用去学堂,难得清闲几天,怎可能不和豆花在一起?

    “好”,豆花笑着回应,却又接着说了一句,“别再去那么早了。”

    去的早了天太冷,何况,她也起不来。

    宋锦元点头答应着,但豆花并不能确定他到底有没有听的进去。

    次日清晨,宋锦元还是一大早就去了豆花家里。

    赵氏也才刚刚起身,听见有敲门声,走过去拉开大门一看,见是宋锦元,赶忙让他进来。

    “这大冷天的,咋就非来这么早不行?没吃饭吧?”

    “没吃。”宋锦元如实回道。

    赵氏为他点了火盆,又把昨晚豆花用完放在那里的汤婆子给他放在了手上,让他好好暖一暖。

    “豆花呢?”宋锦元问道。

    “还没睡醒呢”,赵氏说道,“你先在这边坐着,先暖和暖和,让豆花再睡会儿。”

    “嗯,好。”宋锦元依言答应着。

    但他也只不过安静了一会儿的功夫,片刻之后,便跑到豆花房门口去了,等着她醒来。

    豆花昨夜睡的不早,今晨难免多睡了会儿。等到她醒过来,就听到了外面赵氏和宋锦元说话的声音。

    于是,豆花赶忙起身,穿好衣裳推开房门出去了。

    见了豆花,宋锦元少不得又给了她一个无比阳光无比灿烂的笑容。

    “不是说了让你晚来的吗?”豆花蹙眉,假装生气一样地说道。

    “我听了你的话,所以晚来了。”宋锦元看着豆花,笑着说道。

    豆花接着他的话问:“那你在这里等了多久了?”

    “一个时辰。”宋锦元仍然如实回答。

    豆花:……

    一个时辰还叫晚?倘若她不和他说让他晚来的话,那他要啥时候来?大半夜就过来?

    豆花心里正想着,赵氏看见了她,便让她到井边去洗漱。

    洗漱完了,热腾腾的早饭也就被端上了桌。

    吃过饭,也没别的事情可干,豆花便把年前做好的胭脂香粉全都拿了出来,摆在磨盘上晒了晒。

    晒上一晒,不但能延长保存时间,还能让胭脂的颜色变得越发浓艳美丽。

    大年下的,这几天必然不能动工。豆苗却心急火燎的,恨不得马上就盖好了铺子,马上就能开张了一样。

    直到过了年初五,该开张的铺子都开了,该开工的也都开工了。

    刘万田从村里给找来了一伙泥瓦匠,管吃管住,一天还给四十文钱的工钱。这样的待遇,不能不说不是优待了。

    刘万田也就寻思着,都是一个庄上的人,大家乡里乡亲的,也不能计较太多。而且,他待他们宽厚了,他们干起活来,自然卖力气。

    开工以后,刘万田也亲自动手,与那些泥瓦匠一同干活。豆苗每天都在那边转悠,盯着工程的进展。至于赵氏和豆花,则每天做了好菜好饭,给他们送过去。

    都是一个庄上的,所以互相之间都认识,赵氏和豆花每次过去送饭,也都会和那些人攀谈上几句。

    对这些人,豆花还是挺满意的,干活又快又好,也不闹事。

    于是,趁着吃饭的时候,豆花便问刘万田:“爹,他们干别的活儿行不行?”

    “啥活儿?”刘万田一边吃,一边问道。

    “就是修桥修路啊。”豆花回道。

    前几日张大人已经通知她了,再过上个把月,就开始动工。先修桥,再修路。这几日天气还是寒凉,不适合修桥,但又要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把那桥给修好了。因此,肯定会多雇人去修桥。

    豆花便在心里盘算着,这伙人干活不错,让他们去修桥,应该也没啥难的。

    果然,刘万田一口回道:“能,那又不是啥难做的活儿,只要别让他们来做决定就是了。”

    豆花笑着回:“那肯定不能了。”

    做主的人肯定是张大人请来的这方面的能人,至于其他人,只听命令干活就是了。

    “行”,豆花又道,“那赶明儿我就去和张大人说说,举荐他们过去干活。”

    给官府干活,工钱自是不必说,断然少不了。而且,还能管着饭。

    豆花一来的确是为了同村人着想,二来,还是为了即将开张的铺子。

    这些人在城里修好,得知是他们家出的钱,回去再一传扬,这下全村人都能知道他们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一传十十传百的,十里八乡的传个遍肯定没问题。即便乡下人的购买能力弱,但总有些东西是他们买得起的。

    何况,豆花觉得,她除了赚钱,没什么能为爹娘做的。等到她将来嫁出去,不常在爹娘身边,万一有人欺负他们咋办?如此,也算是为他们攒下了个好名声,让他们受人尊敬。这样,她也就能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