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百零九章独独嫁给你
    赵思远脸上仍然带着几分局促的神色,跟着刘万田进了家里。

    赵氏也从灶房里走了出来,笑向他说道:“先到堂屋里去坐着吧,还有一个菜就好了。”

    赵思远点点头,又向赵氏作揖:“劳烦了。”

    “没事儿没事儿”,赵氏一叠声答应着,心里不禁又想,读过书的和没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瞧着彬彬有礼的样子,让人咋看咋喜欢。

    最后一道菜端上桌,这顿隆重的晚饭便开始了。

    赵思远见刘万田给他倒酒,忙摆手说道:“我从不饮酒。”

    学堂里有规矩,上学期间,绝对不能饮酒。

    然而赵氏和刘万田全都劝他:“少喝点吧,没事儿,就喝一杯。”

    赵思远推辞不过,只能看着刘万田在他的杯子里面倒了满满一杯酒。

    整个堂屋里,除了他和刘万田夫妻两个,再也没有别人。桌上放着满满一桌子的菜,满满当当的,桌子上都要盛不下了。

    赵思远却一直在心里惦念着,那个姑娘呢?为何一直没见到?

    他本来以为,晚上过来吃饭,能见到那个姑娘,他还为此担心忧虑,害怕那姑娘会不自在,却没料到,并不曾见到。

    这顿饭,本来就是带着目的性的,所以赵氏并没让孩子们上桌,甚至都没让他们露面,只让他们在房里待着,等到她忙完了这边,便送了些吃的过去,让他们另外吃了。

    豆苗不禁又皱眉撇嘴:“你瞧瞧咱娘,这是把我们给忘了吧。”

    豆花笑道:“行了,你少发牢骚了,毕竟还是大姐的事儿比较重要不是?”

    闻言,豆苗也笑了笑。确实,还是大姐的事儿比较重要。

    堂屋里,刘万田陪着赵思远喝酒,但赵思远极少饮酒,不胜酒力,赵氏便让他慢点喝。一小盅酒,竟然喝了有半个时辰。

    赵氏使劲让着他吃菜,见他拘谨,生怕他会吃不饱。

    “叔,婶子,你们太客气了,都让我不知如何是好了。”赵思远不由得看向赵氏和刘万田说道。

    他长这么大,自他有记忆起,还从没有人如此隆重地待过他。

    “这叫啥?”赵氏回道,“你可是我姑娘的救命恩人,也是我全家的恩人。要不是因为你,我这姑娘,可就真的毁了啊。”

    现在说起这事儿,赵氏都不免后怕。还好当初有他挺身而出,这才让豆子躲过一劫。否则,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然而听她这么说,赵思远的脸面上却泛起了一抹红。

    如果不是那次,那个姑娘,也不会在他的心中徘徊那么久。

    刘万田不大会说话,只让着赵思远喝酒吃菜。

    赵氏却又接着说道:“思远啊,我说句话你也不爱听,要是换做别人,像你这样的来求亲,我是断然不会答应的。可是就冲着你这人品,我说啥都得把姑娘嫁给你。”

    赵思远低垂着眼眸,没去看她。

    “婶子,我理解的,你也是为了女儿好。”赵思远回了一句。

    赵氏叹了口气:“你能理解那就再好不过了,就冲着你这为人,我就觉的,我家豆子以后跟了你,绝对差不了。”

    闻言,赵思远微微笑了笑:“只怕要让姑娘受委屈了,但我定会努力,争取早日高中。”

    赵氏满意地点点头,心中不无憧憬。

    若他日,赵思远中了举人,那妥妥的就是朝廷大官,而她家豆子,那可就是官太太啊。在赵氏看来,这绝对是个好归宿。

    即便现在是苦了一点,那也没啥,有他们帮衬着,豆子出嫁的嫁妆再给办的丰厚一些,两人的日子想来也不会多么艰难了。

    赵氏自然也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即便赵思远这一辈子都考不中,但他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回家去开个学堂,当个教书的先生,也是个不错的行当。

    因此,现在她再看赵思远,怎么看怎么喜欢。

    “既然你们的事儿都已经说好了,那咱就挑个日子,定下吧。”赵氏又向赵思远说道。

    赵思远点头:“一切仅凭婶子做主。”

    说着,他又蹙了眉:“只是我家中父母早已亡故,于这些事上,我也不太懂,如果有什么是需要我做的,还望告知一二。”

    “行”,赵氏一口答应了下来,“有啥是需要你做的,我就告诉你。”

    说完这话,她又在心里算了算,似是自言自语一样地说道:“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得等到年后了。”

    她再一沉思,又向刘万田问道:“不如正月初六咋样?咱回老家办。”

    她的提议,刘万田自然附和。

    “你觉的呢?”赵氏又问赵思远。

    赵思远点头,却没料到,会这么快。

    订时间越快,他自然就越欢喜,好像心头的一块大石,总算被放下了一样。

    “那行,这事儿就这么说好了,咱正月初六就过了小茶礼。”赵氏笑着说道。

    庄户人家的,嫁娶一事上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普遍都是过了大小茶礼,然后择个良辰吉日,拜堂成亲就是了。

    赵氏倒是想办的风风光光的,但眼下赵思远这个情形,也不好弄。所以,赵氏便决定,还是依着旧例来吧。

    说定了这事儿,赵思远也酒足饭饱了,便起身告辞。

    赵氏和刘万田见天色确实不早了,他明天还要早起去上学,便也没再多留,让他回去了。

    赵氏要给豆子回老家定亲,也是存了心思的,正好借这个机会,让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好好明白明白,事情当初到底是个啥样子。

    她家姑娘不但嫁了,而且还嫁了个秀才,说出去,她脸上也有关。

    因此,不管是赵氏还是刘万田,都对赵思远一百个满意,丝毫都不再嫌他家贫,难以给豆子富足的生活。

    眨眼间,新年就来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赵氏和刘万田两人回了刘家庄,上了坟,随后立即又回来了。

    因为豆子的那事儿,今年不在老家过年。但他们这一趟回去,旁人看他们的眼光,还是带着几分讳莫如深的意思,背着他们,也还在窃窃私语。

    只不过这次,赵氏一点都不生气了,反而还专门去和那些窃窃私语的人打招呼:“说的是啥悄悄话?就不能让我也听一听?”

    窃窃私语之人一听她这话,脸面上顿时挂不住了,寒暄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便各自走了。

    赵氏心种不禁期待了起来,等到豆子定亲那天,就让这些人睁大他们的狗眼好好看看。

    大年三十,晌午饭过后,赵氏便忙活开了。春子和谢远山带着孩子也来了,说要一起过年。

    豆花一家自然欢喜,人多热闹,在一起过年自然是好的。

    过年期间,赵氏好不容易给良子放了假,让他可以不必再读书温习功课了。良子如蒙大赦一般,立即兔子一样地跑了出去,去寻平日里玩的好的小伙伴一起玩。

    拴子也三岁了,能跑能跳的,一下不停。所以,豆花姐妹几个便一起看着拴子和福宝儿,春子和赵氏在灶房里忙着做年夜饭。

    男人们自来就是最清闲的,这会儿,谢远山和刘万田坐在院子里,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聊着明年的生意。

    年关这几天,铺子里的生意红火的很,短短十几天,挣的银子就比平时一整个月的还要多。

    今年的账也已经算出来了,总共盈利两千多两银子,除去之前买宅子花掉的那些,一家还能再分上八百多两。

    对这个数字,豆花是满意的,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家里就有了八百多两银子的盈余。

    而且,据她看,明年的生意,也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