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二百四十六章突然来溜门子
    晚上,豆苗回去以后,少不得又要把今天的事和赵氏说道一番。

    “今儿徐夫人请我去她家看戏,我在那里看见珍儿了!”豆苗仍然一脸惊讶地与赵氏说道。

    赵氏起初没反应过来,但仔细一想,就明白了。

    原来是被卖到那个徐家去了。

    “你咋看见她的?”赵氏又问。

    豆苗又把事情的经过,前因后果,都和赵氏说了。

    听她说完,赵氏不免叹息:“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去受那份罪,也当真可怜。”

    刘珍儿和豆花一般大,要是豆花受这种罪,她这个做娘的,能心疼死。

    不知道如果沈氏知道了,心里会不会也难受?毕竟,那是她的亲闺女。

    “要不,你和徐夫人说说,让她照应照应珍儿。”赵氏又说道。

    虽说刘珍儿也随沈氏,不讨赵氏喜欢,可她到底是做娘的人,听见孩子过的这么不好,不免心疼。

    “娘,你可当真是菩萨心肠。”豆苗笑着说道。

    反正她十分不喜欢刘珍儿,当初还抢过她的头花,被她狠揍了一顿。

    赵氏又叹了口气:“将心比心啊,她到底也还是个孩子,哪里吃得了那些苦?你和徐夫人关系好,就和她说道说道吧。”

    豆苗答应着:“娘你就放心好了,就算我不说,徐夫人也会这么做的。”

    只要徐夫人还想和她继续交好,只要她不说啥,那徐夫人肯定会对刘珍儿照拂一二,也算是卖给豆苗一个情面。

    赵氏点头:“那就好。”

    说着这话,赵氏不免又骂了起来:“你二婶那个天杀的,咋就忍心让孩子去吃这份苦?”

    闻言,豆苗笑道:“那我可真是太幸运了,没托生到她肚子里。”

    听她这么说,赵氏不由得笑了起来。

    “也亏得你托生到了我肚子里,要不然你还想这般自在?”

    “是啊,娘最好了!”豆苗走过去,抱住了赵氏的腰。

    “行了,赶紧一边去,我还得刷碗呢。”赵氏虽然口上这么说,但并没有把她往一边推,反而心里还欢喜十分。

    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就越发不想分开了。要是一家人都能住在一起,那该多好?

    豆花瞅准了赵氏如今这份心思,便与她说道:“娘,要不咱现在就开始看宅子吧,选个合适的就买下来,这样大姐和爹也都能过来住了。”

    闻言,赵氏叹了口气:“那家里的生意咋办?”

    豆花劝慰:“娘,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咱家做腌菜生意也不是只做了一天两天,每一个流程都得心应手了。哪怕你和爹都不在,也不会乱了套的。咱需要做的,无非就是隔段时间熬出点调料来。”

    家里雇的做腌菜的人都是极为靠谱的,完全能靠得住,哪怕他们家没一个人在那边,他们肯定也会把自己该做的活儿做好。

    “再说了,反正现在也有马车,就算天天回去,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豆花又说道。

    她也不是没想过把腌菜生意也搬来城里做,只不过做腌菜又是要晒菜干子,又是要腌的,需要不小的地方,城里哪里那么大的地方?所以,还是在家里做比较合适。

    赵氏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

    “那也不成,良子还得上学呢。”赵氏又说道。

    要是来了这边,那良子咋上学?

    “娘,难道城里的学堂不比咱村里的好?”豆苗在一旁说道。

    城里啥样的学堂没有?良子来了这边,完全可以在这里上学,一点都不会耽误。

    “这城里的学堂,就是咱说上就能上的?”赵氏又道。

    豆苗无奈地笑了笑:“只要咱有钱,还怕学堂里不收?”

    这年头,大部分事情都能靠银子来解决。要是还解决不了,那就是银子不够。

    “只要交够了束脩,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豆花说道,“或者咱也可以让米姨帮帮忙,给联系一个好点的学堂。”

    闻言,赵氏点了点头,觉的豆花说的这个法子靠谱。

    宋家在城里做了这么多年的买卖,也发达了不少年了,这点关系肯定还是有的。

    “娘,你这是答应下来了?”豆花笑着问道。

    赵氏看着她们,笑着点了点头。

    她最近发现,年纪越大,就越舍不得离开孩子们,恨不得让他们天天都在她眼前。尤其是一想到这几个丫头一年比一年大了,还有几年不嫁人?心里就越发不舍了。

    她以前是住不惯城里,觉的不自在,不如在村里住着好。可是和孩子们一比,这又算得了啥?她要是在这边,还能照顾着她们,不让她们太劳累。

    见赵氏答应了下来,豆花和豆苗都高兴不已,顿时觉的赚钱的劲头更足了。

    早点赚够钱,早点把宅子买了,这样爹娘和大姐和弟弟都能够早点搬来了。

    上回豆子来的时候,只听说了打算要买宅子,但并不知道娘已经答应让全家人都搬来城里住了。

    自从上回那事儿过后,这几天,豆子一直闷闷不乐的,只要是没别的事儿,基本不出房门。然而拴子皮实,动不动就要往外跑,她少不得还要去外面把他给找回来。

    几天过后,她好不容易才把那事儿给忘的差不多了。

    这日,豆子正在家里,一边做着绣活儿,一边看着拴子在院子里玩儿。不料,沈氏突然来了。

    沈氏抱着三牛,进了她家大门。

    豆子瞧见了,便放下手中的活儿站了起来,喊了一声“二婶”,又问道;“二婶有啥事儿吗?我爹不在家。”

    这个时候正值农忙,赵氏也不在家,地里的活儿全都是刘万田一个人干,所以才吃了早饭,他便下地了。

    闻言,沈氏笑着回道:“没啥事儿,我就来溜溜门子。”

    豆子笑了笑,进了堂屋搬了个板凳出来,让她坐下。

    豆子心里不由得怀疑,她怎么突然来溜门子了?以前可从来都没来溜过。

    “我在家里就看孩子的活儿,也怪无聊的,就抱着三牛到你这边,反正你也是看着拴子,不如让他俩在一块玩儿。”沈氏说道。

    豆子微微一笑,答应了一声,继续做着绣活儿。

    但沈氏说的这些话,可就难以让人信服了。

    她哪里是只有看孩子的活儿?家里分明有一大堆的活儿,只是她不做罢了。宁愿出来偷懒,也不会多做了一点。以前春子在的时候,大部分活儿都是春子做了。现在春子嫁出去了,这些活儿只能落到了李氏的身上。

    至于沈氏说的,让三牛和拴子一起玩儿,那更是无稽之谈了。

    三牛才多大?还不到一岁,连走路说话都不会,怎么和拴子一起玩?

    豆子也没说别的,只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沈氏要是愿意在这里待着,那就让她待着好了。

    沈氏才坐下不久,三牛忽然就哭了起来。

    “小崽子,哭啥哭?”沈氏在孩子背上拍了一把,顺便又解开了怀,给孩子喂奶。

    孩子吃起了奶,便不再哭了。

    “你娘还没回来?”沈氏又向豆子问道。

    “嗯,还没呢。”豆子回道。

    小姑还没出月子,娘要在那边照顾她,自然不能回来。

    沈氏笑了笑:“你娘对春子,可当真是上心,比她亲娘还上心。添盆的时候给了那么多银钱,如今还伺候她月子。”

    豆子听沈氏这酸溜溜的话,只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豆子又不是那等长舌妇,就喜欢评论人长短,不管沈氏说什么,她都只是要么笑一笑,要么答应一声。沈氏在这边坐了一会儿,便觉的无趣,所以抱着孩子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