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二百四十一章不够丢人的
    豆花就知道豆子会来,所以今天就直接没去铺子里,专门在家里等着她来。谢远山出去忙活了一早上,现在也回来了。儿子洗三,家里来了客人,他这个做爹的,自然不能不在。

    因此,铺子里便只有豆苗一个人了。她又要看着铺子,还要照应着外面的事,着实忙的不可开交。不过豆苗喜欢忙碌一点,觉的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自己的价值。

    豆花带着春子进了铺子,见豆苗正在给客人称称,她们便等了一等。

    “你们是来给我帮忙的吗?”送走了客人,豆花转身看着她们,问道。

    豆花笑着回答:“你这么能干,哪里需要我们帮忙?”

    闻言,豆苗不由得撇了撇嘴。

    她又拉着豆子在窗边的长条桌上坐了下来,说道:“大姐,咱家铺子里最近新出了不少点心,我去拿来给你尝尝。”

    说完这话,豆苗便去了后厨,拿了刚刚出炉的点心过来。

    铺子里卖的点心,每次爹娘来的时候,豆花都会给他们装一些带回去。可是有几样点心是最近新出的,他们并没有吃过。

    豆子早上是吃饱了饭来的,这会儿也不是很饿,不过既然豆苗已经拿来了,她便吃了一些。

    “咋样?好吃吗?”豆苗问道。

    豆子点点头:“好吃。”

    豆苗笑了起来,沉默了片刻,又接着说道:“其实我们在这边挺好的,要是大姐也来,那就更好了。”

    听她这话,豆花却回道:“你可别想了,大姐才不来呢。”

    大姐如今及笄了,媒婆三天两头地上门。即便爹娘都说了,想再多留她几年,过两年再谈婚论嫁,可是一两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娘肯定不会同意让大姐也来铺子里。

    何况,大姐又无心做买卖,来这里干啥?

    豆子吃完了点心,豆花又带她四处转了转,把铺子里的每一处地方都看了,直到快吃晌午饭的时候,这才又回去了。

    谢远山在家里走不开,所以只能是豆苗一个人在这里看着铺子。

    豆花和豆子回去以后不久,晌午饭就开始了。

    因为家里人多,也没个做饭的,所以谢远山便直接在一家酒楼里定了个席面,让他们做好了菜送了过来。

    沈氏看着这一桌子的好吃的,心里不由得暗暗啧啧,看来是真的挣到钱了,要不然能吃的上这么好的东西

    ?

    她平日里在家吃糠咽菜,肚里一点油水都没有,此时乍一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哪里还能忍得住?不用任何人说,就先拿起筷子,狼吞虎咽了起来。

    她专门拣着那大肥肉吃,吃的满嘴流油,又拿了松软喷香的白面馍馍,擦了擦嘴角滋出来的猪油,随后又填到了嘴里。

    赵氏嫌恶地看了她一眼,不着痕迹地放下了筷子。

    出门在外也该有个板正的样子,又不是说只有他们一家人在,还有外人在呢,就她这德行,可不是给春子丢脸?

    然而沈氏才不会顾及这些,只自己吃自己的,怎么好吃怎么来。

    吃完了晌午饭,洗三仪式便正式开始了。

    赵氏帮忙在院子里的摆了一张大大的八仙桌,桌上摆了几样祭品以及几位神仙的像。

    仪式开始以后,收生姥姥念念有词了一阵子,之后便轮到了各位亲戚添盆。

    李氏添了十个钱,沈氏才只添了五个。轮到了赵氏,赵氏也不管其他,直接往盆里扔进了一小块银锞子。

    当初她家拴子洗三的时候,沈氏给添了几个钱,后来三牛洗三的时候,她就按照原数给还了回去。然而到了福宝儿这边,她直接给了一个银锞子,也不怕李氏和沈氏说三道四。她们要是想说的话,就让她们说好了。反正银子是她自己的,她想咋花就咋花。

    添盆的这些钱,也不会落到春子的手上,全都由收生姥姥包起来拿走了。所以添多添少的,也只不过是图个面儿上好看。

    洗三仪式结束了以后,李氏和沈氏并没有立即就走,而是又在这边喝了会儿茶,吃了一些点心瓜果,这才打算离去。

    走之前,沈氏忽然与谢远山说道:“他小姑父,我瞧着中午的菜剩了不少的,反正你家也没几个人,能不能给我装了拿着?”

    一听她这话,豆花不由得翻了个白眼。晌午的那一桌子菜,大肥肉几乎全都让她给吃了,这还不过瘾,走的时候竟然还要再拿着。

    她这么说,谢远山自然不好意思拒绝,便回道:“行啊,只要二嫂不嫌弃就行。”

    沈氏忙回道:“不嫌弃,不嫌弃,都是好东西,平时都没处落,哪里会嫌弃?”

    谢远山呵呵笑着,便又回去,把中午剩下的菜全都装了,给了沈氏。

    沈氏拿着菜,开开心心地走了。

    刘万田送她们回去,但豆子并没有跟着。

    她好不容易来一趟,赵氏便让她不如在这边多过几天再走。她和春子感情好,留她在这里,也好多陪陪春子。

    至于赵氏衣裳的事,豆子今天过来的时候,就给她捎过来了,不用刘万田再来送一趟。

    反正现在家里地方宽敞,豆子来了也住的下。

    李氏和沈氏走了以后,赵氏不由得又埋怨了两句。

    “她这人啊,走到哪里丢到哪里!”她说的,自然是沈氏。

    吃饭的时候那个样子,临走之前,竟然还要剩菜。

    豆花见赵氏气的皱着眉,便劝道:“娘,你生那个气干啥?反正也不是啥好东西,她愿意拿着就拿着呗。就算她不拿,放在这里,难不成你还会吃?”

    晌午吃饭的时候,沈氏满盘子里挑拣,看的豆花恶心不已,只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

    她挑拣过的菜,谁还能吃得下去?

    赵氏也吃不下去,但心里那口气却咽不下去。

    “行了,嫂子,咋不管她”,春子坐在床上,也说道,“反正这回事儿也过去了,往后她还能天天来不成?”

    乡野村妇就是这样,寻常每个啥事儿,一般不外出。再说从村里到城里,路途也不近,只怕让她来她都不来。

    赵氏叹了口气:“算了,不说她了。”

    想起沈氏,她就来气。

    此时天色还早,还不着急做晚饭,何况现在有赵氏和豆子在,更没有豆花啥事儿,所以她便又去了铺子里。

    相比较晌午,下午铺子里不是很忙,豆花过去的时候,豆苗正坐在柜台后面看账本,见豆花来了,她便问道:“那边都散了?”

    豆花点点头答应着:“都散了,奶和二婶都走了,爹也走了,但是大姐没走。”

    “那可太好了!”豆苗兴奋地喊道。

    平日里爹娘还能时常过来这边,但是大姐却一次都没来过。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她们回家,才能见到她。所以,豆苗还挺想她的,听说她要在这边多住上几天再走,心里自然高兴。

    “咱账面上现在有多少银子了?”豆花忽而问道。

    豆苗才刚刚看完账本,便回道:“不是很多,二百来两。”

    豆花微微蹙眉:“那是还不够呢!”

    “你要干啥?”豆苗好奇地问。

    “我还能干啥?我不就是想着咱也买个宅子,让爹娘和大姐也搬过来算了。”豆花回道。

    这样分隔两边,爹娘惦记她们,她们也想家人。

    要是在这边买个宅子,都住在一起,那就好了。

    “那家里的腌菜生意谁管?”豆苗又问。

    爹娘在家里管着腌菜的生意,要是他们都来了,那份生意就放下了?

    “腌菜还是要继续做的。”豆花回道。

    腌菜生意是她发家的第一笔生意,自然不能就这么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