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一百一十章答应了他一起看花灯
    一阵寒风吹来,豆花不禁打了个寒颤。

    “外面太冷了,咱快进屋里去吧。”豆花说道。

    “嗯”,徐晏轻声答应了一声,和她一同进了堂屋。

    大年夜要守岁,到了这会儿,也守完了。拴子和良子早已熬不住去睡了,就豆苗还精神百倍地坐在火炉边,一个人自娱自乐。

    “我们也该走了。”冷氏说着这话,便站起身。

    “要不就在这里睡得了,左右有的是地方。”赵氏挽留道。

    “不了,反正也不远,没几步就到了。”冷氏说着,便和徐晏一同走出了堂屋门。

    赵氏和豆花两人把他们母子送到了门口,看着他们走远了。

    豆花看着徐晏的背影,他比去年长高了不少,现在比她还要高了。但她也总觉的,他比以往更加沉默,更加不爱说话了。

    “看啥呢?”赵氏见豆花在出神,便问了一句。

    豆花把自己心里想的说了出来:“娘,你说徐晏咋就那么不爱说话呢?”

    闻言,赵氏不以为意,一边闩门,一边回道:“男孩儿说那么多话干啥?话少好,话少的稳重。要是都像你二姐那样的,还不给聒噪死了?”

    不料,赵氏这话,正好被耳朵尖的豆苗给听到了。

    “娘,你又说我坏话!”豆苗不乐意了,站在门槛上冲着赵氏喊道。

    赵氏笑了笑:“就你耳朵尖!”

    她拉着豆花进了堂屋,又让她和豆苗赶紧去睡觉。

    “明儿一早,还得出去拜年呢!”

    在这村里,刘万田属于辈分大的,因此并不怎么需要出去拜年,只去本家的几个长辈家里走走坐坐就好了。

    赵氏领着几个孩子先去了老宅那边,给刘老爹和李氏拜年。不管李氏再怎么不好,但刘老爹却是个值得敬重的,该有的礼数不能没有。

    只有赵氏带着孩子们出去拜年,刘万田并没有一起,便有人问他干啥去了。赵氏只说是年前不小心摔断了腿,如今躺在床上起不来,并没有多说其他。

    但一说起这事,又勾起了豆花心中的愤恨。这都过了年了,爹的仇还没报,她心里憋屈的要死。

    只要一过了十五,她必定就去城里告官,让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拜完年,他们娘几个才回到家,就见冷氏和徐晏过来了。

    “我们也来拜年了,过年好!”冷氏笑着说道。

    “好,好,过年好!”赵氏连声道好,拉着冷氏和徐晏的手进了堂屋,“快快屋里去,外面冷。”

    豆花脸上也带着微笑,仔细看了看徐晏,见他那张清俊淡然的脸上,难得的染上了几分温暖之意。

    大年初一不动针线不干活儿,赵氏难得清闲了一天,也给良子放了假,让他可以不必看书。

    时间过的快,初一这一天,刺啦一下就过去了。接下来的这几天,也没啥事儿,到处走亲戚串门子,日子过的清闲却又充实。

    正月十三那天,豆花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年前宋锦元来这边,临走的时候,她答应了他会和他一起看花灯。

    当时只是那么随口一说,豆花后来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但现在想来,答应了他的事,要是不去的话,宋锦元会不会生气?

    豆花想了想,向赵氏问道:“娘,要不咱上元节的时候也去城里看花灯咋样?”

    然而赵氏却给了她否定的答案:“说啥胡话?你爹这还没好呢,我可不敢赶着马车走夜路。”

    花灯都是在晚上才有的,想要去看,必须要赶着马车走夜路。她一个妇道人家,断然不敢在夜里带着孩子们去那么远的地方,还回来的那么晚。

    豆花知道没戏了,便“哦”了一声,回房去了。

    不过她真的很想去看看,这里的花灯会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就像欧阳修词中所写的那样: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住在村里虽好,有时候未免也太不便宜了一些。如果能在城里也有一个宅子,那就再好不过了了。

    豆花心中憧憬着,又多了一个奋斗目标。

    上元节那天,没去看花灯,赵氏包了汤圆,和饺子一起煮了。黏秫秫面做的汤圆,里面包的是红糖馅儿,汤圆红红的,咬上一口,浓郁的糖汁便流了出来。良子特别喜欢吃汤圆,吃了一大碗这才作罢。就连一岁多的拴子,也用他那几颗刚刚长出来的牙,吃了半个。

    豆花却怀着心事,今天是正月十五,明天是正月十六,这个年也过的差不多了。那些官老爷们,也休足假了,该上班了吧?

    她爹到现在都还躺在床上下不来,这事儿,不讨个说法是不行的。

    豆花心中暗暗决定,明天一早就动身去城里,就去县衙告状。

    在这件事上,赵氏是支持她的,打算和她一起进城去告状。被打的是她家男人,说啥都要讨个公道。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十六那天早上,豆花和赵氏还没动身,谢远山和春子就到了。

    “来的恁早?”赵氏笑着问道。

    “嗯”,春子回应了一声,“天不亮就动身了。我寻思着路远,要是不早点走,到这里都得天晌了。”

    豆花也看着春子,见她那一头长发已经挽了起来,梳成个发髻,用木簪别在脑后。整个人看上去,退却了年少的青涩,反而增添了几分温柔和妩媚。

    她觉的,小姑越来越好看了。

    “远山没去上工?”赵氏又看向谢远山问道。

    谢远山并没有立即回答她的话,而是微微笑了笑,脸上露出几分不自然的神色。

    赵氏见状,暂时停住了,没再接着问,让着他两口子进了堂屋。

    进了屋,见刘万田受了伤躺在床上,谢远山和春子全都吃了一惊,这是咋了?

    赵氏叹了口气:“反正你们也不是外人,远山也多少能了解一点,我就和你们说实话了。你大哥这样,是被人给打的。”

    “被谁给打的?”春子着急问道。

    “工地上的那些人,就是也在那里卖饭食的那些,眼红咱家生意好,就雇了几个道上的小混混,把你大哥给打成了这样。”赵氏回道。

    “这还有没有王法了?!”春子也气急败坏,“人家生意好那是人家的本事,咋能动这些下作心思呢?”

    闻言,赵氏又叹了口气:“这不刚刚过了年,本来我还打算着,今天就去城里告官呢,可巧你们来了。”

    说着,赵氏又问谢远山:“远山,你可知道那边的那些人都是谁?这几日你上工的时候,看见他们干啥了?”

    说起这事,谢远山脸上露出几分局促之色:“表姑,不瞒你说,我已经不在那里上工了。”

    “啊?为啥?”赵氏诧异,好端端的咋就不在那里干了?不是说赚钱还不少的吗?

    赚钱是不少,可是那工头却把谢远山给退了。

    “工头嫌我三天两头的不去上工,就不让我去了。”谢远山说道。

    先前他成亲,没少找那工头告假。一来二去的,工头就烦了,直接找了旁人来代替他,不让他再来了。

    这些时日,谢远山也在发愁。不去那边上工,就没有了进项,没了进项,家里很快就要断炊。

    春子那么好的姑娘,他不能让她才一跟了他就要挨饿受冻。

    因此,这几天,即便是大年下的,他也没闲着,四处打听活儿。只是,一连这么多天过去了,也没找到啥好活儿。

    “大嫂,让远山和你们一起去吧?”春子忽然说道。

    “不用不用”,赵氏忙推辞,谢远山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哪里能让他和她们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