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九十章好吃的秋豆角
    “那我就提前和你说声恭喜了。”周婆子又笑着说道。

    谢远山又是惊喜又是慌张,心里乱七八糟的,不知为何,眼角也渗出了几滴泪水。

    他抬起胳膊,用衣袖擦了擦眼泪,抬眼望着周婆子,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不知道该说啥才好。

    他以前想都不敢想,他竟然能娶到那么好的姑娘。像他这种人,不是该打一辈子光棍的吗?可他竟然娶到了这么好的姑娘!他这辈子,一定会拼尽全力,倾其所有地对她好。

    谢远山嘴上说不出话来,心里也语无伦次了。

    周婆子明白他的心,便劝道:“行了,反正这大事儿是成了,你可真得好好谢谢你表姑。要不是她从中张罗,结果咋样还真不一定。”

    如果不是赵氏想出这个主意,这桩亲事,肯定成不了。

    “哎,哎,我知道!”谢远山一连声答应着。

    “行了,我也不耽搁你事儿了,赶紧忙着去吧。”周婆子又道。

    谢远山站起身,又和周婆子道了谢,便向大门走去,周婆子把他送出去了大门。

    从周婆子家里出来,谢远山并没有直接进城去上工,而是又去找了赵氏。

    赵氏一听说成了,心里自然欢喜。

    “豆花奶不咋样,但爷爷是个明白事理的,只要他发了话,那这事儿断然就不会再变了,你只等着成亲就是了。”赵氏笑着说道。

    刘老爹能答应这门亲事她早就预料到了,她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只要了六两银子的彩礼,还让谢远山修缮修缮房子。

    这也能理解,哪个为人爹妈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委屈了。在这边,有六两银子的彩礼,那也算是风光大嫁了,不管是给春子,还是给他们老刘家,都挣足了脸面。

    至于修缮房子,那更是十分合理的要求了,毕竟谁家娶媳妇,也不能破屋啦喳的不是?

    “你就听他的,回家好好修修房子,弄的体体面面的,也好风风光光地把春子娶进门不是?”赵氏又道,“至于银钱这事,你也别着急,啥时候挣足了钱,啥时候还给我就是了。”

    谢远山点头答应着,他来这里,就是为了银钱一事。

    刚刚说给八两银子的彩礼,那是表姑让他这么说的。但他自己,上哪去找八两银子?

    赵氏说完这番话,便站起身,走到橱子旁边,从顶上拿了一个小布卷下来。

    她把小布卷放到了谢远山手里,又说道:“这是十两银子,你先拿着。除去六两银子还剩下四两,二两用来修缮房子,一两用来摆席面,还有一两以备不时之需。”

    一时间,谢远山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表姑把所有可能需要用到钱的地方都给考虑进去了。哪怕是他的亲娘,能做的,恐怕也只有这样了。

    “哎,好,等我赚够了钱,一定马上还过来。”谢远山接了银子,向赵氏说道。

    他一个月能挣一两多银子,除去养家需要用的,这些钱,一二年应该也就还上了。

    “不着急,不着急”,赵氏连声说着,又让他坐着,随后便进了灶房。

    在这里吃完晌午饭,谢远山这才走,直接回了谢家屯子。

    晚上吃杂面馍馍就蒸豆角,棒槌面和地瓜面,又掺进去了一些白面,吃起来不粗,还带着丝丝的甜味儿。

    昨天赵氏正好在菜园上摘了秋豆角,回家就蒸了,孩子们都说好吃,今天便又做了。

    赵氏刷了大锅,往里面添了两大瓢水,又抓了一把米和两把晒干的地瓜干放进去。

    “豆花,帮娘把箅子拿来,豆苗,你去砸一头蒜。”赵氏一边生火,一边大声喊道。

    豆子拿着一大一小两个箅子走了进来,帮着赵氏烧火。赵氏则把箅子放进了锅里,先放小的,在箅子上铺了一层洗干净的豆角,后放了大的,把揉好的馍馍坯子铺在了大箅子上,随后盖上了锅盖。馍馍放在最上层蒸,这样才能熟的快。

    “烧大火”,赵氏嘱咐了一声,便走出了灶房,出去找刘万田回来吃饭。

    豆花抱了一大抱柴火进来,放在了大姐脚边的空地上。

    “好香啊。”豆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道。

    “果真是馋猫鼻子尖”,豆子笑道,“这才刚刚烧上呢,你就能闻到香味儿了?”

    “闻到了,可香了。”说着这话,豆花又凑近锅边闻了闻。

    “赶紧一边去吧,仔细烫着。”

    豆子赶豆花出去,豆花却并不出去,反而也拿了个小板凳,在豆子旁边坐了下来,和她一同看着火。

    灶洞里的火烧的旺旺的,傍晚时分,把姐妹两个的脸庞都给染成了橘红色。

    锅里有糊糊,有馍馍,还有豆角,这一锅下来,汤、饭、菜都有了,也确实省事。而且,这样蒸出来的馍馍和豆角还特别得香。

    烧了大约有一炷香的时间,锅里的水便开了,五谷杂粮的香味儿混合在水雾中飘散了出来,让人只是闻着,就感觉饿了。

    “好香啊,做出来一定很好吃。”豆花眼睛盯着锅缝,满脸期待地说道。

    开锅以后,又烧了有一炷香的时间,豆子便把灶洞里的火停了。

    她抽出锅底下还没烧尽的木柴,插进了灶洞下面的青灰里。没烧完的柴火,下顿饭还可以接着烧。

    豆子掀开锅盖,一大团白雾夹杂着香味儿顿时扑面而来,豆花被扑了个措手不及,咯咯地笑了起来。

    “帮我端盆凉水过来。”豆子向豆花吩咐了一声。

    豆花答应着,转身出了灶房,到井边舀了一盆凉水送了过来。

    豆子把手伸进凉水里浸了一下,又快速从锅里抓起一个馍馍扔进旁边的大笊篱里面。沾一下凉水,抓一个馍馍,直至锅里的馍馍全被拾进了大笊篱里面。

    拾完馍馍,拿下上面的大箅子,豆子又用锅铲把下层蒸的秋豆角全都盛进了黑瓷盆子里。

    “我来拌吧”,豆花自告奋勇,从锅台上端了瓷盆子进了堂屋。

    她先把蒸熟的秋豆角沥干水,随后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

    豆苗已经用蒜臼子砸好了蒜泥,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豆花把蒜泥均匀地撒在豆角上,再用盐糖和香油调了酱汁,浇在了豆角上。

    “好了好了,快来吃吧!”豆花站在堂屋门槛上,冲着外面喊道。

    豆苗答应了一声,最先跑了过来。赵氏和刘万田也洗了手,进了堂屋。

    刚蒸出锅的馍馍香甜可口,松软却又不失韧性,豆花八岁的孩子都能吃上两大个。

    蒜汁豆角更是好吃。别看只是最简单的食材,最简单的做法,恰恰就是这份简单,让豆角保留了最原始,最本真的鲜美滋味。

    不同于夏天豆角的嫩和脆,蒸熟了的秋豆角口感软糯,再搭配上蒜泥和酱汁,吃起来自是别有一番风味。

    赵氏蒸了一大盆子的豆角,但一家人净是给吃的干干净净,连汤汁儿都没剩。

    吃过饭,豆花摸摸微微鼓起来的肚子,叹息一声说道:“以后可不能再吃这么多了,都要长胖了。”

    赵氏闻言,接着她的话笑着说:“胖了还不好?旁人个个都想长二两肉,你倒好,还嫌自己长胖了。”

    胖一点那说明日子过得好,吃得好,这可是人人求之不得了,这丫头竟然还不想长胖。

    “娘你多吃点,也多长点肉。”豆花说着这话,又拿了一个馍馍塞到赵氏手中。

    “行了行了,不吃了,还得准备明儿的饭食呢。”赵氏说着这话,便站起了身,开始准备明天需要用的食材。

    “爹,最近生意咋样?”豆花转而向刘万田问道。

    刘万田也吃完了饭,正拿了烟袋要吸,被豆花这一问,便回道:“还行”。

    但过了片刻,他又说道:“我瞧着有其他家也学着我们这样做炸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