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四十五章欢欢喜喜吃饺子
    “娘,还是买成衣吧,现成的,不用再做了,而且并不比自己做贵多少钱。”豆花又道。

    而且,这些成衣还这么漂亮。

    然而赵氏依然犹豫,还是觉的成衣太贵,不如买了布回家,趁着晚上的时间给做出来。

    豆花好像看穿了她的心思一样:“娘你可别想着晚上做了,点灯熬油的,不是钱吗?浪费针线,那不是钱吗?再说了,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点腌菜,这可比省下的钱多多了。”

    经她这么一说,赵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仔细想想,豆花说的在理。

    “行,那就听你们的,买成衣。”赵氏妥协了。

    豆花和豆苗相视一笑,总算是说动了她。

    豆花姐妹三人每人选了一套衣裳,赵氏又给良子买了一套,在豆花的劝说下,又给自己和刘万田也各自买了一套。

    总共六套衣裳,一共花了二两多银子。攒下的钱全花光了,可把赵氏心疼坏了。

    “娘,这不是还有嘛,而且以后都会有的。”这次卖腌菜的钱肯定也不会比上回少。而且买衣裳又不是天天买,花这点钱,不算啥。

    被豆花劝说了一会儿,赵氏心里便宽慰了不少。

    买完了衣裳,赵氏便带着孩子去了停放牛车的地方。

    刘万田早已经等在那里了,还按照豆花的吩咐,又去买了些大骨头还有一斤五花肉。昨天晚上就说好了,今天买了肉回去,晚上包饺子吃。

    买衣裳用了不少时间,这会儿太阳已经偏西了。梁氏买了几个饼子,给三个孩子垫垫饥,两家人又说说笑笑地回去了。

    回到家,简单地吃了午饭,赵氏去冷氏那边送钱,接回了拴子,豆花则又在家里算账。

    每次赶集卖腌菜都能赚得二三两银子,有了这个进项,家里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照这个速度,一年还能攒下好几两。虽然不多,但怎么着也比之前好多了。

    然而,豆花心里明白,现在的状况,只能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要达到小康,还有一段路要走。

    现在赚钱的路子只有两条,卖药材和卖腌菜。如果想要赚更多的钱,要么发展新的路子,要么就把现有的路子扩大。

    卖药材这条路子就不用想了,豆花本来就是一知半解的,也不可能在这上面拓宽。

    至于卖腌菜,眼下看来,也不太可能。

    就她和刘万田两人去卖,做一缸能卖两次。全家人齐上阵,做这一缸腌菜就累得很,要是再多做点,那定然忙不过来了。要想扩大再生产,除非雇一些人来帮忙。

    但这其中又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工钱的结算,雇的人可靠不可靠,万一做腌菜的秘方被人偷去了咋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销路。

    总不能都去赶集摆摊吧?那样卖出去的到底不多。最好是能有个合作商,直接把腌菜送过去。这样一来销量大,二来省了时间和人力。

    只是,说起来容易,要真的动手做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豆花在心里寻思着,要不然下回再去赶集的时候,去城里的那些铺子里问一问,看看他们会不会买自家的腌菜。不过她在城里人生地不熟的,要说动那些铺子的掌柜大批量买自己的腌菜,当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豆花在家里算账,豆苗早就穿上新衣裳出去玩了。

    才一回到家,赵氏一个没看见,豆苗就把新买的衣裳给换上了,饭也没顾得上吃就跑出去了。

    赵氏笑言:“狗腚里存不下虼(ge)子(也叫跳蚤)。”

    才半下午,豆花姐妹三个便帮着赵氏包起了饺子。

    没有白面,赵氏又用箩子箩了细细的棒槌面,加水揉光滑了。那边,刘庆松也已经剁好了肉馅和野菜。

    野菜是豆子刚刚去地头上挖的,绿莹莹鲜嫩嫩的,看着就想吃一口。

    赵氏又拌好了馅,便开始包饺子。

    包饺子的时候,有一件事着实出乎豆花的意料。她本以为赵氏勤劳能干,大姐豆子也贤惠温良,包饺子一定能包的很好,反正肯定会比她包的好。

    她小的时候,妈妈每次包饺子都会让她帮着擀皮,很少让她包。正因为这样,豆花擀皮擀的好,但包的饺子可就差强人意了。

    然而,她却没料到,赵氏和豆子包的饺子都不怎么好,甚至还不如她包的好,擀饺子皮的动作也略显拙劣。

    这是咋回事?

    但听了赵氏的一席话,豆花便明白了。

    “咱寻常庄户人家啊,就连过年都难得能吃上饺子。我长这么大,也没吃过几回,更别说这猪肉饺子了。”赵氏一边说,一边咽了一口口水。

    就算是好不容易吃上一回饺子,也都是黑乎乎的地瓜面子野菜馅的,油盐都没有,没滋没味儿的。但即便是那样,对于很少能吃到饺子的人来说,也算是人间美味了。

    豆花稍一寻思便明白了,不是她娘和姐姐手拙,不会包饺子,而是因为没有包的机会,自然就包的不熟练了。

    想明白了这个原因,豆花心里不由得泛起了酸。这里的人,生活到底是有多贫苦?这一家人,多年的贫困饥寒,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豆花又在心里暗暗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定要赚多多的钱,彻底改善生活,让以前的贫苦日子彻底的一去不复返。

    “豆花”。

    赵氏忽然喊了一声,把豆花的思绪拉了回来。

    “不会包饺子吧?来,娘教你。豆苗也过来。”说着,赵氏便拿了饺子皮,放到豆花和豆苗手中,又自己拿了一个。

    豆子包饺子包的不好,豆苗压根就不会,至于豆花,那更不用说了。所以,赵氏便要教她二人包饺子。

    豆花本就会包,但也装模作样地认真学了起来,前面几个故意包的不好,还有露了馅儿的。赵氏也没嫌她糟蹋东西,而是又拿了一个皮儿托了底,将露馅的饺子整个儿地包了进去。

    几个之后,豆花便包的越来越好了,最后拿出真实水平,比赵氏包的都要好。

    赵氏自然少不得连连夸奖。

    “可惜了豆花就是个女儿身,要是个男娃,肯定能考个状元回来。”赵氏不无得意地笑道。

    豆花也跟着笑,心里却有点虚。这毕竟不是她的天赋使然,她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世,多长了些见识罢了。

    家里人多,全家人齐齐上阵,不消一会儿,便包了满满两大盖帘的饺子。

    “豆苗,去看看你冷姨来了没有。”赵氏吩咐道,晌午过去的时候,她就已经知会冷氏了,让她晚上带着徐晏过来吃饺子。

    刘万田去灶房刷了锅添了水,在灶洞里燃起了旺旺的火。

    片刻过后,大锅里的水烧开,赵氏端起盖帘下饺子。

    白白胖胖的饺子像是一群大白鹅,轰轰隆隆下了水,锅边溅起一串串水花,上面飘着一团浓浓的白色水雾。

    饺子下了锅,赵氏反拿着勺子,在锅里推了几下,搅了几搅,便盖上了锅盖。

    豆花拿出石臼,帮忙捣了蒜泥,拌上点盐和香油,别提有多香了。

    饺子熟的快,开锅以后赵氏又搅了一次,加上了点凉水,等到再开锅,再加上一勺子凉水搅一搅。到第三次滚锅,便可以出锅了。

    豆子将刷好的大瓷盆子端到了灶台上,赵氏拿着勺子,一边吹着浓浓的水汽,一边把锅里的饺子全都盛到了瓷盆子里。

    饺子端上桌,豆苗也蹦蹦跳跳地跑回来了。

    “你冷姨和徐晏哥哥来了没有?”赵氏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