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十九章要是有化肥就好了
    “灶台就先将就着用吧,等我一有了空,就给盖个灶房。”刘万田说道。

    冷氏连声道谢:“这样就很好了,多亏了大哥。”

    刘万田脸上露出几分憨厚的笑。

    房子修好了,冷氏母子马上就能够搬过来了。

    赵氏虽然不舍得,但也只能帮着规划:“这院子宽敞,赶明儿我和你一起把东边这块地挖一挖,种上些菜,自己吃着也方便。还有后面这个地方,最好是栽上几棵果树,又能吃果子,到了夏天还能遮阴凉。”

    冷氏一一答应着,心里也在盘算着,该怎么收拾才好。

    转眼又到了集,因为腌菜还没做好,豆花便和刘万田一道去医馆卖药材。

    现在开了春,天气暖和了,药草长的又多又好,豆花的收入自然也多了一些。

    赵氏和冷氏也一起去了,去买些安置新家需要用的东西。

    冷氏这几日点灯熬油,加班加点地把绣活做了出来,送到绣庄换了钱,这才有了置办东西的银钱。

    刘万田帮她和徐晏打了两张床,分别安放在东屋和西屋,又打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冷氏把买来的其他东西再放进去,家里也算是有模有样了。

    当天下午,冷氏便带着徐晏,从豆花家里搬走了。说是搬家,但母子二人并无什么东西,只拿了几件贴身的衣物走了。

    临走之前,冷氏拿了一个小包裹,放到赵氏手上。

    “啥啊?”赵氏说着这话,将包裹打开,见里面竟是一包铜钱,大约有半吊。

    “你这是干啥?”赵氏忙要将那包裹推回给她。

    冷氏却没接:“这段时间我和宴儿住在这里,麻烦大哥大嫂了。这也没多少钱,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了。”

    “瞎说啥?”赵氏皱眉斥道,“我咋能要你的钱?就算不表示,你的心意我还看不到了?我瞎了不成?”

    他们母子两个才要单独过活,以后需要钱的地方到处都是,她哪里能要他们的钱?

    “你留着”,赵氏把包裹硬塞回她手中,“不是说要送孩子去学堂吗?就用这钱。”

    赵氏知道,这些钱,怕是他们母子两个仅剩下的了。

    一听这话,冷氏面上露出几分为难的神色。

    赵氏又接着道:“反正我是打算明天就把良子送去,你不和我一起?”

    她早先并没打算这么着急就送良子去学堂,但这次赶集,豆花把卖药材卖的四百文钱都给了她,再加上赵氏之前攒下的一些,便足够良子的束脩了。

    冷氏迟疑不语。

    “还犹豫个啥?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你赶紧走吧。”说罢,赵氏便催促着冷氏赶紧去她的新家。

    冷氏又犹豫了一下,随后咬了咬唇,点了点头:“好吧,那就先这样。”

    商量好了这事儿,第二天一大清早,两人便各自带着孩子,去了村里教书先生的家里。交了束脩,又让两个孩子拜了师,便算是入学了。

    良子年纪太小,好在之前豆花教过他一些,再加上他本性好学,因此在课业上也不算困难。

    至于徐晏,那便更好了。他本就学的不错,这回一入了学,屡屡得到先生的夸奖。

    这日,刘万田和赵氏要下地去种玉米,豆花自告奋勇,也要跟着一起去。

    “你去干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去了干啥?”赵氏说道。

    “我去看看嘛,要是有啥能帮得上的那就再好不过了,要是没有,我就陪爹娘说说话。”豆花回道。

    赵氏闻言笑了笑:“好吧,到了地里可不许嫌晒。”

    豆花满口答应了下来,赵氏又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了下来,戴在了豆花头上。

    豆苗嫌地里晒,怕被晒黑了,早就躲的远远的,这个丫头,竟然还主动要下地。

    分家分得的那一点地,算不上肥沃,但好在也不算太贫瘠。豆花本来还在心里盘算着,要是地里还有空闲,就种上些蔬菜。这样就能有足够的菜来做腌菜,就不用再去别家买。

    然而到地里一看,豆花便打消了这个想法。实在是没多少地,而且肥力也不行。全都种上粮食都不够一家人果腹的,哪里还能再种别的?

    豆花叹息一声,坐到了地头上,双手托着腮,一副十足烦恼的样子。

    正在撒种的赵氏见她这副小模样,便笑问道:“你这是咋了?”

    是她自己嚷嚷着非要下地的,到了地里,咋就不高兴了?

    “咱这块地,产量也太低了吧。”豆花又是叹息一声,回道。

    如果种麦子,一亩地竟然只能打百来斤的麦子,都不够一个人吃半年的。

    听她这话,赵氏心中觉着好笑:“你这丫头,天天小人操着大人的心。”

    和她一般大的孩子,哪个不是泥地里疯玩?她这闺女倒是特殊,整天想着咋赚钱。

    不过说起这事儿,她没办法,刘万田也没办法。二亩薄田摆在那里,产量摆在那里。老天不让你吃饭,你能有啥办法?

    豆花没再说话,心里却活络了起来。

    要想增加产量,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买地,多买地多撒种,收成自然就高了。另外一个,便是提高土地肥力,增加产量。

    她不禁想,要是有化肥就好了。她前世经常会听奶奶说起以前过过的苦日子,地里也是不收东西,年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都会饿死很多人。直到后来有了化肥,庄稼的收成才提了上去。

    要是能有化肥,就算只有这么二亩地,那也足够他们一家吃的。可关键是,她也不知道化肥怎么做。

    豆花想了一会儿,站起身子,向着刘万田和赵氏那边走了过去。

    刘万田在前头犁地,赵氏跟在后面撒种,夫妻两个配合的也算是默契。

    豆花走了过去,提起赵氏放在地上的篮子:“娘,我帮你提篮子。”

    赵氏笑了笑,道了声“好”。

    “我听人说,把烧火剩下的那些清灰撒在地里,地里就能多结庄稼。”豆花说道。

    她不知道化肥怎么做,想了半天,只想到了这个土法子。她小时候,见奶奶种菜园的时候,总是会把青灰先撒在地里再种。想来这样,土地就会肥沃了。

    “你这又是听谁说的?”赵氏问道,“又是元儿?”

    豆花怔了一下,但随即点了点头:“是啊,就是他告诉我的。”

    豆花心中不禁恶寒,又让宋锦元背了一回锅。宋锦元也真是万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知道怎么种庄稼。

    不过除了他,豆花又想不出来这个锅该让谁来背。

    “青灰可不多的是?”赵氏回道,既然是宋锦元说的,那必定是真的,“以后不填茅厕了,全都让你爹背来撒在地里。”

    闻言,豆花抬头看向刘万田。

    刘万田笑着回道:“都听你娘的。”

    分家就分得了这二亩地,也不能全种上棒槌。赵氏打算种一半棒槌,再种一半地瓜,最后再留一点出来,种几分麦子给孩子吃。

    因此,不到一亩地的棒槌,没一会儿便种完了。

    回到家,豆子已经做好了晌午饭。

    吃过饭,豆花又蹲在地上算账,忽见春子来了。

    “小姑。”豆花看见她进门,便喊了一声。

    春子向她笑了起来,问了句:“你娘呢?”

    “在屋里呢”,说着,豆花便喊赵氏,“娘,小姑来了。”

    春子一点都不像李氏的不通情理,也不像沈氏嚣张跋扈,反而一直勤劳温柔,所以豆花很喜欢她,赵氏也很喜欢她。

    听说春子来了,赵氏便从堂屋里走了出来:“春子来了啊,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