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三十一章上学堂
    赶集回到家,赵氏听说那点子白芷竟然卖了那么多钱,自是惊讶不已。

    “这可多亏了徐晏哥哥呢。”豆花笑道,向徐晏那边看去。

    徐晏与她对视一眼,微微笑了笑。

    “要不是徐晏哥哥告诉我说白芷能多卖钱,我连白芷长啥样子都不知道呢。”豆花把所有的功劳全都给了徐晏。

    她说的也的确不假,倘若不是徐晏,她也不会一下子赚到这么多钱。

    “你徐晏哥哥学的多,见识也广,你就该多和他学学才是。”赵氏回道。

    豆花点了点头,便去了里间,去看看豆苗在捣鼓个啥。

    晒好的那些白芷,她并没有全部卖掉,而是留了一些在家里。徐晏说这能美白皮肤,那便让豆子和豆苗试一试。要是真的有效果,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这头,吃过了晌午饭,赵氏在哄着拴子睡觉,冷氏在做着绣活。

    “宴儿上了几年学堂了?”赵氏一边轻轻拍着怀里的婴儿,一边问道。

    冷氏拿着针在头上蹭了蹭,细想了一下,回道:“有四年了。”

    她的声音有些落寞,心头不禁又涌上一股悲伤。自从徐晏跟她走了以后,便断了学业。她倒是无所谓,但宴儿却是正儿八经的主子,身份尊贵,她怎能耽误了他?

    赵氏算了一下,不无惊讶地反问了一句:“那是从三岁就进学了?”

    “嗯”,冷氏又轻轻回应了一声。

    赵氏心中既惊讶又感慨,三岁就开始进学,才那么小,能学到个啥?

    不过从另一方面想,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那么小就开始读书写字,长大了能不好吗?单凭这一点,就不是贫寒人家的孩子所能够比得上的。

    在穷苦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饿不死就是万幸了,哪里还有闲钱让孩子去上学?就算上了学堂的,断然也不是从三岁就开始的。

    “我们庄上倒是有一个学堂,里面有一个先生,是早年的秀才,如今在这边教书”,赵氏又接着说道,“你看看,是不是把宴儿送去?”

    这边的学堂肯定不如他们那边的,但眼下也就这个条件了,去上,总比不上要好。

    何况,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要孩子肯努力,在哪里上学都一样。

    “真的?”冷氏抬头看向她,问道,脸上满是笑。

    若是能有个上学的地方,让徐晏能接着读书,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我啥时候骗过你?”赵氏嗔怪似的笑了起来,思索了思索,又道,“要不咱们就择个日子,一起把孩子送过去吧。”

    她见冷氏有些不解,又道:“我把良子送去。”

    身边的这些孩子,读书读的好的,赵氏只见过宋锦元和徐晏。他们都知书达理,知的多,懂的多,让赵氏欢喜的不得了,恨不得自己也能有个这样的儿子。

    她家良子年纪虽小,但却也是个爱读书学习的。在宋锦元和豆花的教导下,也能识得几个字了。因此赵氏便在心里盘算着,哪怕家里的日子再苦,砸锅卖铁也要让良子去上学。

    两人便如此说定了这事。

    晚饭时分,赵氏便把自己这一决定说了出来。

    要送良子去上学,豆花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只是,良子才四岁,现在就去上学,会不会太早了些?她前世小时候,最早去过的学校叫“育红班”,相当于后来的幼儿园,但也是从五周岁开始的。

    “不早了”,赵氏不以为然,“你徐晏哥哥三岁就开始上学了。”

    豆花理解赵氏盼子成龙的迫切心理,但她还是觉的,四虚岁就上学,还是有点太早了。

    “良子,娘要送你去学堂,你愿意吗?”豆花向良子问道。

    谁料,良子忙不迭地点着小脑袋:“我愿意,我想去上学。”

    豆花:……

    她以前所知道的那些孩子,大部分都不想去上学,比如虎子也是,而良子一听说去上学,竟然这么高兴。

    不过既然他想去,那豆花便也没啥好说的了。

    赵氏满意地摸了摸良子的头:“真是娘的好儿子,到时候好好读书,将来也考个秀才,就再也不用做泥腿子地里刨食儿了!”

    只要考中了秀才,朝廷会月月发凛米,可不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在赵氏看来,只要良子将来能过上衣食富足的好日子,她的愿望便算是实现了。至于别的,她倒是没想。

    豆花却又接着赵氏的话道:“让良子将来考个状元,当个大官,也给娘求个诰命才是。”

    赵氏闻言,哈哈笑了起来,这个小丫头片子,倒是真敢想。

    “豆花,等以后再卖了钱,先别买你说的那些啥吧,先给良子交了束脩,你说咋样?”赵氏向豆花问道,与她商量。

    豆花人小鬼大,这些时日辛辛苦苦为家里挣了这么多钱,赵氏也心疼她,也想让她拿着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良子上学的事,她觉的又是迫在眉睫,所以便与豆花商量。

    “行啊,既然良子想去上学,那就一定要去。”豆花笑着回道。

    这件事她本来就在想,哪怕是爹娘不让良子去上学,她也要劝说他们的。如今娘主动说了,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至于钱嘛,她相信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反正她要做点心的那些原料也还没买齐,再等等也不迟。

    说定了这事儿,赵氏便算起了账。

    “一年的束脩是一吊钱,可以分两回交了,那一回就交五百文。家里没那么多钱了,就把那只鸡也拿去吧。”

    那只鸡还是拴子洗三那日,姥姥送来的,让下了鸡蛋以后炖给拴子吃。赵氏却要拿去做了良子的束脩,可见她是真的下了决心要让他上学了。

    “娘,不用了,鸡留着吧,赶明儿我再去山上多采点药,多卖个一二百文钱还是容易的。”豆花说道。

    赵氏想了想,点点头:“那也行。”

    晚上躺在床上,豆花又在心里思索了开来。

    现在卖药材和腌菜,一个月下来,能赚下约莫一两银子,维持他们全家人的生计是足足够了的。但豆花并不满足于此,她还要赚更多的钱,还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也是她的梦想。哪怕再辛苦,她也甘之如饴。

    豆花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想着如何能赚更多钱。想着想着,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次日早上,早饭过后不久,家里突然来了客人。

    来的也不是外人,是赵氏的娘家二兄弟,来这边送菜干。

    菜干不够用了,先前赵氏便托人给娘家捎了口信,让送点菜干过来,这不,就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