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美味小厨娘:田园种夫记 > 第二十八章竟有这般手艺
    徐晏自己先脱了外裳,穿上了豆花的红布棉袄。

    他习惯事事亲为,不必一直被别人照顾。虽是给女娃儿穿的红棉袄,但他穿在里面,外面还罩着外裳,一点都看不出来。

    再说,七岁的娃娃,能懂什么?

    见他穿好了衣裳,豆花呵呵笑道:“不大不小的,正是合适呢。”

    徐晏微微低头,偷偷地往她那边瞥了一眼,她怎么还这样说?不是说他明年就能长大个子了吗?

    他那眼神,和他那张小脸,豆花怎么看都觉的像是怨念。

    这小男孩很懂事,很有傲骨,但也有点腼腆,还挺可爱的。

    冷氏和徐晏母子二人便在豆花家安顿了下来,赵氏见天色不早了,便让家里的孩子带着徐晏去玩,她则去了灶间准备晚饭。冷氏忙说要帮忙,赵氏想了想,点头回了一声:“哎,那好,咱姊妹俩一起。”

    反正起码接下来几天,是要一起过日子的,让她熟悉熟悉,也不是坏事。

    两人进了灶间,初时冷氏显得有点拘谨,大部分活计都不会做,并不能帮上什么忙。赵氏也不烦,一点一点地教她。只要她愿意学,她自然愿意教。

    “以后我就说你是我娘家远房的妹子,你就尽管在这里安心地住下,别的啥都不用想。”赵氏一边舀水往大锅里添,一边说道。

    此后,冷氏便带着徐晏在豆花家暂且住了下来,家里又添置了新床,所以即便人多,也不显得拥挤。

    母子二人帮着他们一起做腌菜,渐渐的,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然而卖腌菜虽说能赚点钱,但也就能够维持一家人的吃用,再余下一点点盈余罢了,想要攒钱翻盖房子,添置农具,还有给大姐置办嫁妆,却又极艰难。

    因此,豆花一边卖腌菜,一边还在心里想着其他的主意。这个家太需要钱了,她不但要赚钱,而且还要赚大钱。

    这段时日,冷氏也了解了家中的情况,总觉的自己母子两个是光吃饭不干活的闲人。她越发觉得不妥,便把心中的打算对赵氏说了出来。

    “姐姐,还有旁的啥活儿可做吗?”

    这会儿菜干已经洗完腌上了,赵氏乍一听她这话,以为她是闲不住,想要再找点事情做,便笑着回道:“没了,你就好好歇息歇息吧。你这妹子,咋就这么实在呢?”

    冷氏忙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还有没有别的可赚钱的活计我能做的?”

    她见赵氏蹙眉似是不解,便扬起嘴角解释:“我见家里的活儿并不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做点别的,也好赚点钱贴补贴补。”

    赵氏点了点头,明白了她的心思,想了想回道:“咱们妇道人家能做的活儿,也不是没有,但就是赚钱不咋多啊。”

    “是啥活儿?”冷氏忙问道,先不管赚钱多少,只要能有便好,总比闲着要强。

    “就是那城里的绣庄的活儿,有绣帕子的,只在空白的帕子边角上绣上朵花,这样的六文钱一个。也有绣其他东西的,比着绣出来的成品给钱。”

    说到这里,赵氏笑了起来,“我们这些乡下粗鄙妇人,顶多也就能绣个帕子了。所以等到忙完秋收,粮食都穴了起来之后,就有不少人去接活儿,需要先交二十文的押金,交活儿的时候再退了。赚钱虽不多,不过对于乡下妇人来说,也算是个门路了。”

    冷氏仔细听着她的话,点了点头。

    “正好我会点绣活,要不,我也去接一些东西来绣吧。”

    赵氏本想说不必,家里的光景虽然不宽裕,但也不至于饿肚子,没必要再让她做活儿来贴补。再说那绣活儿,十天半月的也赚不来几文钱。

    然而奈何冷氏一再坚持,赵氏也就没了办法,答应等逢集那天,和她一起去城里的绣庄看看。

    心里有了计较,冷氏托豆花进城赶集卖腌菜的时候给她带回了一些五彩丝线,做完家里的活儿,就开始绣了起来。既然打算去接绣庄的绣品,她总该带点样品过去先给人家看看。

    赵氏本来真没把这事儿当回事,但当她见了冷氏所绣出来的东西的时候,顿时惊呆了。

    “我说妹子,你咋还有这般手艺?”赵氏拿着绣布,满面惊叹地啧啧称赞。

    冷氏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小时候曾有师傅教过几日,后来又勤加练习了一番。”

    “怪不得”,赵氏感叹,“有这等手艺,我看你也别去接那些帕子了,直接接个大件,绣个屏风好了,一个小屏风就能有百八十文呢。”

    冷氏点头答应,她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

    她的母家,不说钟鸣鼎食,也绝对算的上殷实人家了,所以在她幼时,也曾为她请过西席。奈何家里逐渐败落,爹娘也早早离世,无奈之下,她成了以前最不愿意做的别人的妾。如今遭了难,带着儿子想要投奔母家的亲戚,却也没能成功。

    未曾想到,以前习过的技艺,如今还能再派上用场,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逢集那日,赵氏便带了冷氏一同进了城,买了些粮食尺头等日常用物,两人便进了一家名为“锦绣坊”的绣庄。

    锦绣坊的伙计看了她们带来的样品,说是不错,便爽快地给了冷氏一件屏风的活儿,约好一个月交工,工钱是三百二十文,押金一百文。

    出了锦绣坊,天还没过午,两人便打算回家了。赵氏买了些糖糕,要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拐了个弯,进了自家所在的巷子,赵氏忽见有辆马车停在家门口。

    她顿时笑了起来:“定是柳枝和元儿来了。”说着这话,她脚下的步伐随之加快。

    柳枝是米氏的小名,有时候赵氏还会习惯性地叫一叫。

    果不其然,才进了家门,就看见宋锦元身穿宝蓝色的长袍,正蹲在地上拿着树枝写写画画,教豆苗和豆花认字。

    徐晏站在豆花身后,也低头看着,却并没有蹲下。

    见她和冷氏回来了,几个孩子纷纷喊人。

    “你娘呢?”赵氏摸摸冲她跑过来的宋锦元的小脑袋,笑问道。

    “在堂屋里呢。”他伸手指了指堂屋,随后又跑回原来的位置蹲下,继续教几个孩子认字。

    赵氏携冷氏进了屋,见米氏正坐在床沿儿上,和豆子一起做针线。

    “赶集去了,不想你来了。”赵氏放下篮子笑道。

    “倒是我挑的时候不对了。”米氏起身,看见了跟在赵氏身后的冷氏,便疑惑着问,“这位妹妹是——”

    赵氏忙接过了话茬,给她们互相介绍了起来。

    米氏和赵氏还是姑娘的时候,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即便后来成了亲,生了孩子,那份感情也没淡。

    于是米氏拉着冷氏的手,笑道:“妹妹你就安心在这里住下好了”,说着这话,又往赵氏那边瞟了一眼,“我这姐姐是极好的,你别跟她客气。”

    冷氏点头道谢,赵氏则愉悦地笑了起来。

    院子里的几个孩子不知道她们在笑什么,也没兴趣知道。左右大人的事情,他们不需要管。

    宋锦元拿着树枝在地上写了几个字,教豆花和豆苗认字。

    伪萝莉豆花又不是真的不识字,所以学的意兴阑珊,而徐晏早就开了蒙,又读过三年的书,更是不必学,只有豆苗学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