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盛世华裳:惠妃传 > 第六十一章 一别音容两渺茫(1)
    李隆基走出大殿,一推开殿门,就见高力士和白芷两人贼头贼脑地往殿里探看,李隆基身上不舒适,又见这二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更加不舒服地松了松领口透气,却听高力士说了一句“殿下这么快就完事了?”

    李隆基松领口的动作都被气的僵硬了,抬手就要去打他,却被他一个闪身躲了过去,白芷在一侧忍不住笑出了声“高内侍就少打趣殿下了,反正姑娘早晚也都是殿下的人呀!”

    李隆基这下是有想吐血的冲动了,合着这两人就是来取笑他的?

    他一时气愤,便不想理会这二人,抬步就朝外行去,高力士这才收了玩笑的心思,几个大步追了上去“殿下,宋公那边来了书函,洪水难治,薛稷已经急的快跳墙了”

    李隆基脚步很快,连带着语速也变得飞快“回函,让他可以动手了,两日之内务必治好洪水,七日之内回长安的诏书必达,半月内,我要他稳坐工部尚书之职!”

    高力士答“是,那殿下接下来是要回东宫吗?”

    李隆基疾速的脚步忽然停了下来,身后的高力士不料他这样突然,险些撞了上去,就见他缓缓地转身,朝着高力士一字一句咬牙道“我,现在,要回东宫,冲澡!你,该做什么,就去做,没有天大的事,不要再来招惹我!”

    ————

    晚膳是按照李隆基的口味备的,武霓裳还亲手做了他最爱吃的冻酥花糕,一切准备妥当时李隆基还未到,武霓裳忙了一下午终于闲了下来,看见正在摆放碗箸的木槿,突然问道“我不在长安的这些时间,大家都还好吗?”

    木槿想了想,答道“都好呢,五公子自从岭南回来后就一直闲置在府中,并没有什么消息,倒是孙神医不久前来过,想给姑娘请脉的,得知姑娘不在,便留下一枚锦盒,说是日后姑娘若有难处,必定要及时告知他。”

    木槿一边说一边用帕子擦了擦手,然后折身去妆奁里取出一只小巧的锦盒递给她,她伸手接过,小心地打开,只见里面静静躺着的竟是一只毛茸茸的小虫子,两只小眼睛紧紧闭着,才以为它正是冬眠,却又见它蠕动了下身子,软趴趴地立了起来,两只绿色的小眼睛对着武霓裳眨了眨,武霓裳觉得它可爱极了,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它的身体,它竟越发精神地蠕动了起来。

    “这是大哥从前自西域寻来的蛊虫,养了十多年了,只认得我身上的味道,别看这小东西懒洋洋地,它只要吸了我一滴血就能瞬间破蛹成碟,要是再关回这锦盒里,没有空气养着,它又会裹上一层蛹冬眠。以前在王府的时候,我年纪小又常常贪玩,可是只要带上它,喂上一滴血,它就能引着大哥来寻我,带我回王府”

    也不知是不是记起了从前王府的那些日子,她说这些话时,眉眼里洋溢的都是暖暖的笑意,手上又忍不住多拨弄了那虫子几下。

    李隆基不知何时已经进了殿,在她身后看她如此欢心的样子,问道“什么宝贝这般欢喜?”

    她连忙合上锦盒,一脸笑意地回头去迎他“还不是我那神医大哥送来的礼物”她边说边牵着他宽厚的手掌往食案行去,那些梅花状的花糕沁着香气,好不诱人,她于是面带得意地指了指花糕“这可是我亲手做的,你快尝尝!”

    他宠溺地一笑,伸手拿起一块入口,乳酪的味道在唇齿间散开,甜腻腻的,一直入了心。

    一碟冻酥花糕就这样被李隆基吃的干净了,武霓裳毕竟曾经在司膳房任职,手艺自然是不差的,更因是她做的,他吃起来便更加觉得回味无穷,直到了饭饱茶足,他才想起来需要交代她些话“过了这两日,我得要忙着朝中的事情,抽不开身来看你,你自个儿若是在宫里待的乏味了,可以让阿芷陪你出宫逛逛,不过得要带上禁卫军”

    武霓裳一直在替他布菜,含糊地嗯了他一声,顿了顿,又有些漫不经心地问“太子妃近来好吗?”

    李隆基喝汤的手忽然一僵“你怎么突然问起她?”

    武霓裳将目光从他身上挪开,摇了摇头,轻轻说了一句“没什么”

    李隆基见她低着头,像是真的只是随口一问的样子,于是便没有放在心上,用完膳,两个人又心血来潮地去了凤鸾阁的一间偏房,那里摆放了各式各样武霓裳收集来的乐器,比起潞州的乐阁有过之无不及。

    一双靓影便在愈渐昏暗的夜色中,或琴瑟和鸣,或一人奏曲一人起舞,相得益彰,或相视一眼,百转千回,脉脉情深,总是郎情妾意、鹣鲽情深。

    ————

    两日后的早朝。

    李旦当着群臣的面宣读完宋璟才从楚州送来的奏折。

    困扰了薛稷整整五日却毫无头绪的大涝和河口决堤,宋璟只用了两天时间全部解决,持续了半月之久的雨水仍然不减,百姓们却都在欢呼宋刺史乃神人,救了整个楚州。

    “那日朕在御花园中说过,薛稷若治不好这洪水,朕必卸了他工部尚书之职,如今看来,他势必是要拱手让贤了!”

    群臣握着朝笏恭敬地林立着,一时间无人回应,就在李旦以为撤职之事难办时,官至侍中的刘幽求已经上前几步回应“臣以为,刺史宋璟治洪有功,当重赏!”

    那头李成器也趁机上前几步“臣以为,宋刺史既然能代替薛尚书治水,则其自然也可顶替工部尚书之职,此人乃是工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宋璟本就是治世能臣,曾在朝中多次担任要职,被贬至楚州也是因为之前与姚崇一起得罪了太平,眼下太平远在蒲洲,又得李旦猜疑,那些摇摆不定的朝臣,这会儿却都坚定了立场,一个接一个地尾随道“臣附议!”

    李隆基至此从头到尾也不曾说半个字,一切如他预料中的一样顺利,他便听见李旦身侧的内侍高声宣旨道“遵陛下旨意,免工部尚书薛稷之职,着楚州刺史宋璟即日返回长安,任工部尚书兼中……”

    内侍还想宣兼中书令一职,堂下的百官之中不知是谁发出了咚地一声,李旦回过神,目光落在堂下的玉石地面上,屈膝跪地的竟是驸马武攸暨。

    武攸暨没有随太平一同前往蒲洲约莫也是为了掌握朝中局势,如今薛稷被罢官,宋璟重返朝堂,这样的局势对太平已是大不利,他又怎么还沉的住气。

    他握着朝笏的手匍匐在地,跪地磕了一头,然后坚定的禀道“陛下圣裁,此事,是否要与公主商议?”

    李旦犹豫了一下,毕竟薛稷是太平的人,他正想吩咐内侍延迟宣旨,李隆基已经抢忍不住先一步冲着武攸暨开口“难道我大唐的陛下,连罢免一个官员都要经过公主的同意吗?”

    武攸暨哑言,他本就不善论辩,这下更不知该说什么了,他的身体也因为紧张而使血液加速涌动起来。

    李旦一时还没决心,耳边就听扑通一声,再抬眼,武攸暨已经一个翻身,就着跪拜的姿势倒在了地上。

    周围的官员都被他吓的大呼了一声“驸马!”

    整个大殿里瞬间陷入了一阵嘈杂,众人纷纷涌至武攸暨的身侧,却只有李隆基最是从容地丢了朝笏,朝着武攸暨靠近。

    眼下谁都无暇再去谈论是否请示太平的事,就连李旦都焦灼地探头去看。

    李隆基抬起武攸暨的上身,他的身体沉的厉害,一双眼睛闭的紧紧,只有唇色是近乎紫黑的样子。

    “御医,快宣御医!”

    李隆基实在没有时间去细想些什么,只能聚精会神地一边掐着他的人中,一边吩咐围观的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