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盛世华裳:惠妃传 > 第二十三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赴往潞州任职的谕旨接二连三的被宫中的内侍送到五王宅,王姝嬑的身体也被调养的逐渐痊愈,启程之日已是再拖不得。

    窗外明月如钩,李隆基立于窗前,黯淡的月光像是层薄薄的纱披在李隆基的肩上,耳边是王姝嬑温软的声音“潞州地域广袤,风情淳朴,也不失为一个韬光养晦的好地方,如今皇后独霸朝政,咱们势单力薄,屈居人下,根本无力还击,就算是避避锋芒也好。”

    李隆基叹了口气,负手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李重俊兵变后皇后就一直猜忌着我们兄弟,现在就连表面上的平静都被打破了,为了保身我也只能交出兵符,只是一旦离开了长安,鞭长莫及,但凡出了事,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那一整夜里李隆基都不能入眠,前途漫漫,他觉得是被无边无际的迷雾笼罩着,即使竭力去拨开雾瘴,却仍看不见等着他的究竟是地狱还是人间。

    天才刚刚破晓,朝阳还未穿破云层,府里还是一片冷清的,就连清晨的长安都是寂静无声,只听得见马车轱辘轱辘缓缓滚动的笨重声,王姝嬑遥遥望着城门外渐行渐远的影子。

    她知他向来不喜欢过于煽情的场面,故而送行的只有她一人,再见之日遥遥无期,加之如今局势瞬息万变,她亦不知此番是否就是诀别,一双眼睛早已染上红晕,许久许久,她才孤身兀自回了五王宅。

    ————

    行了几日的路程终于抵达了潞州,潞州的确是个不错的地方,虽不如长安城繁荣富贵,可这里的景色清逸秀丽,民风和气淳朴,百姓热情和善,比起长安城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势,倒是个温柔富贵乡。

    潞州县令自打接到临淄郡王赴任别驾之职的旨意起至今,他已将一应物需准备妥帖,李隆基才踏入潞州地界,县令便亲自驾马出城迎接,以此看来,他这落魄的郡王爷到了地方却还是颇有地位的。

    县令特意替他安置的别驾府位于潞州城东,靠近街市的繁华地带颇为热闹,那院中更是植了一院子的梅树,这时节里虽是光秃的梅干,却与他此时的心境相得益彰,他自是喜不自胜,向着县令会心一笑“县令真是有心了。”

    县令回道“下官也是借花献佛,这些主意都是张公子出的,是他说殿下顶爱梅花,下官这才命人紧赶慢赶地种了这一院子,也不知入冬时能不能开些花。”县令又在一个拐角做了个请的姿势示意他继续前行。

    再往内苑走去,便是一间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亭台边柳树成荫,凉风习过便见柳叶飘摇,清淡的绿意悄悄拂过鼻腔,瞬间心旷神怡“那倒要替本王引荐引荐这位张公子了。”

    县令回了句“自然”,极目之处就到了一间唤作乐阁的小屋,李隆基一见竟是欢心不已,随口问了句“那是何处?”

    县令答道“那是府里专藏乐器之处。”

    李隆基闻言更是喜笑颜开,不自觉地加紧步伐就往乐阁赶去。

    推门而入,就见乐阁之中鳞次栉比地罗列着各类乐器,上等的红木筝,紫檀木琵琶,湘妃竹笛,凤首箜篌……

    扑鼻而来的香木气味,一根根绷紧的长弦,李隆基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翻涌,他禁不住上前一一抚上这些他心爱之物,在长安时总是害怕玩物丧志,即使心中钟爱也不敢过多触碰,如此一来,这潞州倒真成了他的温柔乡。

    他一时忘了神,指尖不经意地触到琴几上摆的一只笙,低头一看,顿生一股莫名的亲切之感,他忍不住向一旁的县令道“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笙色极其清柔秀丽,宛若美人,历年来宫廷乐器笙只做伴奏,所以并不为人收藏,而我倒极其喜欢它的声色,犹如春色满园,极尽喜悦之感,这笙的主人想必也是及其钟爱的。”

    说话间,李隆基已经拿起那笙,握着笙斗欲要试试音色,却看见铜制的笙斗上攥刻了几个字,仔细一看,竟是“巧笑倩兮”四字,李隆基笑道“真是妙哉,看来这月阁的主人是个女子吧?莫不是那位张公子的夫人?”

    县令没有答话,方才入门的地方旋即闪入一道人影,来人个子高挑,模样生的清秀,一副贵公子的模样“郡王爷莫要乱点鸳鸯谱了,这位姑娘在下可配不起呢!”

    李隆基折身一看他,见他正执扇朝着自己走来,仅有一步之遥时,他收回纸扇,跪地行礼“见过临淄郡王。”

    李隆基忙不迭将他扶起“张公子何须见礼,如此见外?三郎可觉得是与张公子相见恨晚呐!”

    张暐见他猜出自己的身份,又是如此平易谦和之人,两人一见如故,心照不宣,亦是欢心“王爷果真聪明,早些天得知王爷将要上任,又听长安的朋友提及王爷一则爱梅,二则喜乐,于是安排了这处府邸,这原本是在下的私产,多年来一直赠予一位红颜知己,巧的是那女子正与王爷志趣相投,裙袖善舞,唱的一手好曲,在下于是将她另置住处,腾下了乐阁献给王爷,王爷可定要笑纳。”

    李隆基笑道“那岂不是鸠占鹊巢了?”

    “非也非也,那女子也正是巴不得呢!说来还有些惭愧,不过是个出身风月场的女子罢了,也无甚要紧。”张暐摆摆手,故作轻浮。

    “张公子可不是个一孔之见的鄙人。”他笑了笑,果然接着又听张玮继续说道“她父亲是折花搂里的乐工,也就带着她从小在青楼里生长,耳濡目染的不仅生的越发娉婷,而且精通音律,舞艺超群,颇得折花楼老板娘的欢喜,渐渐地就被折花楼捧得声名鹊起。我与她是旧识,故而平日里多有帮衬,这可真真是个可人儿,心气儿高,潞州城不少贵公子求亲都被她拒了,我可更加高攀不起了,如今倒是肯将这乐阁割爱让给王爷,看来她的眼光也是极好的。”

    李隆基静听着他这一番隐晦的讨好,却目光如炬地看着那支笙“倒是个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