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五灵真迹 > 第115章临别的叮嘱
    老山人环视了李五行几个人一眼,雪白的眉毛微微抖动了数下,像是陷入了一种担忧的愁绪之中。

    “功亏一篑啊!”老山人终于蹦出一句话来。

    李五行、马六妙、张一德、王九圣、刘三易,都知道自己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自己内心的平静瞬间被激荡的支离破碎。大家一直以为自己所谓的炼心之道完全做到了“止念观心”,“心如止水”,但是现在看来刚才那一个个虚幻的画面却是让他们猛然间深刻的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自己的内心深处根本不堪一击。

    老山人沉默了片刻意味深长的念道:“刚才你们自己看到的这些画面,的确是真实的,是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的,绝不是你们的幻觉,但却是一次考验,但是很可惜你们都没有通过这个考验,大家根本没有忘记过去放不下身边的那些牵挂,如此的话九层炼心必将只是一场幻梦而已。你们现在已是真人的境界又能如何,九层炼心道不能成功你们的处境还不如一个平常人,不知道有多么残酷的结局在等待着你们,可是……哎!”他深深叹了一口气面露痛苦之色无法再继续说下去。

    李五行、张一德、王九圣、马六妙、刘三易此时的情绪都被深深的惭愧所填满,他们似乎想解释点什么但现在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沉默或许是一种最好的回答与最郑重的承诺。

    大家彼此相视点了点头俯下身去默默的把倒在地上破碎的木桌收拾干净,那五块“真形印”各自小心的握在了手中,纷纷低头垂首站在一边如同一个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老山人看大家都低下头来,一种慈祥的神色浮现在脸上随即平静的说道:“五行、一德、九圣、六妙、三易,道家修行看似一条超凡入圣的捷径,实则是一条非常痛苦的道路,你们的起点虽然远在这芸芸众生之上,但是要想真正有所突破修炼出你们的真神绝非易事,九层炼心,九九八十一天已经过去小半了,如今你们最重要的就是记住‘定’,‘忘’,‘止’三个字。可是人活一世有些事情你们根本是永远忘不掉的,这或许成为你们的死穴,所以你们真正要学会的就是一个‘止’字。”

    “止?”

    “对,止,也就是‘止念’。”

    “止念!”

    “不错。”老山人深深地一点头笑着往下说道:“我们道家止念入定的‘正法眼藏’,可以说是最有效、最得当的止念方法。念头本来就是空的,不用去断。要想让私心杂念变得无思无虑,从有念变成无念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即便你们造化非凡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而且刻意的去忘掉这种思虑和念头,未必就能达到无思无虑的境界。

    何况起了念头是一个心念,去停止这个念头本身又是一个心念,这样以念止念,不但没有办法停止这种纷乱的心态,而且反而会使心更放纵而越发思虑纷驰。

    念头起灭无常,没有一个恒常的觉知中心,以念止念的方法,将有止不胜止的情况,杂念永远停不下来。”

    他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淡然问道:“五行,既然如此,你们又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李五行听到刚才的一番话若有所悟便直接回答道:“无需定心忘念,无需以念止念,凝神守正心神合一自然止念无念。”

    老山人深深的点着头赞道:“好,很好,不错,你们要做到止念无念,唯一的办法只有凝神返照入于丹田之中,把气收纳起来会聚于规中,这就是水火相交而神气相融为一。水火既济,神气两者达到平衡中和状态,这样念头自然就平息下来。神气一交,神气合一,浑然在抱,即是正念现前。有了先天真意作主的正念,那一切的邪思妄想私心杂念自然不能再干扰你们。

    坚持守住自己的先天本来面目,也就是守住了你们的元神。你们如果真能达到止念的境界,则心神自然安宁,智慧之光一天天地就会自然增长,‘九层炼心道’自然水到渠成。”

    李五行阴沉的脸上闪过一丝会意的笑容:“老山人,我们明白了,你就放心的下山吧。”

    “对!老山人,你就放心吧。”张一德、王九圣、马六妙、刘三易也跟着附和做出了自己的保证。

    老山人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了,我只能再和你们说这么多以后全靠你们自己了。”他神色一变突然严肃了起来:“五行,在我下山的这段时间的里你们还要务必切记一点!”

    “噢?”王九圣、张一德、马六妙、刘三易心里一紧也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山人听他如何说下去。

    “你们万万不可踏出这山洞半步,只管一心好好修炼你们的心神。剩下的六十天对你们特别的重要,切记!切记!”老山人稍微停顿了一下神色庄重的强调着,生怕大家听不见似得。

    李五行神色庄重的回答道:“我们知道了,老山人你就放心吧,我们就在这山洞里一直等着你回来。”

    “对,老山人我向你保证,也请他们监督。”刘三易倒是有一种自知之明,五人之中或许只有他最不省心,在这个节骨眼自己表明一下决心或许才能让老山人更加放心一些。

    其实他想错了,在老山人的心目中真正放心的就是这个不满十八岁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刚才那“真形印”散发的光环上面所呈现的单调景象就是一个证明,因为在他的心底几乎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所以也就没有投射出太多让人伤感的画面,这正是修道的最好心境,一个无念的心境,当然也就无所谓要用什么“止念忘念”的心法,如此说来在李五行他们五人之中,刚才老山人利用“真形印”做的简单却非常玄妙的考验,唯有刘三易勉强通过,但是这个结果是绝对不可能告诉他的,因为借题发挥他那种沾沾自喜的心情可是他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