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608章历史的机遇
    其实林超涵的计划很简单,与他现在正在着手进行的一个大动作有关。

    这个大动作就是要推出新能源重型卡车的计划,新能源其实已经叫嚣了很多年,自从数年前那个著名的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遭遇到发达国家的集体逼迫开始,国家对新能源研发的重视程度空前,投资也大大增加,而这本也与林超涵的预判相吻合,新能源不光是能够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他认为,将来可能也会降低成本。

    所以,早早地,西汽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汽研院这些年有专门的项目组一直在推动这件事情,而西汽在这上面砸的钱也很多,就算有人反对,林超涵依然是力主坚持了下去,因为他知道这必然是未来潮流。

    而这两年,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经过反复验证,已经认为可以初步推向市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汽的新能源汽车研究与国际上也差不多同步了,起码在重卡领域如此。

    所以林超涵准备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了。这需要大量的钱,他很清楚,如果此时去找鲁柴,要求覃晓东批准建立这么一条生产线,相当于拱手将通往未来市场的大门交给了鲁柴,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这必须要自主,还不光是被控制不爽的问题,是根本发展的问题。将来西汽如果要独立自主,林超涵认为就必须要靠着这些新能源、智能化的各种新型技术主导的产品来打开市场,获得发展的充沛资金。

    他不想再将这些拱手让人。

    鲁柴对于西汽来说,确实有救命之恩,但是这些年该回报的也回报了,不可能永远将成长的决策权交给别人。

    说得再难听点,现在覃晓东还算是理智,哪天鲁柴换掉了掌门人,对于西汽来说搞不好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覃晓东其实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是至今仍然执掌大权,这本身就是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曲建国主任在回去后,仔细研究了一番,也认同了林超涵的观点,那就是西汽必须要尽快独立自主,而眼前这就是一个机会。

    他拉着丁鑫过来,三人谈的是一个巨大的交易。

    由省国资委出面担保和安排,丁鑫将投资西汽建立一个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这个投资额巨大,将超过十个亿,这条新成立的生产线,将作为西汽分公司存在,不受鲁柴影响,西汽成立新的控股公司,专门对其进行管理和运营。其股权结构则是由大秦石油占主导,后期逐步渡给西汽控股公司,这方面由省国资委出书面担保,确保无虞,对于省国资委来说,这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对于西汽来说则是生死大计。

    而丁鑫在这过程中,不光是出钱,也有着巨大的收益,在交易中获得的股权不是关键,关键是西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一来大秦石油可以借机一步跨入到新能源生产领域中来,获取相关技术,可以先一步掌握新能源的配套方案,取得优先供应新能源的特权,初步估算,每年将来能给大秦石油带来数亿远的好处,而且从长远来看,收益还会越来越明显。

    在这其间,大秦石油也就是前期垫付投资而已,将来的收益才是肉眼可见的。

    而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的重视,大秦石油早就有想法要布局新能源,借此契机,可以实现大力推进,操作得好就可以顺利转型。

    当然,也不是没有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西汽的技术是否过硬,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万一生产出来,根本没有市场,那就尴尬了。

    但是这个难题也被曲建国给解决了,因为他手中掌握有多的资讯,即在此时,国家正着手推动新建一条贯穿整个大西北的高速公路,而省里路段已经在规划中,而这份规划中,出于国家战略决策需要,已经预留了许多新能源供应站点,也就是传统的加油站。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林超涵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是什么新能源了,在前面提过,基本就是天然气,lpg,二甲醚,生物柴油等,其中天然气、lpg等相对成熟了,建这条高速公路,就会配套建设一批加气站,加气站就会要修管道,这里面的工程量十分浩大。

    总之,就是西汽林超涵的计划恰好契合了整个国家发展规划和战略,又正好契合了大秦石油的布局需要,所以三方交流起来,都很愉快,觉得这事大有干头。

    用丁鑫的话来说,就是“老林啊,你们这个新能源汽车的计划非常好啊,你想想,如果我们只是投资建加气站,根本就没有车来加气,那我们不是很尴尬了吗?所以说,你是利国利民利人啊,应该给你发个奖状。”

    而林超涵的回答同样也很绝,“丁总谬赞了,其实我在想,如果没有加气的这个计划,我其实就是纸上谈兵,到时候跑半路上,没气加了,那才真的尴尬呢。”

    三人放声大笑,都想到如果双方没有对方的存在,自己的布局其实就是一场空,也很有趣。

    既然路数对了,那就好办了,很快三人就达成了一致协议。

    因为三方战略决策高度一致,特别是曲建国主任决定把这件事情当作当前的重点大事来推动,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这件事情在三人会散后,很快地就推动了起来。

    当年12月份,第一条试投的生产线已经在西汽预留的一片空地上拔地而起了。这片地是当年林焕海在建设新厂时特别预留的一大片地,而其使用权也没有放在西汽集团,而是放在早就独立出去的三产,也就是后来的服贸公司手中。所以动用这块地也好,丁鑫那边大秦石油的巨额投资也好,根本就毫无阻碍地建了起来。

    直到第一条生产线建立起来之后,鲁柴方面才知道西汽新成立的西北新能源汽车控制公司已经与大秦石油展开了密切合作,并且双方签订了合资协议,建起了新厂房。

    不得不说,林超涵的历史机遇非常之好。

    如果换作从前,得到这个消息的覃晓东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发作,至少会打一个电话给西汽领导,也就是林超涵,质询他的意图,而以覃晓东的精明,也第一时间会搞明白西汽的战略意图,如果他有意的话,完全还可以通过各种运作,将手伸进新能源公司去,因为双方有优先协议,鲁柴如果真要投资,林超涵还不得不答应他入股新能源公司,来回一折腾,搞不好到时候鲁柴反而会取得控制权。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大秦石油只要掉一次链子,搞不好就没戏了。

    但是历史的机遇是,当时的鲁柴覃晓东同样也面临着极大的麻烦,首先是2012换届年,虽然因为他的权威,再加上手腕,领导重视等因素,他还坐在那个位置上稳如泰山,但是因为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已经由不得他如臂指使了,政治情势对他并不那么有利。再次,他手上也没有什么流动资金了。

    这个说来又话长,是另外一个国产制造崛起的故事了,简短来说就是鲁柴这些年同样没有闲着,他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更牛更先进的发动机,并且卓有成效,推出一系列的新款发动机,建立新发动机就要配套新的生产线,而这些生产线耗费颇巨,再加上建立新的供应链也有些麻烦,连鲁柴都有些吃力,这个还好,关键是鲁柴在覃晓东的带领下,一直有着巨大的重工雄心,到处吞并各种企业,他最近居然又吞掉了德国的一家老牌发动机厂家——当时中德还算友好,该厂在德国的地位也不那么显赫,当年在林超涵的引荐下,他们尝到引进国外技术的好处,从此迷恋起了在全世界进行收购。一系列大动作下来,鲁柴的流动资金池已经快干涸了。

    正是因为这几年的大动作,所以覃晓东对于西汽这样并不算特别重要的长远规划就不太支持,一些花费他不大舍得批复了,相反他还希望能够从西汽吸纳更多的流动资金供他使用。这就让他跟西汽形成了尖锐矛盾,他虽然意识到了,但是因为关注重点不在这里,所以一向精明的他,对于西汽当前的大动作,完全不关心,更没有伸手过来管。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他就算是有心也无力了,他没有钱投了啊。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诡异的是,他对西汽的这个大动作不闻不问,任由大秦石油最终跟西汽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

    林超涵充分抓住了这次历史性的机遇,建立了一个对未来至关重要的新生产线,并且有步骤有计划地将它牢牢控制在了手中。他本来已经做好准备,哪怕是撕破脸也不能让覃晓东将手伸过来的,哪知道覃晓东居然对这件事漠不关心。他虽然判断鲁柴有资金问题,但是也没有料到对鲁柴和覃晓东的影响如此之大。

    直到一年后,西汽的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大卖特卖,即将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覃晓东才回过神来,然而,已经太晚了。

    更何况,他也终于要告别历史舞台了,那一年,组织上批准了他的退休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