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68章明师傅
    李小明司机,因为叫全称大家觉得有点不顺口,叫名字又显得太随意,你知道的,叫人小明跟叫人小强一样,有点骂人的意思。

    后来不知道是谁,称呼他为明司机,听着有点俄罗斯地名的感觉,大家叫熟了也很顺口,后来都喊他作明司机或是明师傅。

    明师傅,现在是西汽的王牌试车员,录属于汽研院,你没看错,当初的小小汽研所如今已经鸟枪换炮,改叫作研究院了,据说手中有好几个特种驾照。这些驾照,可千万别小瞧了,万中无一可以拿到。可以说,除了坦克,他非常遗憾地没有时间拿到驾照外,其它的只要是车,给他都可以开,区区重卡,对他来说就跟手中的玩具一样,驾驭起来轻松称手。

    明师傅如同大多数的试车员一样,是退伍兵,退伍之前是川藏线汽车运输团的驾驶员,正是因为在川藏线上一直开2190,所以退伍之后首先选择来了西汽,否则西汽想挖到他还不容易,要知道大家都要抢着开高薪聘请这样的高级司机。就这样,他来后,西汽也是如获重宝,极其重视,高薪聘请,待遇优厚。

    明师傅对斯太尔系列的车型,了如指掌,对他的毛病和解决方法、调试方法摸的一清二楚,被研究院看中要过去专门跑车,主要跑新产品和军车,后来干脆专门跑军车。明师傅个子一米七左右,精瘦,黝黑(常年跑车晒的),一头浓密的短发,眼睛不大但是很有神,方脸,面部线条比较有棱角,眉毛不粗但是很浓那种,走起路来带风,军人做派一直保留着。

    所以,林超涵这次挑选来非洲的人选中,第一就选了他,而他来了之后,也是不负重望,前两段的路程中,不是没走过险滩,也不是没有走过天堑,但是明师傅都是有惊无险,平平稳稳地走过来了,既保持着速度,同时姿势也保持得很优美。

    私下里,林超涵以为,西汽车辆至今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恐怕一半要归功于明师傅的明察秋毫技术高超了。

    但是明师傅这个人虽然平时看着很严肃,但是私下里却很谦和,对林超涵的溢美之词表示拒绝,说自己还是沾了时代的光,西汽现在的技术水平进步得极其迅速,所以他开起来才相得益彰顺风顺水。

    两人坐在车后厢主要是用普通话交流,前面卡塔尼少校和黑人司机则是用一些当地的土话交流,当然他们俩英语还都挺好,和林超涵的交流也没有问题,明师傅英语水平则要差很多,还是要靠林超涵来翻译。

    原本林超涵还有点担心这个卡塔尼对中方不友好,但是事实接触下来发现自己有点小人之心了,不是谁都像萨明德那样的,这个卡塔尼虽然有一定的偏向,但是对中方却没有什么不友好的举动,对林超涵还算热情。

    一路上东扯西拉,时间倒也过得挺快。

    路过雪山后,路况开始变差,植物也比较少见了,道路上坎坷崎岖,难以尽述,纳布森司机照旧很快乐很猛地开着车,林超涵和明师傅强忍着不适。

    明师傅低声对林超涵道,“照这么个开法,再开下去迟早会出现一些问题。”

    林超涵同样有些担心,“现在能怎么办?也不可能火线培训他们了,看纳布森那副样子,明显的是放飞自我了,他想怎么造恐怕我们是阻止不了的。要是不让他们尽情地折腾,回头恐怕就会失去印象分了。”

    明师傅很头疼,“依我看,他们其实对车辆的维护和驾驶都很浅薄啊,除了会开,其它的都不怎么样。”

    林超涵点了点头,“我也发现了。”

    其实在静态展示阶段,由肯米亚士兵打分的时候,西汽为什么得分那么高,现在随着与肯米亚军人的接触,林超涵慢慢地搞明白了。

    例如卡塔尼上车后,就有一搭没一搭地找林超涵聊天。

    “中国朋友,坐上你们这个车,我还是感觉比坐路驰雷神感觉要好多了。”跑了一阵后,卡塔尼笑着回头对林超涵道。

    林超涵刚开始还不太明白,试探着问道,“少校先生,你是觉得驾驶室更舒服吗?”

    “太舒服了!”卡塔尼很高兴地摸了摸前面的机械式模块仪表盘,“这个东西,我们能看懂。比路驰他们的要强多了,都是电子仪表,一看就麻烦得紧。”

    然后卡塔尼又自言自语地道,“知道么,那么国家的车队,还是坐中国的车跟以前的感觉最接近,最起码,没有那么复杂,简易,好修。”

    林超涵听明白了,原来真的跟他之前的观察感觉是一致的,肯米亚军队明显反感过于复杂的设备。

    跟马里少校不方便打听的东西,倒是从卡塔尼少校嘴里打听出来了不少,原来在静态展示阶段,各个业务口的兵一队一队对各个参赛车进行详细的观察,包括底盘、发动机、驾驶室、附件等等,并且每个业务口的负责人都要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主观印象打分,这里面包括的有整体观感、装配精细度、使用便利性、维修便利性、安全性等等,总之是照搬欧洲那套,但是真正打分的人对于这些并不十分理解,对于自己不懂的部分基本上是按心情给分。

    其中有三点让2153n得分很高,分别是随车登车梯,机械式模块仪表,分体式大灯。

    第一点主要是易用性方面的,其他车由于本身车高相对较低,所以没有登车梯,士兵进入车厢比较费力,而2153n是从2190简化过来的,本身2190很高,所以必须有登车梯,所以2153n也就带过来了,结果成了广受好评的一点,上下方便的多,所以得分很高。这一点也是考虑到了东方人自己使用的特点,没有想到深受好评。而日本山鹰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卡塔尼少校的评点是,他们居然也没有登车梯,扣分。这一点林超涵不是很能理解,日本人怎么想的呢?不过想想,他们的车高度确实也要低一些,也说得过去,但是谁能想到肯米亚人就是喜欢登高望远呢。

    第二点机械式模块仪表,说白了就是最早的传统电磁仪表,其他厂家的要么是电子仪表,要么干脆就是带液晶屏的高端仪表盘,就连卡玛兹和维兰都用了电子仪表。电子仪表的问题是,如果一个表头故障,比如说油量表坏了,那么整个仪表板总成都必须更换,然后才能送回原厂维修,虽然更换速度快,但是对于肯米亚这种用惯了老车的国家来说,他们更习惯于坏了哪个换哪个,而西汽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多年生产军车的经验,在有电子仪表盘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用了老式的电磁机械仪表,而且在路驰发生过故障之后,需要从蒙巴萨调专用笔记本电脑进行维修调试的事早就在肯米亚方面内部传为笑谈,所以本来就对电子仪表很排斥的肯米亚后勤人员更加抵触电子仪表。甚至在静态参观过程中指着陕汽的机械仪表竖起大拇指狂喊ok,说这个我们会修!奔驰的我们不会!

    卡塔尼笑着对林超涵说,“其实我们也知道电子仪表更先进,但是我们更希望客户不只是展示自己的先进性,而是照顾我们的使用习惯啊。”

    林超涵听后倒是没有太吃惊,要知道,换成电子仪表对于西汽来说,也并不太大的难事,但是这么多年服务军队,出入各种复杂地理环境,他深深知道,有些太过先进的东西未必就是最合适的,可靠才是最合适的,像在非洲肯米亚,这种地方,各种极度恶劣的气候天气,确实是只有机械仪表更适合,这方面他并不自卑,果然也确实带来了回报。

    第三点分体式大灯,其实当时国际上流行的是一体式组合大灯,近光远光转向集成在一个总成里,但是西汽也是出于对肯米亚后勤能力的了解和用车习惯的调研,选择了最传统的分体式大灯,近光灯远光灯和转向灯都是独立的,虽然装配难度加大,但是对于使用方肯米亚来说,确实最经济的,一旦一个灯损坏,只需要更换对应的一个模块即可,不像其他厂家的必须更换整个大灯总成。

    就这三点,卡塔尼少校都是赞不绝口,他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如果西汽车辆跑完全程下来,那就是最好不过了。”

    对于这句话,林超涵听了呯然心动。

    他知道,卡塔尼少校绝对不是对轻易讲这些事情的人。他把这句话完整地翻译给明师傅听了,明师傅听后,很是赞同,“我长年跑川藏线,屡遇险境,确实如果换作是脆弱不堪的高科技产品,可能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埋在不知道哪条山沟里了。哪轮得到我来非洲?”

    林超涵笑道,“明师傅,看来天下武功都是相通的啊,我们的军队认可的产品,一定会更适合第三世界的国家。”

    “不过,”林超涵看向窗外的荒凉的大漠景色,轻声说道,“总有一天,我们会比他们的更先进,还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