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43章如今的试制车间
    在西汽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开辟了一块全新的区域。是专门为这次去参赛车辆试制准备的特殊地域,在墙上挂着一个大横幅“苦干九十天,拿下肯米亚!打败欧美系,为国争光时!”这自然是宣传部门的小伙子们的杰作,他们喜欢在每一个重大事项上,都发挥出神一样的标语精神。

    林超涵来到这里,看到标语后,忍不住都乐了。这帮小伙子都在想什么呢?

    他看着工装齐全的样车试制间,现在的试制车间,两个大通道,通道两侧是十几个试制工位,每个工位上都有独立的电气供应接口,还有kgb,悬臂吊和可以调整的整车支撑工装,发动机动力总成吊装工装这些东西,每个工位的专用工具和通用工具都有专门的工具墙,而且还有可调扭矩的小型强扭机,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手动用扭力扳手拧紧,自动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想起了当年自己第一次参加打地摊,试制2190的时候,那条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打地摊,搞块油布往地上一铺,那就是摊子了,如今鸟枪换炮了,用歌里的话来唱,那就是“当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

    想着就忍不住哼起来,林超涵还真有点怀念当时的那种旧时光了,现在这在这里打地摊的也不再是当初的那批老技术工程师们了,全是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三十五岁以下,精力正充沛,而且大多都是名牌大学正经车辆工程机械等相关专业院系的毕业生。

    林超涵事视察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碌着,昨天刚刚将一些试制需要的部件材料运到了现场,这会儿主要是在对图纸,有些地方需要修改,现场就需要讨论,画图、计算、修改,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什么都实现计算机化了,要配图修改那就是几句话就能决定的事,操作起来很快,也很方便 ,不像当年大家拿着尺子反复比量,画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错了还得擦了重来,又浪费又麻烦,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计算机利用专业cad设计软件进行操作了,现在为了方便大家设计,西汽都花了大价钱引进了各种专业设计软件来使用,包括catia、autocad、ug、creo等,此外,还有各种仿真工具,验证工具,计算工具,这些都是正版软件,定期需要付费,郑博士那边的一些国产设计软件也包含在其中,林超涵希望将来在软件领域,用更多的国产,但是现在为了在工作上不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汽只得还大量使用进口设计软件。

    大家各忙各的,林超涵一个人悄悄地走进来,大家一时间都居然没有发现他,这次样车试的负责人叫徐敏辉,是最近才提上来的一位年轻副总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时他正带着两个技术员在电脑上对设计图。林超涵走到他身后,看着他指着图和两个技术员在讨论,他并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看着。

    “这是我们前期根据林总的指示,单独设计的一款全新图纸,主要就是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针对非洲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况,进行了局部强化后的新版本,主要脱胎于我们前些年推出的2151系列,现在这块又算是开了个分叉吧,就叫2153n算了。”徐敏辉戴着眼镜,斯文儒雅,表面上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林超涵却知道,这家伙绝对是一个聪明至极的厉害人物,他应该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进的厂,那个时候西汽已经搬到省城,已经可以招收到很多大学生了,但是像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仍然是比较稀罕,当时徐敏辉进厂的时候,还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奔走相告,觉得前途大好,连清华毕业生都主动选择进西汽了。

    林超涵和他也有很多的交集,在研发过程中多有接触,林超涵当时作为技术中心主任,带着一帮小伙子们专攻工艺,徐敏辉则不一样,是专攻设计制造的,这些年下来,他的表现极其突出,郭志寅等老一代对他赞不绝口,不断提拨他,才十年功夫就提到副总师的位置了,愣是没有一个人表示不服气。

    徐敏辉对着技术员说话,看着图纸,不时地指点一下,认为某个地方还有待改进,某个地方则是设计有些过火,林超涵站在身后听了一下,觉得徐敏辉的眼光确实独到,有些地方,林超涵不谋而合,有些地方,则比林超涵想得还要谨慎。

    他点了点头,看来选择徐敏辉担任这次的赛车试制组长没有选错。

    徐敏辉说了半天,突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朝后看了一眼,连忙站了起来,“林总,您怎么过来了?”

    “我过来随便看看,看一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有什么需要的地方,随时提出来,我现在是为你们服务的。”林超涵如今身为副总,虽然不说日理万机,但的确非常繁忙,像这样具体的工具他已经不大可能来负责了。

    “呵呵,林总费心了。”徐敏辉其实年龄相比林超涵,也不过小了五六岁而已,两人其实也算是同龄了,虽然林超涵不是毕业于清华,但是徐敏辉进厂以来,却是处处参照着林超涵的标杆来发展的,林超涵当年的条件比他们现在艰苦多了,在那样的条件下,林超涵能够跟着团队发挥巨大作用,直接能够单独带团队,这相当不凡。林超涵当年在青藏高原试车的故事,在西汽可以说是一直就是个传奇的经历。这样实干出来的领导,徐敏辉在他面前,是半分傲气也没有的。

    可以说,今天徐敏辉能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办公,都要归功于林超涵的眼光,西汽这么多年来在技术手段创新上从来不吝惜成本,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林超涵始终站在行业的潮头,始终能够看到前方和远方。

    “我刚才听到你说的了,我觉得有几个地方,还可以再调调。”林超涵笑了笑,他还是习惯从专业角度去考虑问题,“在非洲那边,常年气候是高温天气,动不动就四五十度的高温,这样的气温很极限,甚至也远超我们平时的试车,这种气候,对于我们很多常规的部件要求都会更高,有时候我都在想我们现在的这些随车的电子设备能不能正常工作,还有驾驶室里的空调设备,是不是要更新一下呢?”

    说着,林超涵随口又说了几处自己想到的一些问题,这些大都都跟非洲那边的特殊情况有关。

    “有道理,林总您高屋建瓴!”徐敏辉佩服地说道,小小地拍了一下林超涵的马屁。

    林超涵笑了笑,“徐副总师,你说说看,我们现在其实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你有把握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改造吗?”

    “没问题。”徐敏辉不慌不忙地道,“基本上,我们是在现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问题不大,只是有些局部调整后,会不会存在什么其它问题,我们需要在调试过程才能发现。”

    “嗯,我们最多也就是三个月时间,五月上旬务必要完工,然后我们就启程运输到非洲去了,来回路途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能太过耽误。”林超涵道。

    “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徐敏辉拍胸脯答道,他很有信心地看了一下周围,这个时候大家都看到林超涵来了,自发地围了过来听林超涵训话。

    “放心吧,林总,我们一定加班加点,完成工作!”

    “嗯,林总,这次的难度比我们预期想的并不高出太多。”

    “现在随着设计模块化,有什么问题我们改起来也快!”

    “材料这块倒是需要盯紧点,有些特殊制作的需要采购跟供应商加强联系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补充,这些都是技术人员,都很朴实,都知道林超涵是搞技术出身,天然有一种亲近感,在他面前还真不怯,尊重他是领导,同时也把他当成可信赖的伙伴看。再说了这里大多都是年轻人,更活跃一些,现代社会,人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看着大家一张张激情、青春、自信的脸庞,林超涵没来由地升起一股自豪感,看看,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西汽,真好啊,他是想抽空拉着那些退休的老技术员和工程师一起回厂来参观,跟大家再交流一下。

    那时候,他正青春,但周围全是年龄偏大的技术团队,大家都很敬业忠诚,也很卖力,但总是有股暮气,缺少这种洋溢的青春气息,若不是他当时在搅和,很难说当时2190能够顺利推出来。

    但是他的好心情只持续了三秒钟,这时候他的手机电话响了起来,是孙小芦打来的,他显得有点焦急地说,“林总,您现在在哪里,赶紧回来开会吧,王总和叶总都有点着急。”

    林超涵一怔,“怎么了?今天没说要开会啊,有通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