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530章开启西汽盛世
    退休不过三个月,林焕海已经把辛苦端了十多年的架子全都卸掉了。如今的他,只是一个慈祥的,只想含饴弄孙的爷爷罢了。他把这个角色切换得十分迅速,融入新的角色后,他很愉快。不时还有人走过,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有的喊“林总”,有的喊,“林厂长”,林焕海开心地和大家打着招呼,“叫我老林就好了。”

    “爸!”林超涵抱起哲哲,走了过来,“今天会议结束得早,有些事情我想不太明白,所以想找你聊聊。”

    “聊聊?好,我们祖孙三代一起好好聊聊。”林焕海轻轻地拍着哲哲的背,熟练地掏出贴有迪斯尼形象的儿童杯子给他喂水喝。

    “爸,我的任命您事先知晓吗?还是您直接安排的?”林超涵边走边问道,这是藏在他心中很久的疑问。

    林焕海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而是反问道,“你是不是因为直接提你做副总经理,让你感觉意外了?”

    “确实意外,我以为我会做个副总师之类的。”林超涵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到现在我还有些晕,幸好这些年咱们公司运作都制度化了,否则好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该处理了。”

    “慢慢学,总会都搞明白的。”林焕海接过又吵着要爷爷的哲哲,心疼地拍了一下他身上的灰,又道,“我当年接任总经理,你猜我当时第一时间心里在想什么?”

    “想什么呢?”林超涵顺口问道,“不是觉得很紧张突然,然后压力很大吗?”

    “我在想,这些王八蛋,平常好事想不到我,这黑锅居然要我背了。好,看我整不死你们!”林焕海幽默地说道。

    “哈哈哈哈!”林超涵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自己的父亲当年同样心里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念头,瞬间就觉得父亲如今更像个正常的人了。

    “但是我转念一想,不对啊,这是上级领导赋予我的重任,这是全厂四千人生存发展的重担啊,他们信任我,把这个历史的机会给了我,我怎么能这么狭隘地想问题呢?”林焕海的语气很平静,连哲哲都被感染了,静静地听他讲话,不时用小手拨弄一下他的花白胡子。

    “所以您就想通了,要大干一场?”

    “不错,我突然就想明白了,做坏了要背黑锅,不做也要背黑锅,那就轰轰烈烈地干一场,成功失败,敢想敢干,爱你骂你,无非一死。”林焕海脸上尽是回忆的神色,“那时候,我想,你也长大了,你妈精明能干,就算是我完蛋了,你们依然会有自己的人生,不会被我拖累。不过,让我愧疚的是,最后居然第一个就把你拖累了。”

    林超涵鼻子酸酸的,“我们是父子,上阵还得父子兵呢,骨肉相连,同命运共呼吸。说什么拖累不拖累的。”

    林焕海欣慰地看了看身边的林超涵,如今的林超涵再不是当初回厂时的那副青葱颓废样,成熟、稳重,但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感慨道,“让我意外的是,你成才了,本来我没有折腾成功的信心,还有一种悲壮的心理的,后来看到你回来后,各种折腾,新想法新路子层出不穷,当时我突然就意识到一点,这个黑锅我可能不用背了。”

    “说起来,爸,我是被你坑得够惨,我苦头没少吃。”林超涵用开玩笑的口吻道。

    “没办法,不让你苦点累点,别人的眼睛里看问题,只会觉得我是在照顾你。只有你自己实干出来一条路,别人才没有闲话,我坐在那里发号施令才不会有人戳脊梁,高处不胜寒啊。”林焕海深深地感慨道。

    “我懂了,我从来没怪过你。”

    “所以,你今天的一切,都是你在大量付出后,别人看到了你的长处,觉得这份事业需要把你提拔到一个能够更好施展才华的位置而已。我知晓与否,其实根本不重要。”林焕海笑道,“当然,实话是,我也是比你早一天才知道这个消息,据说这是姜建平老书记的力荐,也有俞部长那边给予高评价的功劳,但最终都得组织上综合考虑。”

    “嘿嘿,原来如此。”林超涵突然觉得浑身一松。

    “我们老了,自然规律必须要退休,但是如今这份事业对国家对省里,甚至对厂里上万职工数万家属都很重要,组织上想让年轻人早点出来让大梁,破格提拔,其中的深意就需要你自己慢慢琢磨了。”

    “我懂了!我会好好干的。”林超涵点点头,这种承诺,没必要用太多言辞来修饰。

    林焕海点点头,他也不需要听林超涵长篇大论的誓言。两人开始聊起哲哲的各种淘气事情来,爷俩探讨起教育问题来,当听到季容说如果职工幼儿园不好的话就送私立幼儿园,老爷子有点不太高兴了,吹胡子瞪眼睛起来,“那怎么行,我们的幼儿园哪点不好了,能培养孩子他爹就能培养孩子的孩子,就算有点不好,也不用转学,批评教育就好了,实在不行,要把孩子接走,哼哼,那我就搬到你们家边上住,天天还是管孩子的接送……”

    林超涵无语了。

    慢慢地,林超涵就适应了全新的角色,他和叶文源配合相宜,在王兴发的领导下,让整个公司下属各个车间分厂都继续保持着高速的发展。2007年底,西汽再次集体搬迁,主要生产力量都搬到了北郊新址,东郊和南河湾的旧址就留给了那些生产车桥、配件等分公司。

    这一次新址,建设规模空前,当然厂房建设不比那种住宅建设,除了办公楼、家属楼之外,其它都是清一色高大明亮的宽敞车间。林超涵实现了自己曾经预测过的设想,这次建设首先提出的先决条件就是按照10万辆的规模设计园区,按5万辆产能设计生产线,并预留5万辆产能以备不时之需,整体按照联合厂房布局,全部流水化作业的指导思想去设计。

    g2000的技术现在已经全部引起来,各种技术消化迅速顺利,随着西汽的人才规模不断庞大,以及先进技术设备的不断引进,到2007年底西汽新址正式投产后,可以说西汽的发展再次达到了一个巅峰。

    前面曾经说过,按照最初的规划设计,g2000引进后,西汽确实第一步是cbu整车进口,但是挂的是西汽的标,也就是说算西汽生产,批量不大,其实根本就没有卖,主要用于陕汽对整车进行掌握和参考,用来消化各种技术资料使用,在2300的研制过程中,就没少参考g2000的原型车辆内部设计。

    第二步,则是skd,大总成进口,西汽用来在装配线上试装,熟悉和掌握装配过程,这时期,德国的专家开始频繁来华,进行指导,西汽从国外专家身上,学习良多,不断精进。

    最后是ckd,完全是零件进口,然后再自行装配,这些零部件在西汽吃透后,逐步实现了国产化,除了部分自制外,还有一些从外部进行采购,比如发动机,鲁柴现在结合引进技术,又推出了新款发动机,成为西汽的标配。

    当初,nam只想搞授权生产模式,但最后双方还是签了买断协议(这里头也有范一鸣的功劳,如果不是他弄出山寨g2000,nam没那么容易松口)。但是技术授权方式还有一定限制条件的,除了技术授权费,西汽还必须再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在技术引进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原厂的产品来进行参考、标定和过渡,西汽这几年陆续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不过,与nam设想不一样的是,他们原本瞧不上中国市场需求,同时又看不上西汽的技术水平,原来他们计算过,按当时西汽年产量撑死一万辆的量,而nam提的条件是要求西汽在3年内每年必须要一半采用skd和ckd模式,这根本不现实,等于凭白每年一半经营收入要上交nam,那可是十来亿人民币啊,谁都不可能答应,如果真答应西汽就宣布立即破产,双方死扛了大半年,差点谈崩,但是最后时刻还是林超涵亲赴德国,经过艰苦谈判,最终说服沃尔夫冈,对方最后同意这个数额和期限修改成5年内购买1万辆的skd和ckd。

    在沃尔夫冈看来,这已经是能压榨西汽到最后一点了。他十分满意这个结果,对董事会也有交待。未来,西汽如果还要引进新技术,再来一遍他也是很乐意的。

    但是在林超涵看来,这则是物有所值,一则本来很多也需要,国产替代是需要时间的,二则他在努力说服沃尔夫冈的的背后,则是实现了真正的技术买断,以后g2000技术就是真正的中国技术了,再怎么消化改良,那都跟德国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曾经已方还答应过的抽成模式都取消了,也就是说德国人赚了这一票以后就跟西汽的羁绊彻底结束了。

    而西汽真正要做的,是基于各方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进行正向研发,开发出自己的产品体系出来。

    特别是在北郊新址投入使用后,消化德国1万辆的订单根本毫无压力,这一点是德国人根本没有想过的。要知道,真正投产后,北郊新厂通过挖潜改造,最终达到15万辆的产能,并且还能够继续提升,消化区区1万辆根本不在话下。

    西汽老一辈和新一代领导的智慧眼光,开启了西汽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