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487章大方的大智慧
    在去德国之前,西汽在大客车项目上有了一些进展。主要是天健公司的合作经过双方多次互相考察交往,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并且进入了实质性的对接,双方约定初期由西汽生产底盘,由天健生产客车车身驾驶室等,然后在西汽进行最后的组装合成,这样将给西汽节省大量的时间,龙德方面对这个方案并无不满,反正只要贴牌子,将来能证明是他们推出的产品,就对耿进波有个交待了。当然大家互相磨合需要一段时间。

    林超涵的技术中心,也像充气球一样,临时进行了扩充,郑博士自然目前划归他管,他还带了一个自己的科研小团队过来,学历至少是研究生,林超涵简直喜出望外,举双手双脚赞成,他请姜建平出面,给郑博士团队安排了西汽最高规格的接待,并争取到了一些实验经费和人员报酬待遇。

    郑博士对西汽给予的待遇很满意,对他来说,本来就是只要能让他潜心钻研技术就好了,有额外的待遇能让他安心搞工作,比什么都强。

    林超涵手下之前招的那批人,也都忙得不亦乐乎,当年林超涵回公司时怎么成长起来的,他就怎么去磨砺手下人,该学什么学什么,该去车零件的也都别嫌脏,该画图的你就得一天到晚猫在那里,该打地摊的你就得去车间给老师傅当下手,谁也别闲着。这支团队他寄予了厚望,希望将来有一天能真正发挥真正的作用。

    他自己能成长起来,他相信,这些初出茅庐,还一脸稚气未脱的小朋友们,也一样能成长起来,每个人成长的地步不一样,但终归都会成长,都会成为将来西汽的精英骨干。

    他对自己的分工则是充当协调人和技术方向把握的角色,他规划好了方向,每个人负责自己的一摊事,每到一个节点就汇总考察一下进度,再多的细节,除非必要,他是不会再多问了,如他所愿,这些手下遇到的问题产生的问题,各种匪异所思的状况都陆续出现了,甚至有人承受不了精神压力,差点自杀的都有,但林超涵很清楚,就这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一步一血的脚印,没有捷径,只有涅槃。

    这次去德国,谈判会非常艰苦,西汽预计的时间是至少一个月,长途前往异国他乡,会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状况,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该走的路。

    这次去德国谈判,主要目标是三个,一是就最终合作模式达成基本协议,技术知识产权、产品零件购买以及技术指导,乃至资料翻译等都需要达成基本的合作框架;二是就是双方要基本敲定合作费用及支持的问题;三是变技术细节进行深度探讨,光有框架是没有用的,还得用技术来填充血肉,哪些技术需要,哪些技术不需要,最终都会对价格谈判产生影响。

    鲁柴参与发动机购买,这个原则上nam已经同意了,他们刚开始持反对意见,觉得只对西汽就好了,打包谈最终价格多爽,再增加一家公司对接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徒增麻烦,但是西汽还是坚持说服了他们,给他们最大的理由是,西汽对他们的发动机技术其实不感兴趣,有极大概率会剔出合作框架,相对来说总体费用会极大降低,但是鲁柴方面感兴趣,这样就可以搭售发动机技术,对nam来说,是利大于弊的,nam方面考虑再三,通过调查了解到鲁柴确实只是一家发动机生产的专业垂直技术公司,确实更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为了赚钱,nam最后还是同意让鲁柴参与了。

    达成了这些前提条件,一行九人(含鲁柴二人),就出发前往德国了,与上次一样,转机法兰克福,再到慕尼黑。nam方面再次派出了保罗等人迎接他们,热情依旧。

    这次林焕海也跟了过来,但是他只是参与前三天的谈判,与沃尔夫冈进行对接,双方就大的原则方面进行确认后,林焕海就要飞回国内了,西汽离不开他,而且省里让他去中央参加一次重要的会议,必须得走。

    所以这次的领队换成了陆刚,郭志寅则是总顾问。西汽一方面除了林超涵和姚锦元以外,还多了三个技术骨干,都是近几年公司招收或培养出来的骨干,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且对各种技术相对了解。此外,西汽这次还专门从商务部请了一个精通商务谈判的专家顾问过来,参与条款拟定,可以说考虑得已经比较周全了。

    鲁柴方面的两人则是一名精通德语的技术专家加一名商务人员,他们主要是跟在西汽后面捡漏,在关键的价格方面把关。

    见到林焕海的沃尔夫冈热情地与他拥抱。

    “亲爱的林,有一段时间不见了,欢迎再次来到伟大的德意志,欢迎再次光临nam,我们合作的大门正为你敞开。”

    “亲爱的沃尔夫冈先生,咱们中国人说过了,来而不往非君子,我来这里的第一件事情,其实是邀请您去中国,看一看我们中国壮丽的风光。”林焕海使劲地拍着沃尔夫冈宽阔的肩膀,不得不说,德国人还是有点厚道的,至少这种欢迎之情作为不得伪,说不得,他也得邀请沃尔夫冈去一趟中国,总不能每一次谈判都选在nam的主场吧?

    对于谈判的艰巨性,林焕海是有深刻认知的,他根本就没有打算一两次就能谈成。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存在各种变数,说得不好听点,也取决于中国市场的变化,以及西汽自己的财务状况好坏。

    沃尔夫冈很高兴,“亲爱的林,我很高兴接受你的邀请,我曾经随着我的父亲很久以前去过一趟中国,那一年,我才不到二十岁,想起来,仿佛还在眼前。”他说的时间往前推算,那已经改革开放之前了,那是很久很久之前,他做为国际友人过来参访寻找合作机会的,想必那个时候的中国,也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亲爱的沃尔夫冈,我认为您应该再去中国看一眼,变化很大,会带给您不同的感受。”林焕海笑道,他的意思是中国不再那么落后了。

    沃尔夫冈哈哈大笑,“我相信我的市场人员给我带回来的报告。”很显然,作为商人,他并不像大多数的西方民众那样只看西方媒体成天累日报道的负面新闻,变得坐井观天,实际上,直到今天,大多数的民众依然坚信自己的国家是最好的,对中国发生的变化懵懂无知,而新闻媒体也依然还是那个热衷于逐臭的媒体,因为对中国的误会极深。

    两人握着手,亲密地肩并肩走进了会议室,双方正式开始了谈判。

    林超涵注意到,这次那个nam的法务官莎洛特一开始就在欢迎的队伍中,她在看见林超涵的时候,脸上洋溢出热情的笑容,不似初见时那般冷峻。

    林超涵对她也抱以微笑。

    这次的谈判开头其实是非常顺利的,双方在多次的电话沟通中,已经把合作的框架大致敲定了,条条款款都列了出来,只不过,一是有些地方大家一些分歧,需要当面谈妥,二是无论底下人谈得多么愉快,最终都得双方老大过目签字那才真正管用。双方大佬不碰面确定,后面搞不好很多细节都得被推翻。

    因此,前两天,大家相谈甚欢,林焕海和沃尔夫冈两人就着框架一条条谈了下去,基本原则定了下来,合作框架大致也定了下来,有些底下人无法作主的分歧,从大佬们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另外一番风景,双方互有妥协,也互有意外收获,整体来说,西汽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毕竟他们现在还算是买方,略占一点优势,但是nam方面对框架也基本满意 ,沃 尔夫冈很高,西汽方面,既愿意购买知识产权,又愿意购买零部件,甚至愿意付费请专家指导,甚至引进生产线,这些都是大把的票子啊,这样大方的买主,比那些拉美甚至东南亚抠里巴叽的企业要强多了,想起那些企业,沃尔夫冈都想哭,穷不可怕,抠也不可怕,关键是你们那么有钱还抠?还有没有天理了?

    其实相比他们,西汽不是真大方,但是林焕海的眼光远比那些工厂老板要强多了,他看的是长远,g2000的技术是他们看中的,引进之后,将会促进西汽的技术再次跃升一个层次,这将为中国将来的重卡技术正向研向提供良好的借鉴,是的,没错,西汽一定要走正向研发的道路,军方的研制任务要求十分之高,而自己的底子还是很薄,能增加一点板凳深度,那将来就会领先一大步。这个时候的大方,就是为了积累,总有一天,当西汽成长到一定地步的时候,nam不会再卖技术给西汽,甚至可能没有技术卖给西汽了。西汽必须会走出自己的路来,但是在这之前,借鉴其他先进技术的智慧结晶没什么不好的,避免少走无数弯路。

    林焕海是用现在的大方,换将来的领先。这种大智慧,远比那种锱铢必较要强得太多了。当然,大方是相对的,林焕海也只能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大方,所以交给后面细节谈判团队的任务,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