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389章一朝翻脸
    1998年,是西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搬迁到新址的西汽发展并不顺利,相反,异乎寻常地艰难,主要原因就在于外有追兵,内有掣肘。

    特别是内部接二连三发生了批量质量事故,导致一些外部客户和响越集团对西汽失去了信心,市场是比较灵敏的,不少竞争对手趁机撬下了不少西汽的市场份额,好在,西汽核心技术和优势并没有完全丧失,基本盘还在,慢慢地在及时调整纠正问题后,在市场上继续立足了。

    在市场上,由于徐星梅前期积攒下的人缘加上西汽销售团队的努力,让情况实际上没有预料最坏的情况的那么糟,前期虽然山鹰集团做了很多负面新闻攻击,但是谁让他们的车辆更不给力呢,在比烂的条件下,大家发现西汽根本没有传说的那么糟糕,于是乎继续用脚投票,这才让西汽有了缓一口气的机会。

    在这件事情上,林焕海又给徐星梅记了一大功。

    市场上的麻烦还算是小麻烦,真正的麻烦还在于西汽的资本方——响越集团,给西汽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

    上次会议还只是开始,后面王瑞生接二连三的动作,让林焕海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响越集团先是逐步停止了资金注入,而且,借说赔偿,还让西汽出了一次血。其次是据可靠消息来源,响越集团自己在之前控股的汽车厂商内自己组建重卡生产线了,同时还听说响越集团在四处挖人,其中有不少人还是西汽近年来辞职出走的少数技术骨干,这些消息让林焕海非常不安,这摆明了响越集团是想独立掌握重卡生产技术了,如果响越集团真正地投产重卡,那将是西汽的灭顶之灾,因为他们有资金,就可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可以招揽更强的人才,甚至是购买更先进的技术。

    如果说有一点还能够让林焕海感到安慰的话,就是王瑞生的心太着急,动作未免太早了,这让林焕海提前警觉了起来。

    王瑞生的动作还不止如此,从上次让曾远啸带话后,王瑞生好几次都提出要重新布局西汽新领导班子,甚至要把响越集团的人往西汽领导集体里面推,这让林焕海更加警惕紧张起来。林焕海软磨硬泡扛住了压力,借口省国资委的要求,顶住了响越集团塞人的要求。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在西汽逐步稳住市场后,他们又提出要增资西汽,提高占股比例,虽然看着热钱眼馋得不行,但是林焕海依然委婉拒绝了新投资。

    在林焕海看来,响越集团的野心已不可遏制了。不知道王瑞生为什么对西汽的重卡业务那么有兴趣,他们现在已经越来越迫不及待地,在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他们对西汽重卡是志在必得。

    林焕海加速了与龙德资本的接洽,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可取代的资本,实力不凡,资金雄厚,最关键的是,资本方对控制西汽没有半点野心,只是单纯觉得这块市场潜力非凡,值得投资。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林焕海来说,龙德正是这点单纯最让他起意,如果能吸引到龙德系投资,那么相比较之下,就比响越集团要好得多了。

    这段时间,虽然西汽拓展民用市场,发展得有声有色,但由此于前期摊子铺得太大,投资巨大,因此,其实账面上一直是亏损状态的。因此,龙德对投资西汽,看上去还是很有疑虑的,一时间根本无法谈妥条件,林焕海心里面虽然着急,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能边走边看了。好在龙德资本这几年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对林焕海所描绘的西汽前景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双方接洽还算融洽愉快。不过,基于某些原因,这些接洽,在西汽,除了姜、郭两人之外,只有王兴发有所了解了,林焕海对内对外,对此事都高度保密。

    到了1998年下半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才算是宣告西汽与响越双方彻底决裂。

    这一年的下半年,响越的第一条重卡生产线建成了,而且前期的市场宣传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甚至做了电视广告。西汽的人都清楚地看到,响越集团在电视上广告上展现的所谓响越旗下重卡,就是西汽给他们贴牌生产的重卡。这让西汽的人非常愤怒,但又说不出来什么。

    响越肆无忌惮的原因在于,他们通过逐步挖墙角、建生产线,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生产重卡的技术,可以一脚踢开西汽了。而且,他们不仅装了重卡生产线,还搞了大客车生产线,在他们看来,汽车市场,几乎可以通吃了。

    不得不提一笔的是,响越集团其实是干了西汽想干,却不敢干的事,那就是生产大客车,当时长途运输正火爆的时候,省政府方面,也对西汽提出了生产大客车的要求,对此,林焕海也是眼热心跳的,因为大客车从生产技术上来说,对西汽没有太大难度,从市场来说,需求旺盛,完全可以掺和一腿。

    但是资金压力还是摆在那里的,西汽财政赤字很严重,因为要修新址,扩大生产,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所以西汽是持续处于亏损状态的。想投资大客车生产线是不现实的,根本没有余钱。省政府方面当时手上有点余粮,为了扶持西汽,陆续向西汽注入了一些扶持资金,然而比起所需要的资金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但是政府方面非常上心,下了大决心,又给了不少优势政策,还准备在省城北边批一块更大的地给西汽。

    可惜,西汽暂时还不敢也不能完全接盘,手头上那点事还没闹清楚呢。对这些政策和资金当然十分欢迎,但是大客车生产线却迟迟建立不起来。

    倒是响越集团资金充裕,一下子就在鲁南某地建立起厂房了。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响越对西汽的态度就变得更加轻视起来。通过一些渠道信息,林焕海敏锐地意识到,响越集团已经是准备跟西汽翻脸了。

    但是撕破脸的程度是林焕海没有想到的,11月底的一天,响越集团通过报纸向外界发布了一则消息,宣称由于投资的西汽重卡公司由于连年亏损,始终入不敷出,所以响越集团计划从西汽撤资云云。看到这个消息后,不止是林焕海拍了桌子,俞省长也拍了桌子,他愤怒地打电话给林焕海问怎么回事。林焕海把自己了解的情况汇报后,俞省长沉默了半天,“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要撤就让他们撤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林焕海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从理论上来说,他们想撤资如果没有我们点头同意,也是不能轻易撤资的,但是情况特殊,他们又执意要走,恐怕我们没有办法挽留,不如就痛痛快快让他们走!”

    “他们要是走了,资金的缺口怎么办?你想好了么?”

    “已经准备好了,我和龙德资本的人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他们对投资西汽非常有兴趣。”

    “也好,我有一个计划,你找龙德资本入股,我这边也让省里几个骨干企业一起来参与支持下,你们索性重组一下,再整合几家上下游企业,搞一个西汽重卡集团出来!”

    “西汽重卡集团?这个好啊,俞省长,您这个真是站得高看得远。这个说到我们心槛里面去了,我们现在确实需要有集团作战的优势。”林焕海倒不是拍马屁,而是真心觉得很爽利,俞省长一句指责没有,直接给了他一个更大甜枣,他能不高兴吗。

    “你们好好搞,不要被噪音干扰,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作为省里重点扶持的企业,你们要做出点成绩出来,我们才有面子,有了大汽车工业,再加上我们的飞机制造业,我们秦省经发展的里子就有了。至于你们现在的什么亏损,明眼人从长远都能看出来,不值一提。”

    “是的,我明白。但是这次响越集团的动作很不地道,他们这样做影响很坏,后面还需要省里做一些工作,帮我们澄清一下影响,是,我们现在是亏损,但是我们是因为扩大生产需要才出现的亏损,这是发展过程必须要经过的步骤,并不是坐吃山空。”

    “这个好说,我回头让电视台去采访一下你们,做一些正面报道,消除一下负面影响,再不行的话,回头上中央台,也不是问题。”

    “谢谢俞省长!太感谢您的支持了!”

    “老林,我提醒你一句,这件事情还得慎重处理,关于响越集团,他们很有能量,对方虽然不义,但是你不能不仁,该忍还得忍着。”

    “这个,我明白的。”林焕海深知,目前的状态下,对方占据主动,西汽始终是处于被动状态,对方可以任意出招,西汽只能铁锁横大江了。

    “你明白就好!”

    “对了,俞省长,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您的帮助。”林焕海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

    “具体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