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364章保留意见坚决执行
    要不要向日本人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说,这是困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事情,自从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就不得不正视这个岛国对手,从向他们学习,到被它们侵略,再到打败它们,然后一直到现在,双方开展正常合作。不管怎么说,在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日本人的影子无处不在,在汽车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本来在重卡领域,西汽还是有些瞧不起日本人的,但是关于山鹰重卡,林超涵这一段时间调研下来感触相当之深,自然有一些观点看法。见到众位发问,他就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围着山鹰的各型重卡转悠的时间,长达近一个月。结论是,要向日本人学习。”林超涵开宗明义地说。

    一语既出,四座皆惊。

    “我承认,我之前是有些轻视山鹰了,以为它只是靠着一些舒适度就赢得市场认可的,现在仔细观察后,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看走眼了。”林超涵总结说道。

    “小超,这个日本车当真是技术很先进吗?”郭志寅皱着眉头说,“这可比我们原来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不是很先进,但是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琢磨学习。”林超涵坦率地说,“我简单地说明一下吧。”

    林超涵正要展开说明,郭志寅突然说,“等一等!”他转头对林焕海道,“我觉得小超讲的比较重要,要不这样子,我们把汽研所的一帮伙计集中一下,让谢副总师这些人都一起听听小超调研汇报吧?”

    林焕海点头同意,“这倒是个好主意,这些事,你们搞研发的最应该认真听听。增长见闻嘛,总有好处。以前你们只是一些汽研小组,比较零散,现在正式有一个组织了,这些前沿的东西、实践得来的结论是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郭志寅点头,“那我赶紧安排一下。小超,你这边没有问题吧?相信你这一个半月肯定有很多见解,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林超涵当然很乐意分享,这些经验,说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却非常值得参考学习,让更多的人一块参与分享讨论,这对西汽来说,是好事,也省得他反复到处宣讲了。

    于是郭志寅立即打电话给谢建英,谢建英听后立即安排一推研究员们到会议室集合,共同学习,这些研究员其实都是林超涵的老熟人,大部分都是当时试制组的成员,这些人经验丰富,水平较高,所以都集中到汽研所报到了,现在西汽新车的研制、新技术的探讨以及一些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研究都是由汽研所的这帮技术骨干们在完成,当然,他们也不只是在搞研究,大部分的时间依然在车间第一线,很多环节需要他们来指导完成,有的甚至是需要亲自动手。

    这帮人被集中起来,林焕海等数名高层也索性换了地方,去会议室那边听取林超涵的汇报。

    林超涵现在再也不是初出茅庐时的那个小伙子了,那个时候当众讲话,他还略有些紧张,但是现在,他已经从容自如了。基本上,来听他讲的都是些老前辈,这些人大部分都跟林超涵一起干过活,对他的印象相当不错,都是老熟人,大家打着招呼。

    夏万成老师傅一看到林超涵,就忍不住想起当年大家一起开的那些玩笑,看到林超涵,就跟他开玩笑,“唉呀,我们当年的试车小王子,如今怎么变成了教书先生啊?”

    “可不敢当啊,夏师傅,你永远是我的老师,现在学生可是给你汇报工作来着。”林超涵嘿嘿一笑,答道。

    “咳,我说你这小子,就是耍滑头,明明现在都不知道甩我们几条街了。”夏万成哈哈大笑。

    “哪里哪里啊!向各位老前辈学习,学之不尽呢。”

    谢建英在旁边笑眯眯地听着林超涵和大家开着玩笑,直到看见林焕海也进了会议室,立即就面如冰霜。

    “好了好了,小超,不要在那里吹牛了,赶紧说说日本车的那些优点吧。”郭志寅打断了他们。

    “好的,我这就开始。”林超涵打开了自己的本子,根据自己总结的内容向大家进行了汇报。

    要说起来,日本车的确是咱的好老师,虽然技术水平一般,但是装配质量是咱们没法比的,比如管路布置,西汽重卡汽车很多是在试制车间试装的时候现场制作后量尺寸再作为正式产品设计下发工艺的,这样一来后续批产的时候一直在调整各个管路和接头,而日本车在设计之初就已经算好了各个管路尺寸和接头位置,而且管线排布很规整,基本不会发生干涉,咱们的则是一把抓一捆扎,乱的一逼。

    林超涵大概讲了一下日本山鹰各种管路和接头的布局,找了个黑板还画了起来,边说边评。

    下面的听着觉得有些启发,谢建英感触比较深,皱着眉头问,“日本人做事果真这么精细吗?这些有的没有必要吧。”

    “很有必要的。”郭志寅接口道,“我看这些事情我们就要学习,要知道,日本人不会做无用功的。小超,你的建议呢?”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改变管线管路制作的工序,试着正向做设计。”林超涵总结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涂装质量,尤其是底盘涂装质量,咱们的底盘件表面粗糙度差,焊缝也不打磨,飞溅颗粒到处都是,所以挂了底漆之后也存在很多空泡和没覆盖到的地方,之后再喷面漆,基本上过不了多久就会锈蚀脱落,而日本车铸件毛坯表面质量好多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据我了解,他们铸造用的金属模具和树脂砂,咱们是木质模具和普通铸造砂,而且日本人焊缝质量高,焊完打磨,去焊豆和飞溅之后再喷丸,上底漆和面漆。所以,他们涂装质量比咱们强多了,给客户的观感也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咱们的涂装质量如果跟日本人放一起比,真的是显得咱们土得掉渣。其实这个涂装,做得好,不光是表面质量能够上去,强度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的,日本人就是靠这种我们忽视的一面,把它做到极致,赢得客户好感和市场的。”

    林超涵说这话一点也没客气,也没顾忌大家的自尊心,听完林超涵的话,林焕海的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涂装这一块,各位的工艺设备落后,是情有可愿的。不过,看来,咱们也装上喷丸机才行。”

    这又要增加购买机器设备的费用,但是现在西汽已经麻木了,该花的钱就花呗,大家听着虽然有点咧嘴心疼,但没有人反对这个决定。

    然后林超涵又讲了一些其它从日本车上学习到的细节经验,总体来说,就像他刚才自己说的,日本人重视和引以为自傲、别出心裁乃至体现质量品质的地方,大多数正是西汽忽略的地方,从某种程度来说,西汽的卡车设计和生产虽然已经引进了欧美理念,但是骨子里依然带着前苏联那种思维烙印,就是只注重硬指标性能,而忽略了各种细节的改善和创新。

    而现在市场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大家,不注重细节是会吃大亏的,有些客户,对载重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就更愿意选择日本车,因为舒适,看着显档次。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相形之下,西汽虽然高大威猛,但就是欠缺了一点点温柔和精细在里面。

    这种思维上的冲击和改变对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有些难以一下子完全接受的,对日本人的轻视思维仍然在顽固在影响着大家,但是林焕海放话了,接下来,要设备买设备,要材料买材料,无论如何,在面子上也不能输给了小日本,要知道接下来民用市场的竞争更加残酷,没有足够的底气,如何立足?

    林超涵汇报过后,就是热烈的讨论,这种技术人员可不会因为什么领导在场,就怯场不敢说,有炮放炮,大家各抒已见,讨论如何改进,需要做什么样的改变,聊着聊着,大家就讨论起了这次新国标修改的事宜,其中对西汽影响较大的各个方面,很多细节因为标准的强制执行,必须得调整,甚至是车头有些布置,都得调,本来威猛的造型,也因此娘气了许多,这让一干汉子们有些不服气。

    “这国标是针对咱们来的吧?有的规定简直是有些搞笑。”有人批判。

    “不错,这私心太重,不可理喻!我们应该上书反对。”

    林焕海第一时间站出来反驳了,“对新国标有意见咱们可以保留,但是既然国家已经颁了相关规定,那咱们就应该无条件遵守坚决执行,今后不允许非议新国标。”

    他放话了,大家就算再有意见也只能作罢了。实际上,林焕海的不满挺多,也向葛副部长那边表达了,但是现在大家都无能为力,他们左右不了,短期内也改变不了现状,只能忍耐接受。

    林焕海话不多,郭志寅替他作了一点解释,“这事,我们已经向上面反映过了,但在修正之前,我们只能执行这个标准。何况,我们如果就被这点小困难打倒,后面谈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