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卡雄风 > 第229章按市场规律考虑事
    不是大家都笨,实在是大家脑筋没转过弯来,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却要搞什么自负盈亏?万一哪年收成不好,怎么办?那不就成回不去的青春了么?

    曹海鉴于是说,“厂里要改革,再苦再难我也认了,作为副厂长,在改革中,必须要以身作则,站出来支持改革,三产上百号人,虽然说经营起来很困难,但是背靠西汽这颗大树,我相信很快就能发展壮大起来的,到时候再反哺厂里,这就是对厂里最大的支持了。”

    林焕海和王兴发两人会心一笑,这个老曹,还是识时务。两人商议改革的第一条,就是从三产开始,无它,最简单,最容易而已,还不到触及灵魂的时候,而且这里面的利益很大,阻力最小。但预计要说服曹海鉴还有些困难,没想到老曹竟然第一时间就站出来支持。这很好,开了个好头。

    但是曹海鉴也有自己的难题啊,三产公司利益很大,他老曹也有信心搞起来,但是有两点让他还是有点发愁的,一是手下那百来号人,这绝对不是小数目,真要靠三产自己来养活这么多人,现在也可以,但是养完,恐怕也没有多少利润了,三产经营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才行,要找到更赚钱的活才行;二是这百来号人,大家以前还算是西汽编制,现在一下子剥离开来,就少了很多保障,这行不行得通,底下人愿意不愿意,都不好说,人心还得安抚,队伍还得好好带,不能就散喽。

    关于第二件事,在会上,他们就讨论过了,三产公司的人员如果不愿意脱离体制的,可以仍然改回西汽车间上班,但是工资待遇却不一定能保留,要从头做起,另外,接下来的改革,西汽整个都会大动,回来后也不见得就是铁饭碗。这个一定要想清楚,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相信职工们会自己打好这个算盘的。

    但是第一件事,却不是在会议的讨论范围。

    林焕海的原话是这样的,“老曹啊,这事一旦正式宣布之后,我就不想再操心你们三产方面的事了,除了上交厂里的,其它赚多少都算是你们自己的,亏了多少也是你们自己的,怎么扩大经营规模,怎么赚钱,怎么开拓市场,这些我帮不了你了,你得自己想办法,我对你只有一个硬性要求,就是交给每年交给厂里的现金绝不少,而且要逐年递增。其它的嘛,你自己看着办就好了,千万别把三产公司搞垮了,你要是觉得有压力,也可以不干,我就只能换人了。”

    林焕海如此霸气侧露地说这一段话,曹海鉴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全接了下来,他十分清楚,自己这个副厂长本来就不是靠着干生产提上来的,一直以来就是负责厂里的各种杂务,甚至也当过厂办主任,真要让他在厂里呆着,改革后副厂长的职务还有用处没得不清楚,搞不好到最后连三产这块一亩三分地也没了。

    所以曹海鉴索性就全盘接招了。这让林焕海对他刮目相看,老曹同志这两年的转变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没有跟潘振民搅和一块,的确给他省了很多麻烦,潘振民孤掌难鸣,掀不起风浪来也老实多了,这才是他搞改革的底气所在。

    一切改革其实首先就是人事,搞定人事,就好办了,曹海鉴虽然脾气臭点,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还是尽心尽力为厂里好的,就冲这个,也得给他安排一个好位置。他如此识趣,最好不过了。

    曹海鉴对后面厂里面的改革方案,参与就不多,在会上,他一直在打着各种算盘,计算自己将来应该怎么做,但是算来算去,他却算出了一身冷汗,他发现,这风险其实是超出他的预估的,虽然说西汽给了很大自主权,但是支持也同时少了,以前厂里要去天南海北试车,顺便就运回来土特产,以后还有没有这方面的便利,就算是厂里同意,是不是要付费运输?这些成本有多高?还有,厂里的运输队汽车划归他们管理,但是这是现有的队伍,后面要扩大规模,那些车辆厂里还会直接划拨么?那也得自己掏钱买吧?那得多少钱一辆啊?想一想,他都有点绝望,这些成本一旦都得自己承担,那真是个无底洞了,公司能截留多少利润啊?

    但是会上这项议题已经过去了,也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其他人有更关心的议题,都如坐针毡,谁也没有心思理会他这件事了。

    所以现在很多过来跟他探口风,表同情,他一一接了,却实在没有心思跟大家多说什么,基本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块,也没有人能够分担他的烦恼。手下的那一百多号人更要安抚好,不能乱了,这是厂里的要求,所以他口干舌躁地跟大家反复解释,甚至是承诺,都不要钱地撒出来。

    反正都这样了,这些关于未来的牛皮,先吹出来稳住人心再说,实在有些人纠缠不清,那就索性说这是厂里的决定,有问题可以找林厂长和姜书记反馈。

    于是还真有人去找姜书记了,说自己不想离开西汽的编制,姜建平自己也有点晕乎,于是便用他的威望把事情压下去了,宣布有三个月的考虑时间,先运行一段时间再说,看厂里其它的改革情况和三产公司的改革再说,不好,随时可以调回厂编制。那些心怀不满者才逐渐散去了。

    曹海鉴左思右想,觉得自己的才干不足,恐怕不足以把三产公司做好做大,之前的会上被利益蒙心,为了表现自己的赤胆忠心有点表现过头了,现在真心恐慌起来。心里焦躁不安,很想去找林焕海把这个事给推了。

    在家里他晚上像个热窝上的蚂蚁转个不停,把他老婆都给转晕了。最后他老婆发怒了,说,“他姓林想的幺蛾子,让他自己儿子去干不就好了。你明天就去把这事给我辞了!”

    曹海鉴猛然惊醒,他突然想起来,上次三产公司出现问题就是林超涵帮忙给解决掉的,很好地扩大了东北大米的销售范围,给厂里赚了不少现金。这小子很聪明,没准他还真有主意,想到这里,他哈哈大笑,抱着老婆啃了一口,说,“老婆,你这主意真好!”

    他老婆啐了他一口,“老夫老妻地,你不嫌臊得慌。”

    曹海鉴得意地说出了自己去找林超涵解决困难的想法,他老婆有点困惑地说,“小超是挺聪明的,也许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是你现在拿什么去说动他呢?要是他不敢解决问题,或者是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那是不可能的!”曹海鉴很肯定地说,“你难道没听说林超涵的事么,这小子,还真有几把刷子,你知道么,之前试制2190时他出了很多点子和主意,要不是他回来,参与这些工作,2190的研制可能都没开始,开始了也没这么快,他在北京见过的世面大,很多思想很新潮,能解决实际问题,别看他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工的身份,将来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他老婆还是很疑惑,“他怎么回厂三年了,还是个普通工?”

    “这只是名义上的,他爸怕他骄傲,也是怕落人口实,一直压着他,其实以他现在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完全可以升做个车间副主任工程师什么的,都没有问题了,他老爸也是比较谨慎,没给他升职。但是谁只是把他当个普通工看待?很多时候,他一个人就可以挑大梁做事情了,一些设计加工之类的事情,他都可以独立完成了,围着他,隐约已经有一个小团队了,那些老工程师,都乐意让徒弟跟他一块干活。他脑子灵活,肯定能帮我想到好招。”曹海鉴感慨着说,“要是我家小子将来有林超涵的水平就好了!”

    “那是!咱们小子,天天贪玩,怕是不行!”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老婆叹了口气,“人跟人没法比啊,我都听说林超涵要不是跟个叫什么兰的好像是一对,厂里很多未婚的女青年怕是要抢着嫁给他了。”

    “所以啊,老婆,这机会我不能错过,我必须得把这个独立的公司弄好,赚够了钱,起码将来咱们家小子造,也能有得造。”曹海鉴接着说,“林超涵这小子,人缘不错,而且很热情,这也算是厂里自家事,他没有理由,看着不管的。我去找他,给他许诺好处,他一定会帮咱们的。”

    “许诺好处?”

    “嗯,咱们就聘他当个顾问什么的,要是听他的能做大生意,咱们就另外给他一笔顾问费,甚至是提成什么的都可以考虑。”

    “你这主意好,拿了好处,他一定会卖力帮咱们出主意的。”

    就这么一会儿,夫妻两个就真正地像个奸商,开始按照市场规律考虑起事情来了。